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莱芜市教育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为切入点,以实现“四大改变”(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为目标,以项目研究为突破口,扎实开展新教育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教师的教育理想被唤醒,工作热情被点燃,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教育正在深刻改变着莱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实施新教育实验,就是要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莱芜市教育局局长刘静说。
营造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少年 4 月23日,莱芜市实验小学第二届“读书节”暨“世界读书日”大型诵读展示活动拉开帷幕,该校五个级部的全体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了精彩的经典诵读展示。近年来,莱芜市实验小学立志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开发并实施了以“晨诵经典、午讲故事、暮读名著、晚写随笔”为主要载体的“养心课程”,并把每年的四月定为读书活动月。两年来,实验小学的读书氛围已蔚然成风。漫步整个校园,不论是走廊还是教室,处处可见书的影子,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处处是读书的孩子,书已经走进了每个实小人的生活乃至生命里。 莱城区牛泉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李海霞,开发数学阅读,让阅读成为数学课程的一朵奇葩。她营建氛围,促进数学阅读,开展竞赛,开发趣味阅读。鼓励学生运用方法,独自阅读,同时借助论坛,合作阅读。她的班级设立“数学课外书屋”阅读专栏,采用“作业+数学笔记”的办法来储备资料。经过种种努力,从2011年到现在,在数学阅读的引领下,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多元阅读的润泽下,她的学生用28课时就结束了学科课程,节省出教材建议课时37课时。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课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玩数学,在玩中学数学,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学生已经写出了100多篇数学日记,发表在各级报刊上。9岁的李俊婕写出了5万字的数学童话《熊猫博士与米多多》,以翱翔班的老师和36个长耳兔为原型,创作出了接近4万字的逻辑推理小说《嗨,长耳兔》;鹿嘉慧开始了《嘉慧话数学》的数学论文创编;李笑在老师的鼓励下写出了3万字的数学童话《笑笑的数学世界》。三年级的小不点杨梦轩也写出了4万字的数学童话《海洋世界》。 莱芜市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了以“创建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少年”为主题的“读经典书、写规范字、讲普通话”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并下发各学段学生阅读书目,定期开展“书香少年”评选。各学校大量购置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各班级普遍设立的班级书架、图书角,并通过“图书漂流”等活动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像莱城区汶源学校每年都举行一次“读书月”活动,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班级。目前,全市有500余名教师出版了个人文集,800余名学生出版了日记或随笔。朱永新教授亲自为莱芜市新教育专著《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全市新教育实验成果汇编》撰写了序言。
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 在去年的全国新教育实验第12届年会上,莱芜市汶源学校张翠和她的“阳光中队”被评为“十佳教室”,并作典型发言。莱芜师范附属小学吕源和她的“清泉班”、莱城区牛泉中心小学孟宪玲和她的“理想之家”获“十佳教室”提名奖。而在今年的新教育实验第13届年会上,陈毅中学的孟锦和“梦想的航船”获“十佳教室”提名奖。 2010年9月1日,莱城区花园学校教师郑加凤和45张稚嫩的笑脸相聚一堂,共同建立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开始了生命的远航。“阅读·生活·梦想”成为“花园远航班”学校生活永远的主旋律。孩子们刚入学,郑加凤精选了一百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做为一年级课外识字教材,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幸福的种子》。孩子们慢慢有了自己的作品,成为一粒幸福的种子,在远航班里度过诗意的每一天。她带领孩子穿越经典,给孩子们每人印了一张阅读记录卡,逐渐开始了师生共读,穿越名著的旅程。他们开发了多彩的课程,让生命启程远航。关注生命—驯养蚕宝宝的日子,关注自然—打开孩子的视野,关注心灵—隆重的生日庆典,关注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关注营养—学会健康的成长,关注科学—我是小小科学家等一系列课程开发出来,利用起来。在这个充满魅力的天堂,郑加凤和孩子们彼此约定,在朝向完美教室的路上,要永远朝向明亮的那方。 “守护孩子们的梦想,和他们一起成长。”在莱芜市陈毅中学孟锦和她的“梦想的航船班”里,他们在晨诵声中开启新一天的希望,在暮省中收获充实和喜悦。