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毛茸茸的家伙
——狄金森诗歌主题晨诵之旅(6)
1 今天的晨诵之旅,由海门的 本次培训,令我特别亲切的是有三位优秀的大毛虫参加: 笑颜星空,拥有这个美丽网名的其实是两位老师,一位就是 同教二年级的紫藤物语(海门镇中心小学 当我邀请参加培训的老师“下水”晨诵课的时候,也特别告诉了她们三人,因为都在实践着,所以我们可以给老师们提供更高水准的研讨。她们都愉快地答应了,不过因为时间有限,只有两次晨诵机会,而我下周要到紫藤学校去,便由笑颜和子夜两人担任了。 2 清脆的鸟鸣声中,又一个黎明来到。 面对这些四年级的孩子们,子晶没有丝毫陌生之感,如她所说:“这几天来虽然一直在后面听课,却仿佛和你们一起晨诵,上语文课,共读《黄书包》,今天忍不住,也想和大家一起去造访诗的花园。”孩子们同样对子晶报以热切的眼神。 今天的晨诵就在这样的新鲜与熟悉中开始了。 子晶仍然用《有另一片天空》作为今天的开启诗,把昨天 当孩子们用饱满的声音,充满向往地读完《有另一片天空》后,子晶幽默地说:“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有羽毛的东西’,知道了原来它是——” “希望!”孩子们会意地笑着。 “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毛茸茸’的家伙,”子晶故意放慢了速度,故作神秘地说,“猜猜它是谁?” 孩子们又乐出了声,更期待地看向大屏幕,要学的新诗,已经在那里了。 一个毛茸茸的家伙,没有腿脚 奔走,却胜过寻常步履! 像天鹅绒的,是他的面容, 肤色,暗褐! 子晶让孩子们自己先读读,然后猜猜:这个毛茸茸的家伙,会是谁呢? 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读着,猜着,“毛毛虫”,“小鸟”,很多孩子情不自禁脱口出声,也有些孩子还在琢磨着,呵呵,这些正是子晶的“预谋”啊,她让孩子们说开去,却不作评判,等孩子们想不出别的时候,她又给了一些提示,并同时给出诗句:“这个毛茸茸的家伙越长越大了呢,你看,它住这里呢——” 有时,他住在草丛! 有时,高在枝头,从那里 穿一身长毛绒外衣 跌落在过路行人身上! 哈,这一下又热闹了,孩子们读啊,猜啊,不亦乐乎,有的人坚持“毛毛虫”,有的人说“小鸟”,还有的说“蒲公英”、“苍耳”、“大雁”……同样,子晶不揭示谜底,接着出示下一节诗句,继续把学生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它又长了一段时间,到底是啥东西呢?” 这一切,都在夏季, 但是当凉风惊动丛林居民, 他搬进锦缎的宅邸, 摇头晃脑,引线牵丝! 哈哈,一看到“摇头晃脑,引线牵丝”,马上学生又转向了,“蚕!”十四个孩子马上脱口而出,迅即有同学又变了,“是蝉,知了!”马上大家都摇头,蝉怎么能“引线牵丝”呢?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大家期待的眼光中,子晶把第四节显示在大屏幕上: 然后,比贵妇人更俏丽 出现在阳春时节! 每一个肩头一片华羽 认不出往日形迹! “哦,毛毛虫!” “不是,小鸟!” “是毛毛虫,我有证据!”汪进站起来,坚定地说:“只有毛毛虫才能在春天变成蝴蝶!” 这一节读完后,课堂出现了这样有趣的景象。“那到底是什么呢?”到这时,子晶仍不作评判,只把诗的最后一节出示出来: 有人,叫他鳞翅目幼虫! “什么东西?”学生真是可爱,听了老师读出这一句后,情不自禁议论纷纷:“什么是鳞翅目幼虫?” 在孩子们探索的眼光中,子晶徐徐读出最后两句: 而我!我算什么, 却道出蝴蝶 有趣的秘密! “蝴蝶!”大家一阵惊喜! “这毛茸茸的家伙是啥?” “毛毛虫!” “它后来变成了什么?” “蝴蝶!” 是啊,多么有趣,“毛毛虫变蝴蝶”是幼儿园孩子就知道的事情,但是用这样有趣的方式写出来,却是这些四年级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如《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亲爱的三月,请进》这些清新、细腻、灵动的诗歌一样,这首诗也处处洋溢着机智与幽默。 