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7月12日)
第一天会场纪实
上午:
主持人:小强、蔡班长主持
开班仪式:
1、无锡南长区教育局张静一发言:师资队伍采取交流方式进行,骨干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
2、扬名小学校长:顾艳萍致欢迎词 39年建校 农村小学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3、老学员代表纪现梅老师代表发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
4、李玉龙致开幕辞:
会议内容:
张鸣 《辛亥:摇晃的中国》《直截了当的独白》《北洋覆变》《历史的底稿》
改革坏事的事例——辛亥革命:旧制度改革就是找死,不改革就是等死。清朝的覆灭是不是因为改革改的?激化矛盾、废科举、花钱……等诸多看法。
没有办法,才必须改革,逐步的被动的洋务运动,我学了以后才能维持我的体系,学之后才变主动,学会了怎样谈判,知道了国际公法,我们派出驻外使节,没有办法抗拒西方国家的先进的东西,我们还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提出过中为第西为用等论点,跟现在很相似,政治法律制度学习西方,这种学习到底是带来怎样的办法,1898年为什么学习了却不好用呢?老的文化和新的文化冲突太大,解决不了出现和文化想背离的冲突和矛盾,什么时候能改呢,八国联军时反映出体制的自身缺陷,只能先从自身开始改革,1894年甲午战争也是推进改革的根源,世界舆论当时就认为中国肯定输,中国各资源都很丰富,为什么还会受到这样的歧视呢,海军、陆军全盘皆输,割让土地、赔偿两亿等严重后果,西方介入是为了不让日本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为了防范西方的统治地位被充斥,甲午结束后,光绪到了舞台前,慈喜转为幕后,袁世凯介入,各人物的分析(需要查资料) 揭示改革的意义,必须要改革才会改变现状,但改革的步子太大了,一下子废除了几千年来的传统制度,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妥现象,秩序极其不稳定,当总统的袁世凯,面对着骚动根本没办法,政治比较混乱,这时便跟日本有了很深的交往,日本有自己的企图,想让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在此期间日本大量敛财、参与国事,替袁世凯出主意,其他的改革人事便在激流中产生,但西化非常严重,学习日本的君国主义、俄罗斯文化、法西斯主义等。
提问环节:
一、中国目前状况的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什么状态?中国有什么样的改变?尽可能的补救,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官员来解决,最严重的是官民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政府也在推脱,个人认为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后果。革命不见得就是有组织的,骚乱也不是有组织形式的,革命的力度要根据社会力量的形式来衡量,如今社会上一盘散沙状态,但如果大家的社会力量的扩大后,我们只能争取改良制度,
二、如果革命成功,那现在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三、预测一下,几百年要变天:还是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社会。改革开放需要引进人才。
四、老百姓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高调看待高官问题,不是痛恨高官腐败、是痛恨高官腐败,可自己又很投入的在腐败,所以腐败问题是社会问题。多一点的反抗,肯定会改变制度本身的不健全不完善。但需要首先维护自己的权益,再谈公共权益。
五、媒体净化政府的力度够不够?媒体与教育的关系。中国媒体的力度还不够,揭示的问题可以净化了,但没暴露的地方很黑暗。媒体都是在做正面报道,多数都是很怕告诉老百姓,很怕曝光,
下午:
唐建光:关于历史的学说
个人介绍。
会议内容:
一、历史是唯一一门让学生学的越多越让人愚蠢的东西。语文也如此。高考的阅读题:为什么六月十七日下了两场大雨?(首尾呼应)作者的文章被老师及出题人更多的剖析。其不知有时文章中的某一句话只是作者随意而为。根本没有考虑更多。
二、历史与现实
各报道的消息真实性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舆论。领导人的生死为何总是引起人们的关注。 各大报纸都相继要报道。从历史的足迹,往往会去推断事实。推荐一书《他改变了中国》。记者自以为是无冕之王,更多的是根据历史的蛛丝马迹,来对事实进行推断。发现自己做的越多,越离事实更远。
小道消息:小道的消息往往会引起现实的大反映。
1975年周总理的去逝时,浙江一些人有很多话的疯传总理的遗言,最后流言四起。外国人说中国是谣言治国的。
鬼叫(教会):湖南、湖北传教士的谣言,在全国四起。后来引发的义和团运动。
袁士凯:搞垮孙中山。
武昌起义。
历史大事都是小事所推动的。
事例:当代的政治。个人经历。毛泽东下令打游击时,队伍中出现三十多人去嫖妓。自己把此事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中,为此自己受到革命者后代了攻击。事实是准备反映中央的文件。
有人冒充革命八壮士。得到更多人的同情,接受各方的援助。但事实上他是冒充之人。
历史为什么被扭曲?历史的真相的源头在于老师。政治历史的追究。
三、老师的谎言:
1950年代初期,一篇颂扬朱德艰苦朴素精神的文章——《朱德的扁担》被编入了小学教材。然而,在十多年之后的1967年2月,学生们过完寒假回到学校后发现,同样一篇课文,已经换成了《林彪的扁担》。无数的“红小兵”们又开始在这篇课文中学习林彪的艰苦朴素的精神。
仅仅数年之后,林彪事件发生,教材又悄然换回了《朱德的扁担》。一根扁担,就这样随着政治风云变幻而不断发生换位。这是对常识的亵渎,还是对现实的嘲讽?
