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育在线 返回首页

沉默音符的个人空间 http://bbs.eduol.cn/?48967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浅谈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管教

已有 730 次阅读2013-3-25 22:23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护下长大,个个都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虽然我们常说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种淘气和顽皮已经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事情,这就成了不听话,这种习惯若不加以改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怨:“我那孩子不听话,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工去做,他根本不听大人讲,真让人头疼。”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吵,打人、撕书、破坏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讲道理,转个身他就忘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孩子的家长入手。
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为先”。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学校。”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通常是无济于事的,而这样的行为正是我们训诫孩子不在做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言行就成了一种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认为应该从教师入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灯,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教师是这样评价的:“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对教师的评价是数不胜数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做为幼儿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幼儿,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极强的模仿欲望,而且会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份童心和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老师的信任与崇拜。因此当我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尝试一下改变心态,或许这样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好的影响。 
      三、 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
    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的情绪往往很不稳定,这时我们先别急于训斥,可以对孩子说:“来,让我们一起安静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将气吐出来,并示意孩子也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绪。这种动作孩子很容易学会,等大人与孩子的情绪都平和了,解决问题才会有效。
    我们要记住:发火时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四、问题环境的转变
    有时行为上的问题是不需要大声叫嚷或争吵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把问题的环境转变一下。比如:不让孩子玩剪刀,我们可以把剪刀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声、反复地讲:“不准玩剪刀。”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越不让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试一试,而我们反复地讲:“不准玩”,反而成了一种强化性提醒,更加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我们只要把问题的环境转变一下就可以了.
      五、孩子也学会有责任感
    责任感对于成人来说是应该具备的,而对于孩子来说,是应该培养的,它能使孩子进步,能使孩子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孩子把玩具、图书到处乱丢,不会收放到原处,这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应该对孩子说:“你应该把玩具收好,这是你的责任,因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这件事,就像老师收书一样快。”很多孩子乐意看到自己的进步,当听到自己与大人相比较的评论时,他们会觉得很自豪。
      六、交换角色进行体验
    在孩子的交往中,争吵与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孩子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换一下角色,互相体验下,这样做可以教导孩子哪些事要这样做,哪些事不能这样做。比如:两个孩子在绘画时发生冲突,一个孩子没带油画棒,向另一个孩子借,而这个孩子又不愿意借,因此发生了冲突,借油画棒的孩子出手打了不借油画棒的孩子,这时,我们让两个孩子交换角色,让他们再进入到借油画棒的情景中,结果两个孩子的冲突解决了,相互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不需要我们讲什么道理,两个孩子就相互谅解了对方。
      七、让孩子明确你给他的指示
    孩子常因为不明确成人给他的指示而做出不当的行为,因此,在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听话时,就必须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比如:有时在活动中孩子随便发言,我们并不介意,而有的时候,这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随便发言,什么时候不可以。我们可以出示两张不同的牌子:一张是红色画有手形的,一张是绿色画有口形的,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当活动区挂有红色牌子时不能随便发言,挂有绿色牌子时可以随便发言,这样的标志,小班的孩子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须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怎样做。
      八、适度的惩戒
    顽皮和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专利,但如果孩子一味任性而为,那将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当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不能总是温和地讲道理,特别是在处理攻击性行为和危险性行为时,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懂得这些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动时,有的孩子用剪刀去戳其他孩子的脖子,他虽然是无心要伤害谁,可是这样做也说明了他不明白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这时除了给他讲道理外,还必须让他受一点惩戒,我们可以让他抬着小椅子一个人到活动室边坐一会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他的确做了一件与平时撕书、丢玩具不同性质的错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孩子独自一人时会感到很难受,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后果,从而帮助他树立是非观念,我们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九、直接向孩子表明你的态度
    我在一本怎样制止孩子犯错误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精神健康专家有时直接用行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看到自己的儿子伸手到别人盘子里取食物,可以将孩子的手轻轻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盘子里,并说:“这样好,我喜欢你把手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当我们教育孩子要听话时,不能只是讲道理,我们还应该加以引导和制止,当然应该是友善、温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们看到孩子把玩具丢在地上,准备离开时,我们可以用温和且肯定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可以把小熊送回家吗?我会很高兴的!”这样一句话可以省去你许多句的道理。
      十、以身作则,与孩子平等相交
    孩子学习的一大特点是模仿,而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性及于学生”(奥尔科特)。这一说法,我相信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教育孩子要面对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时,我们自己应该以身作则,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与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那么当孩子放错而面对错误时才会道歉,才会承认。
    要让孩子听话,我们只是发火、只是反复讲道理是不够的,让我们都来进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让我们都来倡导爱心教育吧!
