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锦瑟庄主在2005-11-14 20:35:00的发言:
四
星期六晚上,骑摩托车到家。妻子一脸的不高兴(平常总是笑吟吟的)。原来,女儿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已经从我离开家乡学校的全年级第六名,落到了班级的中流水平了。我也傻了:我忙什么呀,整天为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东奔西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上去了(我校整体教学成绩从上学年的全市第30名上升到前几名),自己的孩子却一路下滑。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得失”吗?整天在学校,一个星期才能回去一趟,似乎我做校长尽职了,且我的形象变得清晰了、甚至高大了,可我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我尽到什么责任呢?这种“牺牲”值得吗?值得吗?
我有点悲哀,为了这样的“牺牲”!
锦瑟庄主:你好!孙云晓的《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里的一个故事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刘京海曾是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后担任了闸北区八中的校长,他可以说是中国“差生”研究最有成就的人。
有一天下班回家,妻子施月芳阴着脸说:“你还研究差生呢?你的宝贝女儿都快成差生了!”
原来,妻子刚区女儿的学校开完家长会。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学习成绩从前6名降到倒数第十名。因此,老师又急又气,把施月芳说的无地自容。刘京海听呆了,自言自语:“天哪,我的女儿也成狗熊了?”“谁是狗熊?女儿成差生了,咱们全家都是狗熊。”妻子嚷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怨恨、委屈。“你还成功什么?”
刘京海定了定神,说:“老婆放心吧,妹妹的事我立下军令状,一定能让她成功。”
“妹妹”是上海方言,把自己或亲友的女儿。
刘京海向妻子承诺的霎那间,他回忆起家教的失误。
女儿上幼儿园回来,总是哼着歌,什么歌都唱。一天,刘京海正在家中写作思路不顺,听歌也烦,他说:“妹妹,你唱的歌不好听!“谁知,就这么一句话,竟然断送了一个小歌唱家的命运,从此,女儿不在家里唱歌了。这个教训成了刘京海永远的痛。
这天晚上,刘京海让女儿拿出数学卷子,逐题分析,问她会不会做,发现女儿都会。他一脸笑容地说:“妹妹多聪明啊,没有一道题可以难倒你,只要有信心和细心,成绩一定好!”“可我才得82分。”女儿依然心有余悸。父亲说:“分数是测试你会不会的。你都会了嘛,我给你100分!”
女儿兴奋起来。父女俩又看作文,这是女儿第一次写小作文,写《我可爱的玩具》,要求写出具体的名称、具体玩法和玩的效果。女儿得分很低,因为她没有写出后两部分内容。
爸爸仔细看了几遍,惊叫起来:“月芳,你来看呀,咱家妹妹是作文天才呢!”“真的?”妻子疑惑的快步走过来看着。只听丈夫大声说:“我是特级教师,一眼就能看出学生的潜力。你看,妹妹这个开头多巧妙,语言多流畅!”
女儿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父母的反应让她变得信心大增。妈妈愣愣地说:“可老师给分不高么。”
爸爸摇头,答道:“作文关键看分数。妹妹绝对是作文天才!如果她仔细审题,把后两个内容写出来,瞧吧,那就是范文的水平了。”
好多天过去了。
施月芳又一次去学校开家长会。没想到,班主任一见面就眉开眼笑地说:“还是你会教育孩子,你的女儿进步可大了,尤其是作文,几乎篇篇可以当范文了。”施月芳晕乎乎的,不知丈夫用了什么魔法,让女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京海说:“我发现一个成功的秘密,小学生怎么发展才有后劲?男孩加强文科,女孩要加强理科。”
女儿后来的发展证明父亲的箴言。
小学期间,男生比不过她的文科;进入中学,男生比不过她的理科。在整个中学时代,在重点中学的激烈竞争中,她始终名列前茅。200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不过,她在家中仍然不唱歌。高考结束的时候,女儿拉着妈妈出去唱卡拉ok,却不让爸爸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