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6 ||
我的读书史
(或许也可叫我的性格成长史)
我的读书史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不详了,应该是刚刚开始认字的时候吧。因为爷爷在解放前是个私塾教书先生,所以自小就教了那么点唐诗。家里虽然没多少钱,但书总是有的,但当时的小人书都只能借着看的,因为爷爷不给买。因小孩的记忆力是很好的,那是读唐诗三百首,我是顺背如流,当然意思并不太理解。正是因为这样我爷爷就鼓励我多读书。平时也偶尔给我买回来一些有插图的书籍,而且很早就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虽然只有几毛钱,但很珍贵)。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我的阅读生涯。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爷爷在湘乡搞人口普查,住在当时的一招待所(现龙城宾馆)。我和姐姐同一天生日,家里让选择给你几分钱,陪着姐姐到当时的工农商业大厦(现在的幸福树)旁边的老爷也出租书看,好像是一分钱一本。在那么小的时候,对于贪吃的我们,冰棍可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啊,居然也可以舍弃,现在想想我也很佩服自己。由于都是借的书,也就没有什么挑剔,逮着什么看什么。几乎大家能想起来的小人书《杨家将》我都是在那时候读完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岁数太小了,现在只能记起来题目,内容只是模模糊糊的一个印象,但我的性格肯定是受了这些名著影响的。现在我准备把这些名著再陆续的重温一遍,以现在的心智,会有更深的思考。
小学的时候,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爷爷给我和姐姐买了四大名著。我就在小学把他们读完了。当然像《红楼梦》根本读不懂,不能理解。一直这样下去,到了初中,我每天的生活除了当时的放牛割草,烧水煮饭之外的,最大的爱好就读古典小说。虽然年龄不是特别大,这个时候我的饱读群书已经初显头角了,跟什么人侃起书来都是头头是道,对书和作家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了。
高中,我从古典小说改为了当时风靡一时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卧龙生等等作家的小说,读得不亦乐乎。当然是借书读,当时的租书店遍地都是。也是那时我的成绩下降明显。在大学三年,我们寝室有一个看小说团体,每个人都有一个租书店的年卡,先每个人自己租好书,然后大家交换看,竟然在两年内把那几个书店的书基本上全部看完了。后来,我们渐渐的开始转向杂志,记得我们当时买的杂志是《读者》《航空知识》《兵器知识》《微型小说》等等杂文、军事、散文、微型小说类型的杂志(有很多连书名都记不清了)。我们用语文课和自习课的时间看这些杂志,一个月大家还得紧紧张张的快点看,否则都看不完。
人常说:读书与人的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确实,我在读古典小说的时刻沉浸在那悠远的古代生活中。连是我自己都认为长此以往,我将有点喜欢避世了。但我开始阅读武侠小说时,我们书友们经常谈论的是武功,想学飞檐走壁的绝世武功,为民除害,做一潇洒侠客。当随着知识的增长,知道我们是不能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我开始阅读生活类的小说和杂文、散文。正是如此,我的性格开始在高二转变。当读的杂文越多,对现实的批判也就越多,再加上年轻血气方刚,性格嫉恶如仇,对现实极端不满。比如我们读高中时,学校要求收补课费,违法教育局规定。当时我就组织了罢课活动,拒绝交补课费,虽然最后学校没追究责任,但也收费也不了了之,该收的在其他地方收了。从此,可能我就走上了一条愤青之路。性格极为偏激,对一切不符合规定的极端不满。搞得家人不知怎么办。
在大学学习时,性格让我名扬全校,校长与辅导员对我既爱又恨。我也荣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我的喜爱是:我对学校的制度我严格执行,因此我们班在班委会与团支部(当时我兼任任团支书、副班长)的带领下,获得了“湖南省优秀班级”称号。对我的恨就是:对有些不公平的行为,我坚决斗争,直至校长处,害得学生处长受了几次批评。
大学毕业后,我基本上就专心报纸杂志了,主要看新闻,新闻评说了。特别对于杂文,那是一种痴迷。正是如此,我的生活和交往中带有很重的批判眼光,我的朋友都说我太偏激。正是很多朋友的忠言,我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向。转向了散文阅读和经史子集的阅读。特别是《庄子》与《道德经》。至于其他,我实在不太感兴趣,学校阅览室倒成了我的乐园。大学时候我还有摘抄本和剪报本,总是抄抄写写,剪剪贴贴,记得我有摘抄本5个和剪报本十几本吧。由于收藏不够好,被虫子咬了,但现在本子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工作了,我没有再做这些摘抄了,现在想来要是当时坚持下来该多好啊。由于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子书的普及。我反而买书越来越少,天天有空在网上看看新闻,读读美文,发发帖子。直到现在,我每天上个几十分钟网,主要看新闻、新闻解读、美文等等。看完后回回帖子,或者仅仅在自己心里好好回味一下,都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快乐。现在想来,电子书没有以前的书看得舒服。而且现在也是因为更成熟了,我越来越尊重版权,如果在网上看到很好的书,看完后也会买本实体书以支持作者,就算为文化事业尽微薄之力吧。我期盼以后在我的小家中的书房里,至少要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书橱,满满的放满了我看的不是教材的书(因为现在是一柜子教材与教辅资料),一室书香。闲时,泡上一杯茶,读上一本书,相当的惬意。
