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研发卓越课程”专题研讨会举行专家报告会。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成尚荣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陈国安应邀来海门,为来自全国20多省、市、自治区的千余新教育同仁作专题报告。新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吴勇主持报告会。
成尚荣先生以《卓越课程与儿童研究》为题,阐述了卓越课程应从儿童需要出发的学术观点。他认为,海门在开展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提出课程概念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最重要的不是教学,而是科学规划课程。他提出,卓越课程必须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已过古稀之年的成尚荣精神矍铄,被称为新教育舞台上的不老智者。报告会现场,他讲述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卓越课程的界定、新教育为什么要研究卓越课程、卓越课程与儿童的关系等内容。他指出,儿童本身就是一个课程,卓越课程应该以儿童为前提,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他认为,课程是跑道、桥梁、机会、礼物、起跳板,让儿童拥有知识,让他们快乐成长,而好的课程应当将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让他们接触不同的风景;应当给予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应当让教师和学生感觉置身人类古老的舞池,演绎出经典和创新的共鸣。
讲座最后,成尚荣指出研究儿童是一门伟大的学问,他建议新教育要回到儿童的自由中去,回到儿童永远拥有“可能性”中去,回到儿童生活的世界里,回到儿童的游戏方式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到真正的儿童,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研发卓越课程。全场报告,成尚荣脱稿演讲,游刃有余的引经据典、温和质朴的演讲风格赢得阵阵掌声。
陈国安先生作了《现代教育的创新与回归——新教育课程与研发刍议》的精彩讲座。他说,“让老师读起书来,让孩子读起书来,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回归。而现代教育能够直面当前的教育问题并寻求解决困难的方式,又成为一种创新。”新教育实验就是要在课程中找回文化归属感。
陈国安是国内最早一批追随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教育人,曾多次参与海门新教育活动。讲座现场,陈教授分析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提出心目中理想的课程构想导向及教育改革方向。在中国孩子目前的文化归属感方面,陈教授提出,未来的新教育课程应该让孩子首先知道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许仙和白娘子”、“夸父追日”,而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子”,我们的教育要以儿童为起点,让自己的文化回归。
“以前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教授知识的机器,新教育打破了这种局面,让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崭新的自己。”讲座后半程,陈教授展示了自己研发的新教育中国文化课程群,涵盖课程主题、课程目标、任务设置、课程评价等内容,他提倡用《论语》等国学经典滋养孩子,在孩子心中播种下知识的种子。讲座最后,陈教授提出设想,希望新教育未来的学校能够给孩子一颗善良的心,让学生有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希望在新教育的呵护下,所有的校园人都有一个快乐心情,社会所有人都拥有“一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