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参加了在新沂市高流镇举办的“新沂高流牵手海门三和小学的新教育交流活动”的报告讲座。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三和小学”叶宇红校长提出的“和文化”,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原谅我学识浅薄),所以我特地百度了一下与各位探讨以及更好的交流。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应对人生挑战和把握时代契机的人生智慧,是当代有志、有识、有为之士成功事业的明智之举。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主旋律的当今中国,“和文化”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显现了巨大的文化魅力。研究和实践“和文化”,既是社会之需,也是时代之需。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命题,是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 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既不是封建统治者诉诸专制强权加以建立和维系的等级制度下的“秩序”,也不是农民起义所诉求的平均主义的“和谐”,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民主法治制度为保障的、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和谐。尽管传统“和文化”有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但它与现代和谐治理观有着质的不同,不能简单地加以采用和直接地进行对接。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被广泛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方面,用以描述治理良好、协调有序的状态。重视和谐,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思维,在人际关系中强调“和为贵”、“和衷共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 只是简单的从“度娘”那搜索了“和文化”的冰山一角,还请各位新教育同仁能够前来提点一二,感激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