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偶然的机会,新教育研究团队接触到“石门坎”,于是在2009年的肃杀冬日,新教育公益小组来到了这里。进入石门坎之后,新教育团队才真正知道这片土地上苗族教育当前面临的困境,以及思索可能的解决之道。 2010年4月1日到23日,新教育公益小组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上,马玲老师和杨娟老师在幼儿园进行了三周的课程实践。尝试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开发课程,如何通过课程深入理解儿童心灵。本期选载马玲老师记录的三天当中的某些镜头,为您呈现一段探索的旅程。 2010年4月6日 第一次读写绘:故事《蜡笔小黑》+儿歌《丁丁是个小画家》 “啊,星星!”
对于这些孩子,选择哪个故事,开始我们的旅程呢? 帐篷里没有电,无法用投影设备。而且,在石门坎做课程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本地老师也感到很好操作,因为我们所能带来的只是一些观念,一点启发,真正故事的主角和书写者,是他们。 我选择了绘本故事《蜡笔小黑》,这真是一个好故事啊! 有一盒没有用过的蜡笔。 “太没意思了,真让人心烦。” 脾气最急躁的小黄蜡笔干脆跳出了蜡笔盒。 他发现了什么? 原来不知道是谁,在桌子上放了一张白纸。 “哇!真大,真白啊!”黄蜡笔不由得咕噜咕噜,在纸上画起了飞舞的蝴蝶。 “这纸画起来多舒服啊!感觉太好了。”黄蜡笔高兴极了。 “对了,蝴蝶需要花朵来陪伴。”于是,黄蜡笔叫来了红蜡笔和粉蜡笔。 看到大大的图画纸,红蜡笔和粉蜡笔高兴极了。 咕唧咕唧,红蜡笔画了郁金香。 刺溜刺溜,粉蜡笔画起了波斯菊。 “对了,花朵需要叶子来陪伴。”于是,粉蜡笔叫来了绿蜡笔和浅绿蜡笔。 看到大大的图画纸,绿蜡笔和浅绿蜡笔高兴极了。 吧嗒吧嗒,浅绿蜡笔为波斯菊画上了叶子。 刺啦刺啦,绿蜡笔为郁金香画上了叶子。 “对了,花儿要种在大地上。”于是,浅绿蜡笔叫来了茶色蜡笔和土黄蜡笔。 看到大大的图画纸,茶色蜡笔和土黄蜡笔也高兴极了。 沙沙沙,茶色蜡笔画出了地面。。 嘎吱嘎吱,土黄蜡笔画出了树。。 “对了,不能没有蓝天哪!” “还要有漂浮的云朵。” 茶色蜡笔叫来了蓝蜡笔和浅蓝蜡笔。看到大大的图画纸,蓝蜡笔和浅蓝蜡笔高兴极了。 咯吱咯吱,蓝蜡笔画了蓝天。 咝咝咝,浅蓝蜡笔勾画出了轻柔的白云。 “我们的画画好了!”蜡笔们对自己的第一张画非常满意。 这时,黑蜡笔走了过来,他问道:“喂,我呢?我在哪里画好呢?” 大家说: “小黑,现在用不到你。” “这么好看的画,弄黑了可不行……” 大家都不让黑蜡笔一起来画画。 “再画一些吧。” “再多画一些。” 大家又开始高兴地画了起来。 “为什么我是这种颜色呢……”黑蜡笔孤零零地坐在那里。 这时,铅笔哥哥过来安慰他:“打起精神来,小黑!” 突然,蜡笔们吵了起来。 “别在我画好的上面画!” “你也别在我画好的上面画!” 因为大家只顾一个劲儿地画,纸上变得乱七八糟。 这时,铅笔哥哥悄悄地对小黑蜡笔说了些什么,小黑蜡笔听了很吃惊。 黑蜡笔突然在大家画的画上,吱吱吱地用力涂抹起来。 涂啊,涂啊,蜡笔尖都涂平了。 画被涂得漆黑一片。 大家吃惊地说: “小黑!你都干了些什么!” “我们的画全都让你弄黑了!” 这时,铅笔哥哥微笑着说:“你们都来看我的!“ 他在画上哧哧哧地划动着笔尖,黑颜色随着笔尖的移动被刮了下去…… 转眼之间,夜空中升起了好几朵大大的烟花。 “我们的画变成了烟花!” “铅笔哥哥,谢谢你。”蜡笔们开心极了! “别谢我,要谢就谢谢小黑吧,因为有了小黑,才有了烟花。” 蜡笔们把小黑围了起来,纷纷说: “小黑,刚才真是对不起。” “你的黑颜色可真了不起啊。” 把一盒蜡笔放在桌子上,把一张雪白的大纸贴在黑板上,《蜡笔小黑》的故事,就从我的手底活泼泼地走了出来。 而孩子们也在渐渐进入角色的过程中,生命的灵性和创造,也像这五彩蜡笔绽放的礼花一样,在教室里闪亮了。 “小黄啊小黄,你看着漂亮的黄蝴蝶,可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 “没少!”——这是孩子们刚开始的声音。 “小黄啊小黄,你看着红红的花,可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 “没少!”——这是孩子们在看我添画了红花之后,却仍然发出这样的回答。 “小蜡笔啊小蜡笔,你们看着黄黄的蝴蝶,红红的花,棕色的土地,觉得还少了什么呢?” “少了少了,少了树!” “少了草!” “少了小鸟!” “少了白云!少了太阳!” …… 就这样啊,孩子们因了这样的发现欢叫起来,也因了这样的欢叫我们的画面越发丰富多彩起来,而每一次欢叫过后,每一次添加新的画面过后,教室里总是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太美了!”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着。 而这充溢的快乐,真的就带来了充满神性的创造了—— 当故事的最后,当我用一支铅笔在涂得黑黑的纸上刮去黑色的时候,孩子们没有惊喜地喊出“礼花”——是啊,这是他们此刻小小的生命所无法理解的。但是,稍静了那么一会儿,就有一个孩子突然叫了出来: ——啊!星星! 这一刻,我听到了天上的星星在唱歌。 故事讲完后,就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我给每一个孩子都发了一盒崭新的油画棒,还有一张雪白的大纸。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笔,他们很兴奋,马上就在纸上画起来,如我刚刚做过的一样:花朵、蝴蝶、大树、小草、蓝天、白云,还有一个个快活的他们…… 手拿画笔的时刻,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专注而快乐。 让我们静静地,静静地,欣赏一下这些孩子的表情吧。 粗心的小画家