      十一﹑我想借用一句话来结尾
“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爱的教育!”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很有主见,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对事情的分析认识能力都很强,如果大人对这种淘气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进行管教,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十二﹑只要大人放弃传统的说教
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点儿暗示的艺术,并以心平气和的状态好好地与他们玩玩“心理游戏”,就可使良药、忠言不苦口、不逆耳,还能使淘气孩子乖乖地听教听话。
  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童童却丝毫没有刷牙的意思。于是妈妈提议:“我们比赛吧,看我先洗完澡还是你先刷完牙。”童童没兴致:“不想比!”“我知道为什么你不比赛了。”妈妈停下来,听到外面电视机的音量小了,知道童童在床上关注着自己说话的内容,又缓慢地继续着话题,“你一定是怕输,其实我也怕输,只要你不来,我就一定会赢……”童童趿拉着拖鞋的脚步声立刻在浴室门外响起,“说真的,我真怕你来和我比赛呢,我还在想,你千万不要来就好了……”话没说完,童童已经走进浴室站在小板凳上给自己挤牙膏刷牙。才一会儿,儿子就已经刷好牙唱着歌大踏步地走出去了。
  不过到此为止,戏还没演完。妈妈在浴室里说:“你的动作这么快,我怎么可以和你比呀!记住啊,千万不要先关灯睡觉,不然的话,我可就全输了。”劈啪!灯灭了。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竞赛中得到胜利喜悦的体验,对于小孩子而言非常重要。这时,如果大人能自谦地让让位,使孩子在略微付出后轻易地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在孩子欣然接受的同时,大人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尽管小新深知睡眠充足的重要性,但到了睡觉的时间,他还是会习惯性地拖延一会儿。可惜,小新中午的快乐并没因此而一直延续下去,由于在学校没有睡觉,下午放学时他的眼睛已经困得不行了,精致清晰的双眼皮也变得重重叠叠和迷迷糊糊了。尽管如此,贪玩的小新依旧固执地坚持:“老师说的,小学生晚上要9点才睡觉!”妈妈没和他正面交锋,只利用小新玩语文游戏光盘调整音量的一点儿空档时间,偷偷地把他身后的闹钟拨快了半小时,然后按照“新”时间提醒孩子准确地作息:“8点30分了!洗澡去吧!”“9点了,关灯睡觉了。晚安……”因为这个做过手脚的闹钟,小新成功地早睡了半小时。
  对于一个有守时习惯的孩子来说,遵守时间的约定确实是家长可以钻的一个“空子”,只要把孩子这个特点稍加利用,在适当的时机里暗示孩子时间的存在,就可以使孩子顺从大人的意见而毫无抵触情绪了。
  娟娟写作业的速度很快,但质量却不敢恭维,不协调的粗黑笔画总出现在她的本子上。父母通过观察,了解到了她书写的问题——当娟娟发现笔画写短了或字写小了时,就用铅笔直接把写短了的笔画加长,或在不规整的笔画上覆盖一下比较规整的笔画。
  妈妈没直接点出她的不是,而是与她做起了暗示游戏:“吃饭时,如果发现嘴巴里的菜或饭里有骨头,你会怎么办?”娟娟立刻回答:“我会吐掉!”妈妈又问:“为什么要吐掉呢?再在嘴巴里加上一口好东西不就成了吗?”娟娟惊异地望着妈妈:“怎么可以呀?!一定要把原来有骨头的吐掉,如果不吐掉就再吃进去东西,一定会卡在喉咙里的!”“真懂道理,你看看这个字宝宝,它的嘴巴里有骨头,你没让它吐出来还喂它吃新的东西,你的字宝宝会不会卡住了呢?你看看……”
  看着自己的作业本,娟娟吐了吐舌头,把写错或不理想的字彻底擦干净,再写上笔画长短合适的端正的字。
  规则意识是在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让孩子理解复杂的道理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在孩子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给予一点点暗示或强调,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儿童做事情总喜欢留尾巴——拿衣服后,衣柜抽屉敞开着;翻书后,书柜门打开着;蜡笔颜料用过后,盖子与瓶体远远分离;无论是走进还是走出,家门总会在她的身后大大地敞着……说过多次后,女儿依旧屡教不改,有时还振振有词地反驳父母的教育:“敞开就敞开!可以随手拿随手放!方便啊!”