现在随着书籍阅读的不同,我或许也被社会所同化。或许有人说我同流合污了。但是为了我的团队,我会不惜一切;为自己,我可能将无所谓了。为什么?我认为“心淡如水福自多”。我现在经常去阅读一些佛学的文章与故事,我认为人之所以痛苦,实际上就是自己太执着,执着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于是,我为自己取了一个网名:南山闲人。并常借古人之话说:“人人尽说清闲好,谁肯逢闲闲此身?不是逢闲闲不得,清闲岂是等闲人?”而且以此搞了一小小签名:“我乃公职小卒,自当清以自绳,闲以养心,虽托清闲,实懒人耳。故曰南山闲人。”生活的磨练使我的性格在发生改变,书籍的阅读也在不断修炼我的性格。
书籍,拓宽了我的人生。人生不可逆转,只能经历一种可能,书籍给我打开了另外的多种可能的感受,引发我对很多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思考,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思考的问题显得比同龄人更复杂的原因吧。
附我的阅读进程:
识字到小学低年级(一年级)
尽读白眼文(即不认识字,跟着大人朗读的文章)。开始看小人书《杨家将》、《薛刚反唐》等等,还有很多讲地下党员的英雄事迹的故事。
此时的我非常向往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或者做一个不怕死的共产党员。
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
开始阅读小人书《西游记》、《东游记》。看到姐姐看大部头,很眼红。开始抢书看,但是识不了那么多字。第一次拥有一本字典,开了真正的典籍阅读。用将近一个学期看完了三本《西游记》。并且应爷爷要求必须讲述给没读过书的奶奶听。也正是如此,我爱上了阅读。三年级看《水浒传》、《济公传》。四年级重看《西游记》、《东游记》,爷爷开始帮我购买《儿童文学》和《小蜜蜂》。五年级看《三国演义》,六年级看《岳飞传》、《红楼梦》,但我看不懂(一直到高中又把《红楼梦》看了两遍,才有所了解)。
这个时候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神仙,救苦救难。反正童真的事情在此时发生的又多又好笑。当时我们经过了学潮事件。我们对反动派是嫉恶如仇,所以我当时立志杀尽一切反动派。
初中
《家》、《春》、《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言两拍》、《雾都孤儿》、《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等。
此时的我有点郁闷着国外的生活,怎么和一些大人说的不同。大人说国外生活好,而小说中尽是一团龌龊。
高中
《古龙全集》、《金庸全集》、《围城》、《简爱》、《安娜卡列宁娜》、《福尔摩斯探案集》、《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红与黑》、重读《红楼梦》,开始接触杂文报还有各种散文读物、军事读物等等。
刚开始,这时候的我多向往成为一个潇洒的侠客,去除暴安良。后来,当我接触杂文报后,我就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的报纸。此时的我基本成一愤青,也特别关心国防,希望能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
大学
《杂文选刊》、《平凡的世界》、《废都》、《红楼梦》、各种军事杂志、各种武侠小说等等。
继续以往,但性格稍微有所成熟,仍为愤青尔。
工作
《庄子》、《道德经》、《白鹿原》、《杂文选刊》、《杂文报》、各种佛学读物及道家文章。
在生活的磨砺中,性格有所收敛。我老爸说我开始成熟了。或许就是他们说的我能过做到见怪不怪了吧。不知是好是坏,顺其自然吧。
此时的我信奉:“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学会随缘自适。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 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不应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安静和光明。 ”
当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时,我有点茫然。我只能继续寻找,相信在书中或许有一天我将会找到我需要的答案。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10-27 06:25 , Processed in 0.2341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