在一节以数学游戏“猜数”和计算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课后,我教给孩子们一首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唱的儿歌《丁丁是个小画家》。因为原歌词较长,我选取了其中的部分。 丁丁说他是个小画家, 彩色铅笔一大把。 画只小鸡会游泳呀, 画只鸭子尖嘴巴。 画只螃蟹四条腿呀, 画匹大马没尾巴。 咦,哈哈哈哈哈哈哈。 选这首儿歌一方面是它的内容也是讲画画的,另一方面是内容很有趣,旋律也很上口,不过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居然是:儿歌中的丁丁粗心画错的地方,孩子们居然没有一个听出来的。除了“螃蟹”是他们没见过的,甚至他们最常见的“大马没尾巴”,他们也认为就是这样的。 而朱老师在一边提醒我说:这些句子都太长,不能整句教,要分解了教。 朱老师说的有道理,但是这样一来,句子就变破碎,更不能让学生理解意思了。而孩子们在这里理解上的困难,则在“游泳”、“尖嘴巴”、“螃蟹”这几个词没有经验过。 所以我一边放慢语速,把儿歌变成故事来讲述,一边又把这些难理解的词用图画,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这样,学生就哈哈大笑了。而当理解了意思之后,再来学唱,就容易了,那些长句子学生也都能跟着顺下来,只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他们还无法在经验里保持更久,所以还不能独立完整地唱下来,如果在有电的环境下就好了,可以在日常班级生活中用录音机一遍遍地播放,这样即使不刻意去学,学生也会无意识地会唱了。 不过这些都不着急,因为在我们日后的共同生活中,这些儿歌、故事,都要被有机地编织进我们的生活中的。 唱歌累了,我就把准备的写绘本发给每个孩子,指导他们在第一页画下自己,因为他们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我请朱老师又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旁边。 而第二页,就是为《丁丁是个小画家》这首儿歌的内容画下来。 从画面上看,孩子们对这首儿歌的内容,是都理解了的。 而放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就这样回去了——“咦,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0年4月7日 第二次写绘:故事《三只小猪》+改编儿歌 故事
因为光线很暗,我们的早晨就从故事开始。 我今天讲的是《三只小猪》的故事。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经典传统童话故事,不仅仅是属于格林兄弟庇护下的德国儿童,还有因伟大的安徒生而格外幸福的丹麦孩子的,这些经典传统童话故事,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些故事里,深藏着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具有的生命密码,也深藏着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微妙的心理感受。在没有多媒体更好直观呈现的情境中,选择传统经典童话,是绝对不会失望的。 果然,这三只伟大的小猪,以其浩浩荡荡的气势,在千百年来给世界各地的孩子带来快乐之后,今天,又让这些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高寒地带的苗家孩子欢笑了。 而当我讲完后,帐篷里也开始明亮了,于是我问孩子们:我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好不好? “好!”孩子们的声音亮亮的,眼睛更是亮亮的。 而且,没有一个孩子提出,“小猪”不会画,或者“大野狼”不会画。 而十几分钟过后,孩子们争着要我欣赏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我又忍不住地发出惊叹了! 这个故事,他们是理解了的。虽然在我请他们讲画的内容的时候,他们还只能以“这是房子”,“这是小猪”,“这是苹果树”,这是“大野狼”等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但是他们都很乐意表达,争着要举手讲给大家听。我找了五个同学,做了示范,又让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有一个细节一定要注意哦,如果你发现很多画中,小猪的脖子上都拴着一根绳子,被拴在一棵花上的时候,恰恰这就是这些孩子们所特有的经验了——这里的猪都是这样养的,被一根绳子拴在树上,以此圈定了活动的范围。 改编儿歌
而在今天的数学课后,我们又学了一首儿歌,是我根据《三只小猪》编写的,知道了故事,再学习儿歌,虽然比《丁丁是个小画家》更长,但是孩子们学得反而更快了。 三只小猪要长大, 离开妈妈离开家。 老大盖了草房子, 老二盖了木房子。 大野狼用力吹吹吹, 草房木房被吹塌。 老大老二跑跑跑, 大野狼后面追追追。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3 15:54 , Processed in 0.1980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