  妈妈没和她生气,更没帮她整理,只叫萍萍做一个“游戏”:“你把嘴巴张开,没我的指令你千万不能闭上,一闭上就输了,知道吗?”因为萍萍喜欢做游戏,于是接受了这个为难的游戏规则。15秒过去了,萍萍不耐烦地朝妈妈看,妈妈没理睬她。24秒时,萍萍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妈妈!好了没有?!你叫我张嘴巴张到什么时候?!”妈妈乐了:“你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呢?对了!是你的书柜和衣服柜子!它们现在正这么说你呢!不信?你去看看!”一会儿,萍萍不好意思地走出来:“衣柜和书柜的嘴巴,全部都‘闭’上了。”
  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多时候和他们生气讲大道理根本没作用,只有让孩子切身体会到错误的本性,才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这个做法能使孩子快速而直接地了解到他们的难受和事情之间的关联,这个暗示是对孩子不良行为做了含而不露的批评。
  如果父母能运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施加教育影响,不仅符合孩子要求自尊、独立的心理特点,还不易使孩子与父母对立起来,尤其在公开场合,它比直接教育的效果更好。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护下长大,个个都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很有主见,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对事情的分析认识能力都很强,如果大人对这种淘气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进行管教,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十三﹑只要大人放弃传统的说教
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点儿暗示的艺术,并以心平气和的状态好好地与他们玩玩“心理游戏”,就可使良药、忠言不苦口、不逆耳,还能使淘气孩子乖乖地听教听话。
  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童童却丝毫没有刷牙的意思。于是妈妈提议:“我们比赛吧,看我先洗完澡还是你先刷完牙。”童童没兴致:“不想比!”“我知道为什么你不比赛了。”妈妈停下来,听到外面电视机的音量小了,知道童童在床上关注着自己说话的内容,又缓慢地继续着话题,“你一定是怕输,其实我也怕输,只要你不来,我就一定会赢……”童童趿拉着拖鞋的脚步声立刻在浴室门外响起,“说真的,我真怕你来和我比赛呢,我还在想,你千万不要来就好了……”话没说完,童童已经走进浴室站在小板凳上给自己挤牙膏刷牙。才一会儿,儿子就已经刷好牙唱着歌大踏步地走出去了。
  不过到此为止,戏还没演完。妈妈在浴室里说:“你的动作这么快,我怎么可以和你比呀!记住啊,千万不要先关灯睡觉,不然的话,我可就全输了。”劈啪!灯灭了。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竞赛中得到胜利喜悦的体验,对于小孩子而言非常重要。这时,如果大人能自谦地让让位,使孩子在略微付出后轻易地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在孩子欣然接受的同时,大人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尽管小新深知睡眠充足的重要性,但到了睡觉的时间,他还是会习惯性地拖延一会儿。可惜,小新中午的快乐并没因此而一直延续下去,由于在学校没有睡觉,下午放学时他的眼睛已经困得不行了,精致清晰的双眼皮也变得重重叠叠和迷迷糊糊了。尽管如此,贪玩的小新依旧固执地坚持:“老师说的,小学生晚上要9点才睡觉!”妈妈没和他正面交锋,只利用小新玩语文游戏光盘调整音量的一点儿空档时间,偷偷地把他身后的闹钟拨快了半小时,然后按照“新”时间提醒孩子准确地作息:“8点30分了!洗澡去吧!”“9点了,关灯睡觉了。晚安……”因为这个做过手脚的闹钟,小新成功地早睡了半小时。
  对于一个有守时习惯的孩子来说,遵守时间的约定确实是家长可以钻的一个“空子”,只要把孩子这个特点稍加利用,在适当的时机里暗示孩子时间的存在,就可以使孩子顺从大人的意见而毫无抵触情绪了。
  有时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很快,但质量却不敢恭维,不协调的粗黑笔画总出现在她的本子上。父母通过观察,了解到了她书写的问题——当娟娟发现笔画写短了或字写小了时,就用铅笔直接把写短了的笔画加长,或在不规整的笔画上覆盖一下比较规整的笔画。
  妈妈没直接点出她的不是,而是与她做起了暗示游戏:“吃饭时,如果发现嘴巴里的菜或饭里有骨头,你会怎么办?”娟娟立刻回答:“我会吐掉!”妈妈又问:“为什么要吐掉呢?再在嘴巴里加上一口好东西不就成了吗?”娟娟惊异地望着妈妈:“怎么可以呀?!一定要把原来有骨头的吐掉,如果不吐掉就再吃进去东西,一定会卡在喉咙里的!”“真懂道理,你看看这个字宝宝,它的嘴巴里有骨头,你没让它吐出来还喂它吃新的东西,你的字宝宝会不会卡住了呢?你看看……”
  看着自己的作业本,娟娟吐了吐舌头,把写错或不理想的字彻底擦干净,再写上笔画长短合适的端正的字。
  规则意识是在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让孩子理解复杂的道理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在孩子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给予一点点暗示或强调,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萍萍做事情总喜欢留尾巴——拿衣服后,衣柜抽屉敞开着;翻书后,书柜门打开着;蜡笔颜料用过后,盖子与瓶体远远分离;无论是走进还是走出,家门总会在她的身后大大地敞着……说过多次后,女儿依旧屡教不改,有时还振振有词地反驳父母的教育:“敞开就敞开!可以随手拿随手放!方便啊!”