虽然这个故事是出现在语文课本,但从来以课本和老师的话为金科玉律的孩子们,如何去辨别虚构与真实呢?
教材之于一个人的意义,远不止于普通的书籍。教科书中的内容成为一种先验的常识和固有的知识框架,而被不假思索接受下来。由此出发,这些常识成为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起点和原点。
《半夜鸡叫》在中学的语文课本出现,至于他的真相并没有人去探求。
又是一个阶级兄弟和他的敌人。从历史的大规律,学到的经济学来推断事实的真相。
造纸术事件:蔡伦的发明,但有人说到,在他之前就有造纸术,而蔡伦是推进了造纸术的。最后造纸司下令经证实,蔡伦就是发明造纸术之人。
地震仪、司南一事:从制造出来之后就没有发挥作用。但仍旧把他列入课本之中。
这都是民族自尊心的问题。
袁士凯的二十条。其实他根本没有签定。
段其瑞的黑脸红脸。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没人知道,也没有记录。
三元里的英雄与汉奸
四、谎言无处不在。
茅台总是真自己获得金奖。其实他只是获得了四等奖。茅台与汾酒真假官司
谎言不仅在政治、生活,在商品中也有。
五、公共历史,谁拥有历史。
回到起点,回到常识,回到人民,回到工作。
1、大众史学:强调历史知识,包括课本、影视、报纸。
2、应用史学:茅台一事(负面的影响)。博物馆。
3、人民史学:人民是历史的使用者。
记录:
龙应台《大江大海》。
齐邦媛《巨流河》。
张典婉《太平轮1949》。
台湾人大多从个人的观点写历史。
行动:
出示:老兵回国的画面。讲述他们艰难的回到道路。我们都是历史的受益者,有义务为社会服务。为历史承担责任。
龙应台的话语:
每个人自身都是有价值的。学会采集自己的历史。
六、高中生说史
我写我家历史活动。一支绣花鞋、我家的缝纫机,收音机等。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去寻找他。
太普通的事件都是值得人们的尊重。
建议:在座的每一位能让孩子写写自己的家史,父母的故事。家史——校史——城史。
大陆——两岸——华人。语文老师参与为孩子的作文有更大的作用。请不要让谣言干扰你对历史真相的认识。
提问交流环节:
一、应该是教育整体的问题,为何说是老师的谎言?有些课文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打击一片,是想让老师认识到教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去辨别真伪,去用自己的行动去证实真理。
二、当时你从教师到媒体有什么原因?
刚毕业,去的学校较为破旧,刚上班接手的一个最闭幕的班。而自己的老师本校里的最严厉的老师,而自己喜欢民主的教育方式。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自身的问题。自己猜测鲁迅写“枣树”的问题。我觉得没有能力教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
三、以前不看历史,通过学习对历史有所兴趣,那想看哪些历史方面的书,到哪里去找?
文史不分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我比较喜欢《巨流河》《大江大海》。小黑裙的寅变,为何成为一直的流行。历史是非常有趣的。
四、不同意历史是很无趣的,那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从兴趣入手,顺藤摸瓜。
五、新闻与现实的内容是否有矛盾呢/?很多人并非能看事实的真相。
六、数学老师:读历史从数学史开始。《三国演义》主要是虚构的,可以从真实的历史相结合去讲,让学生认清事实。分享新闻,三年级的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家里的小事情,今后会到大的方面。慢慢地毕竟会还原新闻的真实性。
七、感受到国内的新闻不是靠谱的,国外的新闻真实性是如何的?对凤凰卫视等新闻的评价?
