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剑麻 于 2016-4-10 11:50 编辑
论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新教育实验认为,课堂、课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教师,课堂、课程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教师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只有教师才能去开发新的课程,才能推进课程的革命,所以教师的发展是关键。新教育一直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师应该是整个教育变革的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
新教育实验有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材,构造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每一个行动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也都有非常具体的操作模式,通过六大行动,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共同体就是我们在一起做新教育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幸福的,教育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都应该是与幸福相关联的,这样的一种幸福,应该建立在完整的教学上面,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为分数、为考试而存在,教育应该为人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而存在。教育应该是帮助人成为他自己,教育应该帮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这是我们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新教育实验把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职业认同,一个是专业发展。职业认同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点更多的是和非智力因素有关系,和人的理想、激情、追求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认识有关系;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和知识、智力、技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之两翼,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没有好的专业发展要真正实现职业认同是很困难的;同时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好的职业认同,没有理想、没有激情,很难达到专业发展,二者互为前提。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认同,对教育充满热爱,饱含生命的激情,最终才会有其教育品质的保证。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以下“三专”模式来实现的。
一、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1.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新教育人最关心的问题,新教育的六大行动之一就是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六大行动首先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因为真正唤醒我们的教育对阅读的关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整个国家缺乏真正的价值观,我们对很多问题没有共识,没有共同的愿景,没有共同的语言。在西方,靠宗教的力量,《圣经》是西方人都会去读的,这些东西自觉不自觉的成为这个民族的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在伊斯兰国家,靠《可兰经》,来形成共同的思想。长期以来,我们事实上是依靠儒家思想来统一国人的价值的,过去几千年的文明里,我们靠《论语》,靠传统的儒家思想。实际上,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一直是我们民族的正统,尽管其中有一些糟粕,但是毕竟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学识的人都把它作为必读书,半部《论语》治天下,没有文化的人也能有所听闻,通过官方及民间的一些传播,几乎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个民族没有共同的阅读就会导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所以新教育人一直都在努力追寻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于人类思想的进化来说,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过程也同样适用于个体学习的递进。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人类理解,从人类理解到智慧,它像一个金字塔,它是一个精神与智慧逐步升级的发展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在一步一步往上爬,汇总起来便构成历史和我们时代的精神高度。
精神的发育史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阅读,所以学校教育就像最初的母亲的乳汁,把人类的知识高度地浓缩,高度地集约,用最合适的方式——课堂的教学来传递给学生,在很有限的时间内把人类知识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最初的滋养,所以他也是最富有营养最合理最安全的。但如果一个孩子只读教科书、教辅书,那他一定是精神发育不良了。一个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精神不可能从母体带来,他必须要重演整个人类知识进化史,学校的教育只能把人类最基础的知识用框架图景的方式给他,但是不可能把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和思想给学生——这是需要与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去直接对话才能够获得。因此,必须和孔子对话,和老子对话,和庄子对话,和先秦伟大思想去对话,所有先秦的伟大的思想才能成为他的一个部分;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个时代的大师去交流,那个时代的高峰才能成为他的一个部分。所以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他的阅读水平紧密相关。
同样,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精神力量,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取决于阅读力。近一二百年以来,我们给这个世界上的精神上的贡献远远不够,在一二百年之中,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之中,美国人的麦当劳、肯德基、牛仔裤、美国大片进来的时候同时进来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个人主义,他们追寻努力的尊重,等等;但是我们的鞋子、衬衫、工艺品、圣诞卡往国外输送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并没有一起送出去。
国际阅读学会总结读书对人类的巨大益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真谛之一,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对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教育时期是人阅读习惯、能力、阅读兴趣形成最关键的时候。
阅读能力的形成就是在中小学形成的,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一个爱阅读的人即使离开学校,几天不读书就会很难受,“三日不读就面目可憎”。早期阅读很关键。格林也提到“一个人在14岁以前所经历的东西,所阅读的东西、所看到的东西及所接触的东西,是他一生最关键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说人在中小学阶段14岁以前阅读的东西可以决定他的一生,人的很多价值观、很多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实际上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这个阶段对阅读兴趣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新教育人特别注重阅读。我们提出了毛虫和蝴蝶的儿童阶梯教育理论,把小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读、写、绘一体化,然后开始进入童书,然后一步步地往上走,然后有晨诵、午读、默省,这就是新教育的儿童教育方式,然后有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等等,这些都是在努力推进阅读。
让校园里飘溢着书香,关键在教师。真正让学生热爱阅读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事实上学生真正走进阅读是由教师带进去的,那么阅读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很关键,对于教师自身的成为也很重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智慧、最伟大的思想往往都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智慧从几千年就开始有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前行。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也是教师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而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所以阅读是人不断武装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最有效的手段。