  妈妈没和她生气,更没帮她整理,只叫萍萍做一个“游戏”:“你把嘴巴张开,没我的指令你千万不能闭上,一闭上就输了,知道吗?”因为萍萍喜欢做游戏,于是接受了这个为难的游戏规则。15秒过去了,萍萍不耐烦地朝妈妈看,妈妈没理睬她。24秒时,萍萍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妈妈!好了没有?!你叫我张嘴巴张到什么时候?!”妈妈乐了:“你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呢?对了!是你的书柜和衣服柜子!它们现在正这么说你呢!不信?你去看看!”一会儿,萍萍不好意思地走出来:“衣柜和书柜的嘴巴,全部都‘闭’上了。”
  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多时候和他们生气讲大道理根本没作用,只有让孩子切身体会到错误的本性,才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这个做法能使孩子快速而直接地了解到他们的难受和事情之间的关联,这个暗示是对孩子不良行为做了含而不露的批评。
  如果父母能运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施加教育影响,不仅符合孩子要求自尊、独立的心理特点,还不易使孩子与父母对立起来,尤其在公开场合,它比直接教育的效果更好。虽然我们常说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种淘气和顽皮已经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事情,这就成了不听话,这种习惯若不加以改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怨:“我那孩子不听话,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工去做,他根本不听大人讲,真让人头疼。”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吵,打人、撕书、破坏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讲道理,转个身他就忘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谈谈几点看法。
    从小孩子教育学上来说。通常小孩子都会有人来疯的感觉。或者有哭闹现象都是很正常的。所以说做父母也是很辛苦的。想想我小时候都是这样的。
觉得关键原因是不是你们夫妻连个人人给予孩子的关心不够。老是做自己的事情。把孩子丢在一边。让他自己看电视。或者玩耍。父母应该多在空余时间关心一下。
比方说看电视的时候。我一般都会跟孩子一起看。然后给他讲解动画片的里面的知识。比如跟孩子一起看喜洋洋灰太狼。我们一边看一边要教育孩子。我们不能跟懒羊羊一样。我们要勤劳。。慢慢的引导孩子走向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在看电视的时候。要教他怎样学习守诚信。你要用动画片里面的人物跟她说:比如奥特曼都是说到做到的。我们是正义的人。所以说到要做到。只能让她看两个小时。看完就不能看了。不然不听话的孩子会变成大怪兽的。你要引用动画片里面的人物教育她。不用强硬。。我们要多注意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老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做事情。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是必要的,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我的儿子有时候玩变形金刚。拆了以后装不回去了。他就会扔掉了。很愤怒。
所以我们要试着关心她。我们一步一步教他怎么拼装。培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希望你能天天好心情。孩子也会有好心情
古语有云:棍棒下出孝子
具体是什么情况,能说说吗?小孩子调皮点总是有原因的
打他!,孩子出问题,还是平时生活中的教育没跟上,很多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出来的,小孩子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周围的环境和看到的对他的影响很大,建议父母多用心教教孩子,如果父母平时忙或者不知道怎么教的话,去百度搜下“乖宝宝启蒙早教中心”吧,里边提到的方法
不要打 骂 怒斥 循循善诱 懂木、
你要看多大,小孩怎么是有开心的事,这就是弱点,逗他开心同时教育他赞同
批评孩子的六个专门小技巧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教育专家宫老师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有“死穴”;就是看他怕谁,
怕什么事,对谁特别崇拜,或者有什么兴趣,然后从“死穴”入手,
按照他的性格特点,先“硬”后“软”,因材施教。有一点要注意,
如果这个错误,他是初犯,那么主要以说服为主,如果是再犯,那么
一定要增加点力度了;如果是累犯的问题,那就主要找问题的症结,
然后总结以前教育的方式、方法,再着手解决。
我个人还是觉得,对孩子的管教应该以诱导教育为主,应该
公正、公平的对待孩子,说话一定要算话,不要失去家长的威严,
另外还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问题,找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的接
受率要高得多;当然到关键时候,还是不能手软的。其实,家长也
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孩子。回想自己当孩子的时候,
说不定比他还不如呢!!