“如果我不在梦想里,就是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班名、班徽、班规班训、班魂、班诗和班级愿景。读写的日子里,生命悄然绽放。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共读时间。他们喜欢一起去远足,沉浸在“走出去”的充实和喜悦里,享受着来自生活的新鲜滋养。在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的生命张开自信的风帆,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开设了剪纸课。家长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一起加入了他们的新教育的行列中。“我愿在新教育的指引下,做幸福的老师,成就幸福的学生。”孟锦相信。 莱芜市各实验学校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核心价值取向,以活动促进缔造完美教室纵深发展,以研究促进缔造完美教室水平提升。莱芜市多次召开“缔造完美教室”沙龙、“缔造完美教室”项目培训现场会等活动。目前,莱芜市各实验学校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核心,围绕班级文化创设、班级课程研发、班级管理机制建设、班级博客的建设、班级节日文化及社团文化研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完美教室。如市实验学校马锋和他的“青葵班”,花园学校郑华和她的“飞翼班”,汪洋中学郭峰和他的“铁血班”,钢城区友谊路小学李晶晶和她的“智慧班”。莱芜市新教育榜样教师张翠和她的“阳光中队”,将《阳光总在风雨后》定为班歌,教室成了润泽生命的阵地,阳光中队的成员有了共同的追求和梦想。他们渴望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一起穿越,收获生命的精彩和幸福。在这段阳光之旅中,他们一起沐浴着自然的阳光,汲取着来自人类文化的七彩阳光,生命得以舒展,心灵得以飞翔,成长更有了力量。
研发卓越课程,润泽幸福人生 在今年7月12-14日杭州萧山区召开的新教育实验第十三届年会上,莱芜市钢城区友谊路小学李晶晶的《汉字课程》、西关小学邢翠芸的《光影课程》、寨里中小的唐立英的《小学英语表演课程》荣获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此外,莲河学校的胥庆兰老师代表莱芜市就研发卓越课程经验做法作典型发言。 课程实施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实验中,通过对“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内涵和外延的探求、实践,逐步构建起理想的学生成长课程、教师发展课程和学校文化课程的操作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学校课程多样化、班级课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莱城区寨里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唐立英把以表演为主的语言实践课程和英语绘本课的尝试与结合,逐渐获得家长的认可,学生的欢迎。从响亮的诵读声,健康的英文歌曲、明朗的韵句、纯正的原声示范、韵律歌舞;从课本剧表演,情景剧表演,影片配音,经典故事表演,写绘用本的选择使用,一路探索,渐渐成熟起来,丰盈起来。渐渐摆脱了农村学校英语滞后的不利地位,农村孩子英语“蹩脚”的处境,让学生体会到了英语学习过程的乐趣,实现了英语学习生活的幸福。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莱芜市实验中学,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发了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艺术素养类、学科拓展类等六大门类40余门校本课程。其中《航空航模》课程成为享誉全省的品牌课程,在2013年山东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实验中学航模队代表莱芜市参赛,勇夺中学女子航空团体冠军,男子航天亚军。钢城区南朱家庄小学开发了以“走进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学会了生活。同时莱芜市不少新教育榜样教师注重开发特色班级课程,莱师附小吕源大胆实施语文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单元主题阅读”的教学思路,走出了一条新教育背景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改革之路。同时还开发了“小小荷包传我情”的班级特色课程。 结合新教育“每月一事”,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2012年5月17日,在羊里中学召开了莱芜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暨新教育“每月一事”研讨会,促进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新教育实验的有机融合。9月12日,召开了莱芜市深入推进思品课改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会议,初步形成了“德育课程化、课堂活动化、评价多元化”的目标,涌现出了以口镇中学为代表的思品改革先进典型。今年4月24-25日,山东省教育厅在莱芜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推广了莱芜思品改革的典型经验。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4-18 22:28 , Processed in 0.1722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