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二0一一年十一月)
一、回顾与展望——课改十年反思
(一)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进步
1.课程理念的进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的特点。a.利用汉字的特点,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多读、多写、多积累。b.遵循并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加强汉字的书写,阅读的训练,语感的培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学生是学习的主人。b.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动起来。c.过程中关注个体的差异。综合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能力。d.倡导自主探究,又不排斥有意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
(4)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设。建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程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
通过大家的努力,语文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既继承优良传统,又能不断有所创新(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密切关注学生实际),来不断关注语文课程的内容、途径,加强各科融合,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使语文课程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
2.教学内容的进步
(1)课标精神列入语文教学内容。
(2)引进教科书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
只教教科书是不够的,还要引进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多读多写多练,特别是读整本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做到针对学习、生活的需要,为需而学,为需而用。
3.教学方法的进步
(1)学生是主体。
(2)单元整体教学法。
(3)拓展阅读法。
观念在变化。1.学生观在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生本”教学。2.教师观在变化,主导作用,服务的角色,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3.教学行为在变化。追求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努力地在教学中体现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局部上有突破,有新鲜的经验。
4.教学评价的进步
(1)全面原则。
(2)全员原则。
(3)全程原则。
师生教与学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全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全员的评价。
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引进课程资源方面,不加选择地引进甚至丢掉了教科书,丢掉了文本;学习方式上流于形式:阅读教学一度重人文轻语文轻训练等,导致效率不高。还有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期积累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强势,牵引过度,学生缺少主动性,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还没有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没有根本改变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有效性、实效性还是不很高;师生负担还比较重。有调查表明,师生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教的累,学的累,幸福感不强,幸福指数不高,有人说,本次课改,认同度高,满意度不高。还是需要深化改革。
(二)课改以来的问题
课程的认同度高,但满意度不高。
1.课改初期存在否定传统,照抄别人经验的错误。
2.重人文轻语文。
3.弄不清语文教什么学什么。
4.重教轻文。
5.课改后师生负担重,幸福指数低。
(三)失误原因
1.对课改性质认识不清,摇摆不定。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一体两面。
(2)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要用课文、阅读教材本身感染、熏陶学生。
(3)语文教学应该既得意又得言。
2.思想方法的原因
3.教学内容上的原因
(1)教材本身有问题,阅读独大,习作指导被严重削弱。
(2)深层原因是人才观的问题,唯高学历是举,导致竞争下移。
(四)怎样改进
1.深化语文课程标准
(1)吃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超标也不降低。
(2)回顾各学段的目标
低年级目标:
a. 识字、写字、学词。
b. 初步的朗读训练,读正确,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指读,不唱读,会停顿。
c. 大致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d. 积累语言。
中年级目标:
a. 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b. 重视段的教学(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体会构段方法)。
c. 加强朗读训练、默读训练。
d.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e.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目标:
a. 体会词句后面含着的意思,体会感情色彩。
b. 理清文章的顺序,表达方法。
c. 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
d. 根据需要来处理信息。
2.加强识字、写字,重视词汇教学。
3.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扭转只分析教材的局面。
4.大力加强习作教学。随堂练笔常态化。
5.让儿童阅读走进语文课程。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
总结我们的“十年课改”是:“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在新课改实施的第三、第四个年头时,中小学词汇量下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字体潦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课改以来,我们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忽视、对汉语拼音和汉字教学研究有所放松。
低年级的语
十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反思:一直以来,
(二)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反思:以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求学生会写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还要求学生能默写。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新修订后的“课标”重新明确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困难,希望我们认真领悟课标精神,能准确把握这个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三)坚决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做到“主动识,记得牢,写得好”
如对要求认识的字,
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逐字分析其偏旁、结构、笔画、笔顺,然后让学生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字形,能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指示、会意等)去识记生字的音、形、义,或者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的老师有,但还不是很多。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汉字的研究,对汉字造字文化知之甚少,故而无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去识记生字;其次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意识,故老是用老一套单一的方法去教学。此外,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生字,故而学生的生字回生率很高。同时,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只重视教教科书上的生字,结果学生的识字量极为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识字教学,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写字方面,
反思:一直以来,我们对写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错字多。我们应该给予写字教学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写字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育人工程,它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品格,它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和专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它能让学生感受美并创造美。而且,一手好字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正如
(四)朗读训练重点:正确、流利
反思:这些年,我们许多一年级老师对朗读的要求都把握不准。教学课文时,总是让学生“读出感情”,学生读不出感情,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启发、点拨,极力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殊不知,我们这样已经是“超纲”了,真难为我们的孩子了。
(五)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整篇课文,教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会上,
反思:因为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结果我们的低年级老师教学课文时,竟也像中高年级那样条分缕析,逐段教学。这完全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吃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很差。许多学生学习了一、两年了,说、写一句话还是不通顺、没条理。
(六)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反思:对此,我是万分赞同。因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提早阅读、大量阅读,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令学生终生受益。另外,一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期,一旦错过我们就要付出10倍、100倍的气力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期望我们的学校能够书声琅琅书香满园,我期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沉浸在书香里,在书香的滋润中快乐成长!
