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新教育每月一事之一 为新年的第一期专栏写下这个题目,我想许多人会诧异:吃饭有什么好学习的? 这是我从一个小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据说,有一个中国人在意大利罗马曾经遭遇过一次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耻辱:在下榻的第一个酒店的电梯门上,他看到了用钢笔书写的并且是添粗了笔划的四个中文大字“请勿吐痰”。这四个字在这美丽的酒店里非常刺目!酒店里使用的是意大利语言,酒店服务单上有三种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和日语。中国文字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地方排不上号,却在电梯门口以警告的形式出现。可见,中国人吐痰的习惯是多么地令人厌恶。更加可怕的是,甚至有人把随地吐痰作为我们民族的“国粹”而加以讽刺。这是一个我们已经与之斗争了几十年的坏习惯! 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甚至比吃饭还要小。但是,它是一件恶习,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万恶之源,是影响环境景观的罪魁祸首,同时,它又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缺乏道德的恶习。几乎没有人不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但是为什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所以,当我听说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把“不随地吐痰”作为校训的时候,我曾经为卢志文校长的用心而喝彩。 人生的许多大道理,其实都在这些小事情之中。所以,古代教育往往要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开始。 从2006年开始,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我们决定开展“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尝试。初步的想法是:(1)主题的选择立足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如运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2)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如“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去玩球”等,而每一件事情后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如关于规则、关于人与自然、关于运动与健康等。而且,我们希望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螺旋式上升。(3)主题的活动与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结合起来,要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通过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网络等路径,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 我们初步设计的每月一事主题如下: 吃饭(节俭)(1月) 走路(规则)(2月) 种树(公益)(3月) 踏青(自然)(4月) 扫地(劳动)(5月) 唱歌(艺术)(6月) 玩球(健身)(7月) 问候(交往)(8月) 阅读(求知)(9月)、 家书(感恩)(10月) 演说(口才)(11月) 日记(自省)(12月) 选择“让我们学会吃饭”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主题,首先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学会吃饭不仅与节俭的美德有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仅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珍惜粮食更应该是我们要学会的习惯;学会吃饭也与文明的礼仪有关,如何吃得更加有涵养,如吃饭的生活不应该大声说话,不应该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不应该发出奇怪的呼噜声等,是应该掌握的行为;学会吃饭还与身体的健康有关,现代人的病基本与吃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了解食物的营养,如何控制饮食的适度量等,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 在进行新教育每月一事的时候,各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尝试,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千篇一律,都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学校进行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实践,探索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2-27 02:56 , Processed in 0.18789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