2.读什么,怎么读
阅读是一门学问。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教师可能需要不同的图书,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我们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之上,用书目的方式帮助教师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以及专业阅读如何为专业实践服务的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职业知识、本体性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我们以数学为例,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有关于数学历史、数学教育、数学文化和哲学、数学课程及数学理论、数学科普等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育文学、教育视野、课程理论、实践教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懂得人文综合、科学综合、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电影及其他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作为教师必不可少的。很多教师始终没有读过影响他教育理念的书,从来没有被一本书打动过,所以他很难形成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思维。
这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要有共同的知识观和价值背景。在知识观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生命为旨归。作为一个教师,到达彼岸,往往要穿越很多山峰,其中一些山峰是你必须穿越的,有些书是你必须穿越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体的知识结构应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这个结构里面有哲学、有心理学、有教育学,有那些人类经典的案例学,这些才是关键。
教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就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学习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及他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他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比如哲学实际上很多教师是很害怕的,事实上哲学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类、对教育本身最根本的认识,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对这个世界的人生观、哲学观是不行的,所以教师要学习哲学。心理学是对人的认识,对人成长规律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教育学是和人打交道的,对人的根本认识不形成,对人的发展阶段性的特点不把握,如何能做教育?现在很多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学科,其实,仅仅读学科的著作是不够的,很难真正地成为大家,所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这三者是大脑结构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一个人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批判的武器,教师只有拥有这个武器才能去批判,它成为分析所有教育问题的工具,一个基本立足点。当然根本书籍可能是非教育类的,可能是一本传记,可能是一本小说,但它非常深刻地影响过你的生命、精神气质,也曾给你生命注入很大的力量,这些书也叫根本书籍。当一个人在写自己的阅读史的时候,在寻找自己的精神根源的时候都应该去把握自己有没有读过这些书籍。
此外,那些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也被称为根本书籍。一个人在写自己的阅读史的时候,能否发现这些书籍很重要。每个人阅读史都不一样,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他已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他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及研究课堂、研究教学、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教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教师的学术高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读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所以根本书籍对教师很重要,而许多教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
强调对根本书籍的阅读,其实就是强调恢复原初思想的能力,恢复教师重新面对根本问题,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人类的根本书籍、生命的根本书籍还是专业的根本书籍,都会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生命、理解教育。这种根本研读,能够培育教师的一般能力,为解决专业问题提供深厚的背景,避免了在词语中飘移。
有一些教师,在他的生命历程中遇到过一些重要的书籍,如很多人都读过《论语》,读过《儿童人格教育》,读过《给教师的建议》等,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重要的书籍已经成为他自己的根本书籍,因为他没有对这些书籍进行过知性阅读,根本书籍必须通过知性的阅读。知性的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阅读能让我们丰富起来,能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智慧来武装我们,来提升我们。但这是不够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阅读是学的话,那写作就是一种思,思是反思,思是站在自己肩膀上反思,教师仅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教师还要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1.教师写作的意义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二,就是“师生共写随笔”,即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新教育将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一般化的教育感悟不能称之为专业写作,只有后面四种才是新教育提倡的专业写作。早期的时候我们认为只要教师多写就能成功,现在我们认为要写就要用专业的精神去写,就像阅读一样,早期我们提倡阅读,现在我们不仅仅提倡阅读,更要主张教师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新教育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的基本手段。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因为当一个人真正离开教师这个职业,当他在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他会发现,用心记录过自己的教育史、记录过自己生活的那些人的生活才是丰盈的。教师的生活也是这样的,看来没有意思的东西,看起来不起眼,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串起来就是一个美丽的项链。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这样的,把这些美丽的碎片串起来,如果没有经过组织,思考,它们始终都是碎片,但是一旦经过有意识的观察、组织和思考,那这些碎片就会成为一幅美丽的图景,所以写作实际上来说也是历史本身。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2.新教育专业写作的特点
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所以我们主张专业写作是针对教育教学现象,比如发生在课堂里的故事、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教师自身的遭遇等等,针对这些进行分析,当然这种分析最好是能够经过教师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阅读是专业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以后写作才会有深度、有高度。
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新教育认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专业写作的根基是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目的也是服务专业实践,实践水平决定着专业写作的水平。专业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专业写作与实践始终是编织在一起的。