真实性来自对真实事件的公开。《环球时报》。
凤凰卫视其实相当于是政府的政协部门,意见不大相同,但不脱离主流。
八、学生有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是不懂的。
九、书写公共史学,是国际化的驱使?还是其他的?
《美国,我们的故事》
十、老兵的回国,应该是国家的行为,还是个人的行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十一、作为我们老师,到底怎么去用真实教给孩子呢/?
历史是要给人力量,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什么叫历史?历史档案馆。查档案。向上的力量。
十二、现行的教材,我国教材的编写是为共产党所服务的。那么我们是让孩子在美好的谎言中生活,还是知道历史的真实性的迷惘?
不想认为自己这职业会影响学生一生。
自己有被骗的经历,那么学生要用温和的态度去对待,最好用美好的东西带给学生。不告诉他,他永远不会成熟,所有都需要经历。人性还是有美好的地方。孩子的无知并不会在意我们对他们所讲的真实性。不主张掩盖真实性。
不是如何调整我们的孩子,而是要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不是要做什么奋青。你以为的奋青会影响到孩子其不知并不所以然。要学会发现一切,而不是掩盖一切。面对真相后,我们如何去面对孩子。真相既是美好,又是残酷的。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该该讲,如何去理解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晚上:
梁卫星:《成人之美兮》座谈
未见面者进行介绍交流。
会议内容:
谈自己的感受,每次参加都有些害怕。面对怎样的世界并不所谓,而是你要怎样面对这
样的世界。
从下等你们把真相都告诉我们,我们将如何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还小,我们要营造一个环境,说实话,没有任何一个谎言验证什么。每一个孩子不会永远固定在一个地方,我们的孩子很差劲。
一棵树都是有生命的,一滴海水从海水中提取出来,他们一个个体。我的《成人之美》还没写完,没有一个核心的内容。我们都是一个很强大的人。这个小说有老师说揭露了教育的黑幕,有哪个学校的学生没有跳楼呢?(引起全班的哈哈大笑)。我们教育者是多么的弱小,感受学生的弱小,我们才会更好地教育学生。家长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给学生一个高度的管理,那么学生将会变成什么样,这是可想而知的。小孩子不放松,什么时候放松/?
小说主要写出自己的屈辱感。教育叙事成了模式,我自身很不喜欢看。(一)学生的问题真正的解决了吗?(二)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提纯。把我们角色过度提纯了,问题与人是不可能分离的。没有考虑后来的反复问题。只有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弱小、无耐,你才会与学生平等。人民叙事、伦理叙事、个体叙事。我不相信神。八十年代的小说家开始写人性。“以生为度,以生为性”体现出这八个字。(沉思中的思索,)所有的文字都是在写我自己。悲伤的事,从自身去找,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我所有的文字都是在写自己的痛苦。重视自己的痛苦、无耐。关注人权,我的需要、欲望被压制。展示生命的权力。
问题交流:
一、读此书的感受,梁老师的书中写出了每个人的心声,与所有人身有同受。从他的书中看到了真实,要面对真实的自己,无需向其他人掩示自己的真实。他的小说就是一面镜,时刻提醒自己。
二、教育叙事,突然发现所有的文章都没真正的结尾。教育叙事把教育中的事情讲下了。本身这个词没有错误。即使没有把自己看成上帝,看成救世主。最近想写点东西,就是写不出,觉得没有什么成功案例,自己觉得没有成功案例,其实现实就是这样。
三、成人之美 教育者多么弱小,我并没有觉得教育者有多弱小与无耐,是不是男性的视角与女性不同?民主的国家决不会饿死人。无论多么苦难的时代,你没感知的话,是不会感受到的。把心灵要变得敏感起来。只有自由中寻求真理。你能选择智善的时候,你才能寻求真理。生命的本身一定要在自由中展开的。人要活得幸福,只有活的真实中。考虑权力关系,如,副校长打电话到办公室,而办公室就我一个,电话的另一头说,那你就上来一趟吧,走到了一半的时候我想,我为什么他让我上去,我就上去了呢?这就是权力的根深蒂固。
反思:经过一天思想的洗礼,知道如果你所在的体制改革不了,那就改变你所处的环境,如果你所处的环境不能改善,那就只能势必改变自己去适应你所处的环境和体制。谎言是美好的,真实是实在的,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生活在谎言中,是寻求真实,还是继续生活在谎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