3 很自然地,这么好玩的诗,咱们再读一遍吧! 一个毛茸茸的家伙,没有腿脚 奔走,却胜过寻常步履! 像天鹅绒的,是他的面容, 肤色,暗褐! 有时,他住在草丛! 有时,高在枝头,从那里 穿一身长毛绒外衣 跌落在过路行人身上! 然后,比贵妇人更俏丽 出现在阳春时节! 每一个肩头一片华羽 认不出往日形迹! 有人,叫他鳞翅目幼虫! 而我!我算什么, 却道出蝴蝶 有趣的秘密! 已经对全诗有了整体上的理解,所以这次孩子们的齐读,就和刚才不一样了,从“毛毛虫”到“蝴蝶”的变化过程,清晰、生动地读出来了,可是,最后一小节,他们还不能理解呢!在这次读完,子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当孩子读完“有人,叫他鳞翅目幼虫”一句,子晶插了一问:“鳞翅目幼虫,我们已经知道,就是毛毛虫啊,可是是谁,叫毛毛虫鳞翅目幼虫呢?”而这其实是不要学生回答的,只是 有人,叫他鳞翅目幼虫! (那些被称作科学家的人,叫他鳞翅目幼虫!) 接着,同样以添补的方式,老师沉思着读出: 而我!我算什么, (而我,一个默默无名的诗人) 却道出蝴蝶 有趣的秘密! 这一节也是全诗最体现狄金森深邃思想的地方,她热爱自然,自然界的花草山树,鸟声虫鸣,都被她用神奇的词句捏塑成“诗”,但是她又绝不肤浅,孤独赋予了她深邃的思想,仅这首小诗,却表达出她对“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和观点,这是哲学家们一直在争执并没有获得解决的终极哲学思考。关于科学,关于心灵,关于进步、发展、强大,关于诗性、宁静、家园;这些跟每个人的存在息息相关的问题思考,就通过这样简单朴素的词语,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一粒种子,也就有了未来某一朵花开放的可能。 这样,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又进一层,于是让学生再来练习,分角色再读全诗。 4 最后,子晶仍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继续品味这首诗:给这首有趣的诗一个合适的命名吧! “一个毛茸茸的家伙。” “变成蝴蝶的家伙。” “毛茸茸的东西。” 孩子们真是聪明,是啊,子晶本来就是要通过命名让它们知道,在题目中是不能出现关于“毛毛虫”与“蝴蝶”的,否则,这首诗读来味道就全没有了,知道了谜底,谜面怎么会吸引人呢?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狄金森的另一首诗,也是她在世时发表的六首诗中的一首,也像这首诗一样,是个谜语诗,非常好玩: 一个瘦长的家伙在草地 有时奔驰—— 你也许见过,也许没有—— 他的通报常突然而至—— 草丛被切开,像用梳子—— 一支斑斓的箭杆出现—— 随即在你的脚边封闭—— 分开处又继续向前—— 他喜爱沼泽,那过分阴冷 不宜稼穑的泥土—— 当我还是孩子,赤着脚—— 不止一次,在中午 相遇,曾以为是鞭稍 散落在阳光里—— 我弯下腰去拾取, 它却扭曲着,离去—— 不少自然的居民我都熟识, 他们对我,也不认生—— 我常为他们感受到一种 亲切的喜悦激情—— 却从不曾见到这家伙时 不论有伴或是独自一人 不是呼吸发紧 骨头里感觉到零—— 这首诗是有人在狄金森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拿去,然后以《蛇》为名发表的,狄金森看到后非常生气。换作谁,都会很生气的! 不过这个细节没有出现在这堂晨诵课上,因为好东西要慢慢欣赏啊!下一次这首诗也可以作为一次晨诵内容出现的。 在反复感受了这首诗的趣味,并对诗意有了一层进一层的理解后,子晶请全体同学起立,大家分男女生,一起把这首诗又读了一遍。 孩子们快乐的声音中,这次晨诵结束了。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1-15 12:15 , Processed in 0.18739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