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育在线 返回首页

邱二强的个人空间 http://bbs.eduol.cn/?445248 [收藏] [复制] [RSS] 我思故我在

日志

对历史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拙著)

已有 811 次阅读2012-10-16 17:15 |个人分类:历史素质教育

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中学历史是历史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有利于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推行,而转变教学评价主体、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方式成为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学历史   教学评价

素质教育当下变得炙手可热,但究竟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简单的说素质即“遗传素质”,抽象地讲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对其的解释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可见国家实行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立足学生长远发展。

一、       中学历史素质教育及其现状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崛起,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民族素质和科技的竞争。民族素质的实现主要靠素质教育,而历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在历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此后我国又对其内容不断完善和补充。《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相对以前的课程目标在素质教育方面更进一步,要求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都要达到具体目标。中学历史在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评价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无不体现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课程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又以不同主题形式展开,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够建了时序和主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初中的历史与社会也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技能整合在一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改变传统讲授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上,关注的不再只是老师教的如何,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性等,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

二、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地位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涵盖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内容,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①]

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便可以赋予历史以新的活力。当学生面临现实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掌握,进行思考、选择,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历史的这一功能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②]”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通过中学历史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中学历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学科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力,为以后进行高等历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改革目标对也要求到:“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③]

三、       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行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有学者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开展专题的历史讲座、历史读书会、历史知识竞赛等,利用节假日、重要的纪念日、寒暑假等进行课外活动来实施素质教育[④];有的认为教师要改革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要改革学习方法,自主创新学习;此外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历史教学的考试和评价等方面来实施素质教育[⑤]。从目前的历史素质教育来看,根本的还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历史教学的评价模式。

如何转变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历史课程标准》提到:“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体现了课改素质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历史教学评价势在必行。从全国范围看,没有一个法定的或者是行业的评价标准来规范历史“教业”评价的要求,没有包括评价的时间,评价的指标、内容、方法和实施要求等在内的科学的教业评价的体系和标准,有的只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而非对历史教师教学和教育的整体评价[⑥]。对历史老师教学的评价常常流于形式,学生的考试成绩、发表的论文、公开课的表现、是否得到社会的奖励等成为评价的标准。学生学业评价相对好些,但也不完整。现有的历史学业评价,关注的只是中考和高考,畸形的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

转变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展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倡导学生自评,师生和家长、社会共评的机制,把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评价的内容,避免以考试成绩决定一切。实现从甄别与选拔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只重视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学生有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的转变。

优化中学历史教学的评价内容,课改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过程的情况。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主动性,参与其中,享受教学的乐趣。那种满堂灌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再背,枯燥无味,长期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考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转变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方式。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拓展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相结合,避免顾此失彼,要均衡发展,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避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缺乏实质的内容。

结语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要靠教育来实现,尤其是素质教育。历史作为人文基础学科之一,因其学科特点与地位,在素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学历史作为历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心、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

[2] 宋艳秋.在历史教学改革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4] 陈瑛.开展课外活动 强化历史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2000.

[5] 陈华.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国期刊网(硕士论文),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7] 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10:36 , Processed in 0.1888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