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阅读能让我们丰富起来,能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智慧来武装我们,来提升我们。但这是不够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阅读是学的话,那写作就是一种思,思是反思,思是站在自己肩膀上反思,教师仅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教师还要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1.教师写作的意义 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二,就是“师生共写随笔”,即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新教育将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一般化的教育感悟不能称之为专业写作,只有后面四种才是新教育提倡的专业写作。早期的时候我们认为只要教师多写就能成功,现在我们认为要写就要用专业的精神去写,就像阅读一样,早期我们提倡阅读,现在我们不仅仅提倡阅读,更要主张教师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新教育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的基本手段。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因为当一个人真正离开教师这个职业,当他在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他会发现,用心记录过自己的教育史、记录过自己生活的那些人的生活才是丰盈的。教师的生活也是这样的,看来没有意思的东西,看起来不起眼,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串起来就是一个美丽的项链。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这样的,把这些美丽的碎片串起来,如果没有经过组织,思考,它们始终都是碎片,但是一旦经过有意识的观察、组织和思考,那这些碎片就会成为一幅美丽的图景,所以写作实际上来说也是历史本身。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2.新教育专业写作的特点 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所以我们主张专业写作是针对教育教学现象,比如发生在课堂里的故事、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教师自身的遭遇等等,针对这些进行分析,当然这种分析最好是能够经过教师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阅读是专业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以后写作才会有深度、有高度。 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新教育认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专业写作的根基是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目的也是服务专业实践,实践水平决定着专业写作的水平。专业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专业写作与实践始终是编织在一起的。 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发表出版这是都是额外的奖赏,因为这是教师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所以我们应强调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地呈现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抒情化、浪漫化写作。教师的专业写作需要忽略丰富性,淡化“戏剧性”,强调简单性,突出逻辑性。 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只有共同阅读、共同生活才能共同分享生活的意义,才能形成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必须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叫“共学、共读、共写”,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父母的共写,他们就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他们看起来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共同体。在儿童课程中,学生写作被称之为“暮省”,有包括绘画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师生共写随笔的本质是“共写”,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意义。 五是注重案例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如果不善于归类,不善于分析,就会疲于应付。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甚至,在同一个教室里还会继续发生,所以用心的教师会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这些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比如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上课说闲话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亲子交流问题。如果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就可能为任何教师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一个丰富的可供参照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