小孩子到一定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孩子,要耐心说服,说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还有一点,孩子"犟",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对症下药.比如说,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特别的"犟".总之,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你犟我比你还犟,你就得听大人的",这样对抗下去,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另一种结果是双方一直犟下去,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再送你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老师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除了掌握以上三个批评的原则外,学会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批评孩子有以下六个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五、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六、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不同年龄批评方式不同 批评孩子除了掌握以上的技巧,结合孩子的年龄也是很重要的,同样的事,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好的批评方法也是不同的。 2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 桌上一杯温开水,被宝宝一不小心碰到了,这时候,任何形式的批评和紧张,例如“怎么这么不小心?”、“烫到没?”都是不适合的。最好的做法时,把孩子抱开,收拾好桌面,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为孩子的不小心犯错负责。3-5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 让孩子自己体会行为的后果,分两种情况,一是像打碎杯子之类的小事,你可以告诉他,“看,杯子碎了。”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人际之间的纠纷,比如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你可以告诉他,“被打是会痛的。”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批评时最好不要加上正确或错误的评价,让孩子给自己打上“我很坏”、“我就是不会做事”的标签。
6岁到小学期间,适当惩罚 6岁后的孩子犯错时,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提前约定规则。比如,孩子上同学家玩,你跟他约定好,“6点回来吃饭,如果没回来,星期六就不可以出去了。”如果孩子一个没忍住贪玩回来晚了,告诉他事先说好的惩罚,“好吧,这个星期六不出去了。”不要没讲好任何规则,事后就直接惩罚孩子
楼主可以看下弟子规,对教育小孩很有帮助。
可以使用强势教育法,不行就打一顿就好了。
小孩儿嘛~ 不听话很正常啊 而且又是男孩儿~ 反正我认为绝对不能老打他 有的时候明知道他这样做是错的 也要让他尝试一下 让他知道这样错了 也许就不会犯第二次了吧~如果总是打他的话小心他逆反!
(一)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
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二)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三)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
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四)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曾经有一位中班的小男孩告诉我,他前一个晚上和爸爸到书店喝茶,做“Man’stalk”,我问他谈了什么,他断断续续的告诉我“爸爸和他谈他和姐姐经常打架、吵架的事”,爸爸跟他说:“姐姐很爱你,经常照顾你、送你东西,但姐姐也有很多的苦恼,像一年级的功课很多,有很多的美劳要做,如果姐姐在做功课时,去烦她、动她的东西,姐姐也许会因此没完成功课而被老师责骂,你希望这样吗?”他还说爸爸给他很多的建议,例如,“姐姐写功课的时候,你可以打计算机,也可以陪小狗玩,向姐姐借东西时要有礼貌,并且用完要赶快还,不要霸占。”
很有意思的一个爸爸利用一个不错的场所,严肃的指出孩子不好的行为,并提供他可以做以及如何做的建议,以纠正孩子的行为。
(五)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或已纠正过的行为,老师不妨把赞美的话写在联络手册上,回家后让父母再一次称赞他、肯定他。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请园方老师留意这件事,并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里也要实行相同的规则,双方贯彻执行,一直到他习惯纠正为止。当然家、园双方要事先沟通好,规则也要相同。
(七)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
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孩子的家长入手。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为先”。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学校。”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通常是无济于事的,而这样的行为正是我们训诫孩子不在做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言行就成了一种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我认为应该从教师入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灯,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对教师是这样评价的:“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对教师的评价是数不胜数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做为幼儿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幼儿,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极强的模仿欲望,而且会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份童心和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老师的信任与崇拜。因此当我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尝试一下改变心态,或许这样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好的影响。
   十 四、 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
    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的情绪往往很不稳定,这时我们先别急于训斥,可以对孩子说:“来,让我们一起安静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将气吐出来,并示意孩子也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绪。这种动作孩子很容易学会,等大人与孩子的情绪都平和了,解决问题才会有效。
    我们要记住:发火时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十 五、问题环境的转变
    有时行为上的问题是不需要大声叫嚷或争吵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把问题的环境转变一下。比如:不让孩子玩剪刀,我们可以把剪刀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声、反复地讲:“不准玩剪刀。”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越不让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试一试,而我们反复地讲:“不准玩”,反而成了一种强化性提醒,更加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我们只要把问题的环境转变一下就可以了.
