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个学生经常问我:老师,我最近真的非常认真努力,并且已经坚持半年多了,但还是很难再进一步,老师,你能帮我分析分析吗? 我刚开始回答:从哲学的角度,这是量变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缘故,所以变化不大,等你真正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的学习就会有质的变化,就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你还需要继续坚持,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最优秀的你!学生很虔诚地看着我,还鞠了一躬表示谢意。于是,这几个孩子更加努力了. 后来孩子们再次问我的时候,一看到我的表情,还没等我开口,孩子们就说:从哲学的角度..... ............
从接班到现在,接近一个学期了,班里的第一,还是千年老一;班里的第二,还是千年老二;班里的第三还是千年老三;班里的第四还是千年第四,这四个人的格局几乎不变。但到了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月考,千年老二变成了老一。 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量的积累一定能引起质的变化吗?怎样的积累才是有效的积累? 如:小时候,我想打篮球,跟着校队学了半年,最后自己羞的,发誓再也不打篮球了。 如:我经常练普通话,而现在的普通话几乎还是原来的水平。 如:我开车驾龄三年多了,很多新手,坐在我的车上,临下车的时候说:老兄,你开车真温柔,把我憋的不行。为什么三年的驾龄,远不如一个刚开车几个月的青年技术好?这除了天赋之外没有别的原因吗? 如:.......... 为什么最后一次月考,班里的千年老二,变成了老一?我原来就知道这个孩子,特别能刷题,特别能阅读。老三也是特别能刷题,也很喜欢阅读。为啥老三最近更加努力了,还是千年老三? 这几天,我闲着没事,就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从书橱上拿本书,边读书,边开始留意观察这个孩子,或者老师在上课时,我透过门上的玻璃观察她,经过几天的观察,才发现这个孩子:学习深度在班里是最好的,很多学习与训练是在自己能力的边缘上,或者经常在自己学习能力的极限边缘上学习与练习,并且还是班里阅读量最大的孩子。 此时,我才记起一篇文章这样说:“努力的学习”意味着,要常常去处理那些刚好在你能力极限上的问题,也就是那些对你来说有很大可能失败的事情。如果不经历一些失败的话,你可能就不会成长。你必须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己的极限。 这个问题发现的虽然有点晚,但是还来得及,我需要与孩子们重新定义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如文章提到:单纯地每天埋头于工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参加会议并不能锻炼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回复邮件并不能提高你的打字水平。你必须定期留出时间,集中锻炼,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是,我需要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调整班级发展的思路,与孩子们一起做最好的“量的积累”,一起迎接最好的质的提升。 是,很多的挑战有时会在工作中碰到,但也未必。如果想真的成长,那就需要把磨炼自己融入工作和生活中,勇敢地挑战一下自己。犹如我们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以后的阅读和写教育叙事一样,虽然很难,但这些也是我们能力边缘上的事,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或许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正能量循环中,因为我们学习能力强,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解决难题,有了更多的机会解决难题的能力,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