绛县新教育现场会,带给我很多感动和震撼。 陈东强局长和他的团队,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着我们梦想中的教育奇迹。 他们没有彷徨,没有等待,没有埋怨,没有牢骚,甚至没有腹诽,更不表白,他们有的只是理想、信念、行动和执着。 于是,那些山里的孩子拥有了大方和灵气,脸上多了微笑,眼里放出光芒,那些村小老师拥有了你不敢相信会在他们身上洋溢着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绛县,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新教育实验的蓬勃生命力。新教育改变了绛县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了绛县的老师和学生,也改变了绛县学校的发展模式,那些简陋的校舍,仿佛一下子有了灵魂,甚至连破旧也变成了底蕴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信心。 目前,全国有23个新教育实验区,每个实验区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新教育实验,绛县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区域推动,课程呈现,团队支撑,底线管理,绛县实验区的探索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相信,是一种力量——深刻认同是开展实验的前提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民间自发的教育行动。选择新教育,完全服从于内心的需求,没有外力强加。接纳并融入新教育的前提是“相信”:坚信新教育会给区域教育、学校教育带来全新理念,也相信新教育的力量能根本改变学生、教师和学校。陈东强局长选择了新教育,并且深信新教育能够给绛县教育带来未知的惊喜,于是他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新教育实验,并取得令人惊喜的成绩。源自内心的那一份信任,才是推动实验不断深入的根本动力。 大雪封路,行进艰难,但是,张丙辰局长从河南焦作赶往绛县,顶风冒雪,驱车走了近10个小时,参加新教育会议,那也是源于“相信的力量”,因为他坚信新教育能够给焦作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实验区、实验校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有一条就是对新教育是否真正认同。从区域管理角度说,实验区的工作成效首先取决于组织管理者对于新教育的高度悦纳。这是自觉的力量源泉。我们知道,行政是有力量的,但“真正热爱新教育”,才是领导者推动新教育,并且能够推得动新教育的真正力量之源。否则,便不会产生行政力,或者让行政力遭遇相反的力量而被消解。 源于自发,起于认同,本源同心,知行合一。从新教育实验开始上路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寻求相同尺码的同道人。这个“尺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具有追寻理想的教育情怀。新教育实验,不是领导布置的一项任务,也没有获得高分的教育秘诀,甚至也不是别人对我们的一项要求。我们之所以自发并虔诚地坚持去做,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理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践新教育,并不能成为一份谋取生存的职业,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把她当做一份事业,乃至一份志业。 当一项工作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找不到推脱的理由的。新教育实验,直接指向人最本质的生活意义,寻找教育的回家之路。我想,任何有所追求的教育人都可以在新教育实验中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由。 二、过新教育生活,而不是增加一个新教育节日——让新教育成为日常教育状态 绛县新教育现场会,一天观摩8所学校,各学校充分展示了实验的过程资料。会前一个月,我专程赴绛县考察。刚看到这些这些堆积如山的资料时,我也心存一份疑心:这些会不会是在短时间内“造”出来的应景资料?认真翻看了这些资料后,我为那份疑心惭愧。 在雎村小学(一所有些偏僻的村小),我看到孩子们经年留存下来的读写绘作业,从只有几个字的涂鸦开始,绘画的色彩渐渐丰富,字数逐渐增多,再到那些充满童真让你爱不释手的精美作品。我们看到的是没有经过任何“雕饰”的原生态学生作业,从中观察到孩子心灵羽毛渐渐丰满的教育过程。 在东吴小学、城内小学,展出的那些学生作业,好些堪称艺术作品,不动声色地展示了新教育实验根植的土壤有多深。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些新教育理念需要切实的行动落实,并在行动中收获未来。新教育可以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但绝不仅仅是一个课题,而是一个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价值生命的行动研究。新教育呼唤“田野意识”,意思就是能够扎根大地,不做虚无漂浮的实验。新教育有具体的课程项目:儿童课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理想课堂项目,这些项目各个实验学校都在全面或者有选择的推进。在山西绛县实验区,实验学校已经把新教育实验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行为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探索和收获,也是新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新教育不是一件外套,不能把新教育当成一件时装。 把新教育变成日常真实的教育生活,不能只在庸常的教育生活中增加一个新教育的节日。 如果仅把新教育当成一个实验课题去做,让新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剥离,只会给师生增添负担,不可能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不是教育教学项目的叠加,而是科学的融合;不是增加学校与师生的负担,而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丰富、充实与提升。 绛县教育局在制定学校关于读书、课堂、教师发展的规章制度时,和新教育实验的项目密切联系,有机融合,使得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新教育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鲜活泼的实验场景,和教师的职业进程环环相扣,和学生的快乐学习相辅相成,和学校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 这是绛县实验区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启示。可喜的是,海门、焦作、苍南、桥西等多个实验区也已经形成了气候,沉淀了特色。 三、人影响人,而不是文字影响人——培育核心团队是生长的策略 新教育实验的生命力在民间,但推广新教育,我们需要借助于行政力量。但我们坚信,行政力量的介入,仅在于唤醒教师对于实验的热情,引导他们融入实验的情境。如果实验不能吸引并走入教师内心深处,仅仅靠外部行政力量推动,必然会浮于表面,以失败告终。 绛县新教育是借助行政力推动的,势大力沉,做到了根基扎实,逐步深入。于其它实验区相比,绛县的成功经验在于他们及时培育了本地的核心学术团队,并紧紧依靠他们有创造性地实践新教育实验。 很多实验区、实验校在参加新教育研究院培训期间决心很大,受训老师满怀信心。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实验的激情在减弱,实验的力度、成效慢慢消退。其中最致命的问题是,把新教育实验完全寄托于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专家只是点火之人,长期的燃烧还依赖于自己添柴加油。绛县的实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效,得益于绛县教育局的方向坚守,得益于绛县新教育研究室本土专家们的出色引领。在绛县,区域培训、观摩活动、交流展示等,都是由新教育研究室负责。这支队伍在几年打磨实践后,已经形成了核心学术团队。在团队下面,衍生出很多的实验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像会议展示的几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是因为几个骨干教师做得出色,从而带动了全校的实验工作。 人影响人,而不是文字影响人。 推进新教育,绛县很好实践了“底线+榜样”的思路。区域推进,如果把所有老师按照“榜样”的标准推广,是实施不下去的。因为每个人的职业理想不尽相同,生活际遇也千差万别。新教育没有理由,也从来不希望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芷眉(常丽华),或者张硕果。绛县实验区实施新教育时,配套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验基本规则,从管理上设置底线。这从各学校展示的材料中可以看到踪迹。这些规章制度针对所有实验老师,条款不多,要求不高,但很具体。这是实验的“入门功课”,保证了区域推进的成效。至于榜样,实验区通过评选表彰十大“榜样教师”等手段,既肯定了骨 新教育团队的发展模式是以理想汇聚人才,以行动落实理念,以服务践履使命,以创造提升价值,以实绩赢得支持。离开了“行动”,没有了“实绩”,也就没有了新教育实验的话语权。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3 15:18 , Processed in 0.1622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