    十六、孩子也学会有责任感
    责任感对于成人来说是应该具备的,而对于孩子来说,是应该培养的,它能使孩子进步,能使孩子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孩子把玩具、图书到处乱丢,不会收放到原处,这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应该对孩子说:“你应该把玩具收好,这是你的责任,因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这件事,就像老师收书一样快。”很多孩子乐意看到自己的进步,当听到自己与大人相比较的评论时,他们会觉得很自豪。
  十七、交换角色进行体验
    在孩子的交往中,争吵与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孩子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换一下角色,互相体验下,这样做可以教导孩子哪些事要这样做,哪些事不能这样做。比如:两个孩子在绘画时发生冲突,一个孩子没带油画棒,向另一个孩子借,而这个孩子又不愿意借,因此发生了冲突,借油画棒的孩子出手打了不借油画棒的孩子,这时,我们让两个孩子交换角色,让他们再进入到借油画棒的情景中,结果两个孩子的冲突解决了,相互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不需要我们讲什么道理,两个孩子就相互谅解了对方。
    十八、让孩子明确你给他的指示
    孩子常因为不明确成人给他的指示而做出不当的行为,因此,在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听话时,就必须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比如:有时在活动中孩子随便发言,我们并不介意,而有的时候,这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随便发言,什么时候不可以。我们可以出示两张不同的牌子:一张是红色画有手形的,一张是绿色画有口形的,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当活动区挂有红色牌子时不能随便发言,挂有绿色牌子时可以随便发言,这样的标志,小班的孩子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须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怎样做。
    十九、适度的惩戒
    顽皮和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专利,但如果孩子一味任性而为,那将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当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不能总是温和地讲道理,特别是在处理攻击性行为和危险性行为时,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懂得这些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动时,有的孩子用剪刀去戳其他孩子的脖子,他虽然是无心要伤害谁,可是这样做也说明了他不明白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这时除了给他讲道理外,还必须让他受一点惩戒,我们可以让他抬着小椅子一个人到活动室边坐一会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他的确做了一件与平时撕书、丢玩具不同性质的错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孩子独自一人时会感到很难受,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后果,从而帮助他树立是非观念,我们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二十、直接向孩子表明你的态度
    我在一本怎样制止孩子犯错误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精神健康专家有时直接用行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看到自己的儿子伸手到别人盘子里取食物,可以将孩子的手轻轻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盘子里,并说:“这样好,我喜欢你把手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当我们教育孩子要听话时,不能只是讲道理,我们还应该加以引导和制止,当然应该是友善、温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们看到孩子把玩具丢在地上,准备离开时,我们可以用温和且肯定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可以把小熊送回家吗?我会很高兴的!”这样一句话可以省去你许多句的道理。
   二 十一、以身作则,与孩子平等相交
    孩子学习的一大特点是模仿,而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性及于学生”(奥尔科特)。这一说法,我相信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教育孩子要面对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时,我们自己应该以身作则,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与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那么当孩子放错而面对错误时才会道歉,才会承认。
