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想像的世界,你往里面放进一只小鸟,他们就会想象蓝天的高度;你给他们采撷一片枫叶,他们就能感受到秋天的脚步;你若给他们一个贝壳,他们或许就能听见大海的呼唤……他们不能处处亲自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释放孩子心灵——亲近阅读 初次接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及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这样一批孩子来说,我的目的不是教孩子们如何去阅读,而是引导他们渴望阅读,谁都知道,如果在这一个阶段引导得不好,那么他们的这种与书渐渐疏远的状况就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最能吸引一年级孩子的呢?我仔细翻阅了一下教材,发现书中大量选用了童谣、儿歌、古诗、韵文等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文章,使儿童边读边识,边识边读。而这种“先识后写,多识少写”的教育目标更是在不增加孩子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具备了阅读的良好基础。考虑到儿童的阅读是离不开大人的支持的,于是便利用“家校路路通”这一交流平台,先让家长们理解、亲近儿童文学,让家长先来感受儿童文学的巨大魅力,取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后,我便要求孩子们回去后要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书”,先让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给孩子听,再让孩子复述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再让家长通过“亲子阅读册”,反馈前一天孩子的阅读情况,而我会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给“故事大王”奖励一个“大苹果”,几个回合下来,不仅家长们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讲故事的欲望更是喷薄欲出了。 是啊,孩子们处在最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天空飘着的是活泼的、充满幻想的云彩,无论是《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他们都将是孩子们能读一辈子、受益一辈的书。 张扬孩子个性——拥抱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能忽冷忽热,事情再多、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倾听孩子们读书的心声,不能有一点不耐烦,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更是要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来认可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从小泡在书堆里的孩子,一个甚至把书当作“玩具”的孩子,他怎么会排斥读书呢?而相反,一个在书包里、在家里,几乎找不到一本课外书的孩子又怎么会热爱读书呢?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包雨潞的女孩子,从小就拿着哥哥读过的教科书爱不释手地读,用她母亲的话说,只要随便给她一本书,她就能安安静静地过一天。而在上一年级时,年仅六岁的她就已经读遍小学六年的书,她能写出与三四年级学生水平均衡的作文,她能说出每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而这一切的一切,不全是由持续不断的阅读给她带来的么? 班上有了这样一个阅读的典范,我就更坚定了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雄心壮志,让孩子们伸手就能拿到书,随时都能看到书,这是我给他们创设的阅读环境。我并非就此把阅读任务“抖”给学生,从此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我让他们每天在作业本上写一句当天的读书心得,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句话,我能从这一句话中适时地掌控班内学生课外阅读的大体情况,及时地调好阅读温度和湿度,让孩子们在恒温的状态下井然有序地进行阅读,让他们拥抱阅读,随时都能享受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新鲜空气! 实验感言: 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很广,细细数来,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生活类、教育类、活动类、心理健康类……而我们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起点差异,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标准化教育和统一化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要立足全面,以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进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便是说,喜欢读书,不一定非得很透彻的理解。读的书多了,阅历增加了,知识也就丰富了,视野也随着开阔了,自然也就慢慢地懂了。“水滴穿石”之深刻含义我们人人都懂,那就不妨让我们用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陪着孩子,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让孩子们人人都能成为在书海中任意遨游的小小弄潮儿吧!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1-15 14:22 , Processed in 0.2028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