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育在线 门户 机构 新教育研究会 查看内容

新教育研究会:行走在路上

2012-8-14 11: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16| 评论: 0

摘要: 新教育人有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新教育实验者是一群不做官人和学人,而是做农人,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土里的人,而这个在幕后忙碌的团队,就是一群“颗粒归仓”的“农人”。 ... ...

 

在路上

(一)

对于我和我的团队而言,一块巨大的试验田正在眼前铺开。

教育科研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的灵魂,而开展课题研究又是其中最富挑战性,最具操作性,最有推广性的实践活动。从2008年开始,研究会正式负责管理、研究、实施和推广朱永新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当年5月,课题管理中心申报了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1月份《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正式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系列成果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该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研究》又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并顺利开题。我们迎来送往着各种开题和结题的大会,这些来自田野实践的结晶,正在汇聚成新教育宝贵的财富。

我知道,我们的团队承担着怎样的工作量,每年数百份论文会汇聚到他们的桌前,由特级教师、各实验区负责人和名教师,组成评审组分学科对论文进行评审,从中选出优秀的上报省教育学会参评。我们说,新教育人有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新教育实验者是一群不做官人和学人,而是做农人,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土里的人,而这个在幕后忙碌的团队,就是一群“颗粒归仓”的“农人”。

也让研究会忙得不亦乐乎的,是举办多层面多学科的现场展示、论坛研讨。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新教育学校文化展示活动等等。让我们心潮澎湃的,绝不是四周的彩旗猎猎,而是那些来自生命的精彩展示,源自灵魂的智慧碰撞。

研究会的另一个发力点,就是促进“专业成长”,让每位教师体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研究会成立之初,决策者们就将其定位为一个研习共同体、一个研修共同体、一个研发共同体。研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专业阅读书目与地图,让老师们在反思自己阅读史的基础上绘制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地图;研修共同体,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提供了展示、磨砺、修炼、合作、互动的专业成长平台;研发共同体为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做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地方和校本课程甚至班级课程的研发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的项目平台。从研习到研修再到研发,形成了新教育人专业发展独特路径,在这一路行走的过程中,各种形态的新教育共同体,以及“教育在线”网站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和成长舞台。

此外,我们还利用“教育在线”建立了实验学校课题管理信息平台,要求各个实验区都要建立课题信息专题贴,以及时交流各个实验区和实验校的课题实验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整理了20个专题贴在信息平台上交流。课题管理中心还利用这一平台,为各个实验区提供了挂牌校的样牌和协议样本。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及时收集各个实验区和实验校的新教育实验年度和总结计划等。

行走,是新教育的生态。2008年,山东威海、浙江嘉兴、平湖;2009年,河南焦作、山东临淄、诸城;2010年,河北石家庄、云南楚雄、重庆长寿;2011年,四川北川、安徽霍邱、山东日照……在与全国各地实验区和实验校的互动中,研究会成为一个经验流通的有效管道。

(二)

当然,江苏及至海门,是我们直接践行新教育的田野。

忘不了那些在教室里的静悄悄革命。朱永新教授说,“教室”就是一付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真正地在教室中开出一朵花来。记忆最深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俞玉萍,她和她的“百合班”以10余年一贯的坚守成为缔造“完美教室”的领军人物,2010年俞玉萍成为海门市完美教室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领衔人,率领团队为全市班主任义务培训近十场,达2000余人次,并赴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新教育实验区作培训,2011年该工作室升格为南通市级名师工作室,并在11月份举行的全国新教育海门开放周活动中以教室开放、活动展示、工作坊研讨等活动与来自全国的400余名新教育同仁分享研究和实践成果。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开展“每月一事”项目是实现这个理念的重要方法。江苏海门实验区的“每月一事”在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中最为显著。2008年3月举行的新教育行动“每月一事”项目现场推进会,提出了“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即“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实验区所有学校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从面上发动,到具体行动,以及评价反思,都尽力做到位,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模式。“海门新教育在线”,设置了“每月一事”方案交流区、案例交流区、反思交流区,定期举行了网上优秀案例评比和年度“习惯养成示范班级”和“优秀小公民”的评选活动。“每月一事”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从小处、从身边和孩子的实际出发确定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等形式开展活动,将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4月,让我们踏青去;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7月,让我们玩球去;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11月,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12月,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导引的故事和设计的活动亲切动人,绝无面目可憎之虞,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在更高的层面随即生成、不断完善。据此而集的成果《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操作手册》于2009年7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为全国各实验区推动“每月一事”项目的重要蓝本。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就是新教育人行动哲学的高度概括。阅读,在海门2005年9月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后,一直坚持。2007年,海门的“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已经延伸至初中。全市范围的“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评比如火如荼地展开。读书活动还辐射到了家庭、社区,家长被孩子读书的热情感染了,“亲子阅读”成了海门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社区阅读成了居民业余生活的首选。从2007年开始,海门将每年元月的第一个周末,确定为海门的“家庭教育日”,这在全国属首创。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和谐的亲子共读氛围;开展“亲子共读”专题讲座,指导亲子科学阅读……由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海门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油墨芳香。甚至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学校从地方课程中每周拿出一节作为校本阅读课,并确保每天1小时让学生自由读书。

此外,启动“儿童写作课程”。2010年9月,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高子阳,海门市“童化作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吴勇以及新教育研究会核心团队成员齐聚,进行了激烈而富有成效的碰撞,决定正式启动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项目,建立项目专题帖。专题帖的总定位是找到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的制高点,弥补结构化、系列化教材作文课程的不足,填补新教育实验在这方面的空白。会议决定充分整合管建刚、高子阳、吴勇等3个工作室的力量,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建立9个主题帖:“我的作文革命”、让儿童百分之百地喜欢写作、童化作文、中外写作著作的阅读、儿童写作的三大系统、课外写作课程创新设计、儿童写作课程点评、儿童整本书写作、写作教育故事。由吴勇撰著的《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高子阳、管建刚、吴勇共同打造的《写作教学“铿锵三人行”》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目前,新教育儿童写作课程的系统建构正在进行中,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

新教育人,心中有理想,扎扎实实植根于田野之中,怀抱着一种合作的精神,努力作公益的事业,去成就我们的孩子,去成就我们的人生,去成就我们的教育,去成就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的共同使命,这就是新教育实验的本真追求。

而我们——新教育研究会,一直在路上。

12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4-27 17:12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