   孩子不听话怎样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碰到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不听老师的话,不听劝告,姑且有你说的是正确的、是真理,他也不听。有人说我们不要培养那些听话的孩子,不要培养那些五分加绵羊的孩子,那样的孩子没出息。我们此刻教育孩子,在我看来,必须让他听话,并且要立即听话。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孩子就他的价值观来讲,他必须具有服从的价值,团队的价值。他将来大学毕业,要参加一个公司的工作,孩子必须有团队精神,必须是服从领导的,他必须是听话的。有人说,不听话说明他有个性、有头脑。这种理论误导了千千万万的小童,使他们形成了捣乱癖的性格,家长说东,他偏说西,老师说北,他偏说南,一点儿合作都没有。
  在这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老师来找我,这个老师是高中老师,想请教我一个事情。她说她女儿上高二了,那几天高三要测验,他们就要回家呆三天,第一天孩子看电视,第二天还看电视。如许妈妈就说话了:“你看你进期成绩都下降了,还看电视,你是不是该做一做作业?”母亲这样一说,母女俩就吵起来了,到第三天临走时,孩子写了一封信。她没把信给爸爸,也没有直接给妈妈,而是把信放在了她爸爸容易见到的地方。后来过了两天她爸爸发现这封信,爸爸一读,拿着信就去找妈妈说:“你还是高中老师呢,你看你把孩子弄成什么样子了?”孩子在信中写的什么呢?都是些:此刻的家长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等等,都是案例派教育家们的说法。案例派教育家都说什么呢?他们说:什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要与孩子交朋友,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等等,全是这些。孩子的信完全就是在伐罪家长,意思是家长不理解孩子。但这个孩子却认为连看电视的行为家长都不理解,这是与我们的家庭文化相违离的,我说这封信就是孩子在敲诈你,你的正确作法就是等孩子回来,告诉她:‘你的信我们已经看了,我们绝对不会接受你这封信。作为一个孩子你必须听话,进修是你的职责,如果成绩下降你必须努力。
  有人说不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是有出息的孩子,这是不对的。我告诉大家,一百个孩子不听话,一百个孩子都不会有出息。你能想象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后,他横踢马槽地胡乱搞,哪个公司能要这样的孩子啊?不会要的。
  一个孩子听话,是一种价值。听话是一个价值要素,是孩子必须听话,孩子的团队精神、服从精神也是。如果按照案例派教育家们的方法进行教育的话,我们的所有孩子都不听天、不听地,甚或一些法令的东西都不听,那么我们这茬独生子女犯罪率将很是高。我以前在一个讲座里讲了,将来温总理的下一届总理,他要多建一千所牢狱。这不是危言耸听。什么意思呢?我们神州有三亿多孩子,这个数量是很是大的,然而几茬独生子女,都是我们这样教育长大的,许多孩子不单学业无成,并且什么技术也没有,甚或有许多孩子被称作“傍老族”,就靠吃怙恃生活,这我指的是高中已经毕业的这茬孩子,老本吃完了,但他们又不想做工,那么怎么办?只有去犯罪了。
我们今天教育独生子女,没有让他听话,没有让他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而反过来是家长、老师都得听他的,你也不能批评,还得哄着他。有个孩子,他用跑出去的方式让家长懂得:你不要严厉地批评我,你要严厉地批评我,我就跳海了!他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他脑子里的是非观念是不清的。所以,任何一个家庭的孩子,你都要让他听话,必须听大人的话,必须听老师的话,这就是服从,这就是团队精神。你必须给他贯注这些东西,如果不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演变成学业无成。再说,我们今天教育孩子,让他听话,同时也给他民主,给他自由,我们可以开家庭会,让他说话,他也可以对我们家长提出批评,他可以说出他的想法,我们不是说逼着让他听话,有的需要解答的题目是可以商量的,但总体要教育孩子听话、服从、有团队精力,这个是没有错的。
文章内容摘自:当今家庭教育理论十大剖析(下)
话题:1、把孩子教育成听话的,具有团队精神和服从意识的孩子,对我们家长有什么要求?
2、您对“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要与孩子交朋友,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
3、您对文中“一个孩子听话,是一种价值。听话是一个价值要素,是孩子必须听话,孩子的团队精神、服从精神也是”的观点怎样理解? 总之,要让孩子听话,我们只是发火、只是反复讲道理是不够的,让我们都来进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让我们都来倡导爱心教育吧!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话来结尾:“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爱的教育!”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2-28 16:04 , Processed in 0.1881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