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发表出版这是都是额外的奖赏,因为这是教师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所以我们应强调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地呈现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抒情化、浪漫化写作。教师的专业写作需要忽略丰富性,淡化“戏剧性”,强调简单性,突出逻辑性。
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只有共同阅读、共同生活才能共同分享生活的意义,才能形成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想。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必须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叫“共学、共读、共写”,如果没有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父母的共写,他们就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他们看起来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共同体。在儿童课程中,学生写作被称之为“暮省”,有包括绘画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师生共写随笔的本质是“共写”,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意义。
五是注重案例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如果不善于归类,不善于分析,就会疲于应付。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甚至,在同一个教室里还会继续发生,所以用心的教师会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这些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比如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上课说闲话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亲子交流问题。如果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就可能为任何教师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一个丰富的可供参照的资源。
三、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1.教师需要专业发展共同体
一个教师不是一个孤单的人,他是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共同体。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一方面同事之间讳莫如深,教室的门始终向他人关闭,教师之间仍是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的陌生人;另一方面,一些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一旦进到学校里,往往碰到很多问题很难自己解决,向其他人请教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没有人对他负责任,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这些年轻教师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局限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他们个人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而无法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这种情况下教师结成一个团队就显得很重要。
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这种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孤军奋战的时代应该终结,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融入一个共同的团体中,主动地和其他教师交流,交流的对象不仅限于同一学校的教师,还可与通过网络结识的教师广泛探讨。当学校内部没有共同体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找创造这个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最好的例证。教师的成长“生态”也得到现代教育学者的关注。斯坦福大学的格鲁斯曼教授(Grossman)等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特质及组建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说明,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和“一群教师”之间的本质区别。迈克劳林(McLaughlin)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学校的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以使教师去应对变化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为学校走向成功提供了适宜的组织与精神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新教育实验在学校推进的时候是采取“底线+榜样”,底线是要求教师有底线,底线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但底线如果没有榜样是远远不够的,榜样是很关键的,榜样是需要共同体来培养的,所以无论是校长还是团队建设的副校长,他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成员必须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这是要求要形成一个良好共同体宽松氛围的土壤。如果只是利用行政命令,而不是“尺码相同”的人的相聚,共同体就会流于形式。所以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非常重要,人多少没有关系,这些人组成共同体以后,要努力培养榜样,一个教师如果通过阅读、通过写作、通过团队的对话,他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的变化会是最好的故事,最好的榜样,最好的说明。
在活动中应体现其整体性目标及阶段性目标。每个成员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体的价值与方向,在团体活动中要不断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是持续参加共同体活动的动力,也是激活其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2.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引领与榜样
任何共同体都需要引领。引领者可以是校长,如果校长本身是一个引领者,校长本身就应该比教师了解的更多,懂得更多。但校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能力比较强的,一种是行政能力很强、推动能力很强,但他不是一个引领者。聪明的行政能力强的校长就会在学校内部或是学校外部寻找学术型的教师,实际上学校外部也有其好处,否则我们在一个团队里讨论问题往往是讨论来讨论去,在一个水准上突不破,要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样的感觉,往往就要有引领者,在这个时候请专家到学校来一起交流是一种办法,让我们教师到其他团队中例如教育在线网站这样的好平台也是一种好办法,所以,在共同体内部缺乏这样的引领者的时候,要么主动寻求外部的引领者,把共同体放在一个更大的共同体之中;要么共同体内部的人尽快成长,用阅读和写作擦亮自己,主动推进共同体的发展。当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也是需要约束的。这些约束是通过共同体成员的协商制定的,是大家的“契约”。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方面都是建立在反思性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反思性实践又是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支撑的。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专业写作是一种梳理表达,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境域,是专业发展之背景。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每个教师都会不断地遭遇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解决得不够好的时候,就需要团队来解决。可能要通过围绕这个问题的阅读来协助解决,需要通过与共同体成员的对话或者协作来解决,并要通过有意识的书写,对问题进行梳理反思。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增进他的个人经验,丰富他的个人知识。教育生活中的危机与遭遇,教师的困惑、思索、探索与解决这些危机与遭遇,就是我们生命叙事中的波澜,是我们生命意义的源泉。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有没有遭遇困境、问题,而是生命如何将这种遭遇书写为具有创造意义的叙事。我们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一定会让我们的生命成为动人的故事。
(本文根据作者2010年5月在大连教育学院所作的报告录音整理,已经作者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