(七)全面提高学生的会听、爱说、乐问的习惯
反思: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一个人的听、说能力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有极少的说的时间,而且有机会说话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成了“沉默的一群”;而且,即便是口语交际课,因为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当,能得到说话训练的学生也是少数。同时,老师普遍觉得听是与生俱来人人皆会的能力,于是往往忽视了听的训练。结果,读了几年书,学生仍然不善听、不会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了,课堂上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生为主”,要指导学生听,鼓励学生说,切实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八)鼓励学生写句子、写话
反思:因为我们没有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没有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自由、大胆表达,没有千方百计给孩子展示、表达的机会。于是,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热情日渐消退。这是多么令人遗憾!所以,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画画写话、写日记,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孩子都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有大的发展、提高,达到他们应有的高度。
(九)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
反思:这一点,我们做得尤为不够。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把教科书当作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一切学习都围绕教科书展开。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视野极为狭窄、见识极为有限、思维极为僵化。其实,我们每天都处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身边的一切事物皆可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例如,报刊杂志、广告招牌、电视媒体、广播新闻、药品说明,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和挖掘,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在交往中……学习语文。这是学生学习母语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
(十)落实好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反思:习惯改变命运,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好习惯终生受用,坏习惯贻害终身。
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低年级教师常常缺乏这个意识。如学生写字时,有的趴在桌面上写,有的歪着头写,有的斜着身子写等等,姿势各异,很不规范,但我们的老师竟视而不见,不提醒半句,可见这些老师脑子里根本没有“习惯培养”这个意识。至于其他的良好习惯,如讲普通话、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他们更加不重视。这样的结果是,年级越高,我们的学困生越多。这除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当外,忽视良好习惯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希望我们的领导
三、阅读教学的改革
三种能力是:
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由显性的到隐性的,进行简单的推测。
2.对文本进行解释的能力。由词句到段篇,由浅层到深层。
3.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老师阻碍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习惯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变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是阅读教学需要改进的,学生往往失去了自我,不能独立思考了。要加强鼓励孩子对文本作出评价,培养评价文本的能力。比如从文本内容上,表情达意上,对语言,对写法谈谈自己的评价,对人物作出评价等。
四种技能是:
1.朗读:即放声有感情地读,传达对文本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默读:即不出声地读,独立思考的、沉下心来的读,能从整体上了解内容,读出初步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少看到静静地沉下心来的读。建议加强默读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默读是比朗读更重要的、更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技能。
3.略读:即比较快的读,读后粗知大意,不要用精读的方法,要更快的读,一目十行地读,主要通过浏览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4.浏览的技能:更快地读,一目十行,与需要无关的不读,筛选、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种习惯是:
1.自学和预习的习惯。中高年级:先学后教,自学在先。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和伙伴自学。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由查字典,到查词典,到查阅各种资料。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一画,批一批,注一注,高年级做一做摘记。
4.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即听记的习惯。
从低年级听写字词句训练。由读一个写一个跳出来,到读两个,三个,到读一组写一组,培养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到听一段话,抓住要点写下来。中高年级,结合训练点做一点随堂笔记。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修订后课标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小学最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儿童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建议把阅读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
天天阅读的孩子必然有美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不管现在的成绩是高是低。语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3 23:04 , Processed in 0.2680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