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育在线 门户 机构 新教育研究院 会议 查看内容

文化,为学校立魂——新教育实验第十届年研讨会(2010年桥西)主报告 ...

2013-9-2 10:32| 发布者: NEI| 查看: 8838| 评论: 0

摘要: 文化,为学校立魂——在石家庄桥西区新教育年会上的报告 朱永新每年的新教育年会,都是新教育人的庆典,也是新教育再出发的新起点。每年的年会,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让大家铭记。2006年,我们在北京提出了新教育实验 ...

五、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角色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魂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基本形象和办学品质。我们看到,一些校长陷于琐碎的行政杂务,无暇问学致思,同时又掌握话语霸权,深陷“权力即知识”的迷误之中。在新教育学校组织的框架里,我们应该致力于新型校长的角色塑造,向人们展现全新的学校领导形象——文化型的校长,展现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文化管理。

1.校长应当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意识

优秀的校长能够认识学校的传统、资源,清晰地意识到学校的文化使命,能够把自己的梦想交给团队,让大家来决定它,培它,哺育它,拥有它,共享它,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与价值观,成为师生自觉追求的理想。

所以,在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有些像《夏洛的网》中的蜘蛛夏洛。最初,无论是蜘蛛夏洛,还是小猪威尔伯,或者是老鼠坦普尔顿,它们都没有自己的“叙事”。对一只蜘蛛而言,春天出生,夏秋织网捕虫,然后冬天来临时死亡,这就是它的一切。对猪来说,被养肥了之后,在圣诞节前做成腌肉火腿,似乎是它的宿命。而对自私的老鼠来说,吃饱喝足就是一切,另外的问题它一概不想关心也不想过问。

然后,夏洛突然发下誓言:要拯救威尔伯。于是故事开始了——由自己书写的生命叙事开始了。每一个人都在从中经历、从中穿越,并最终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拯救威尔伯,这就是它们的愿景。而正是愿景,使得他们相聚在一起不再成为散沙。也正是愿景,使得每个人开始去认识自己的使命,并真正地开始进行自己独特的生命叙事。

新教育学校的校长应该记住:也许,这个学校的愿景、价值观最初确实肇始于你,但是除非你把它奉献出来,让它成为超越自己的精神力量,而让自己成为它忠实的践行者,严格的守护者,并且让所有的师生认同和实践,这样才能够把一个人的灵感,最终化为学校的文化力量。

在明确了学校的愿景、价值观以后,如何带领学校走向卓越?美国企业管理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其中一条就是:那些能够使一个团队从优秀走向卓越,或者从危机中走到卓越境界,而且在他离任之后团队能够继续保持着那种卓越业绩的领导,应该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研究成果令他们自己也大吃一惊:许多明星企业家纵然能够创造他在位时的辉煌,也不能让这个辉煌在他之后延续。而更多的情况时,在他成为明星的那一刻起,企业就停留在优秀甚至开始滑坡,而始终走不到卓越的境界。

他们勾勒出的那些能够让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第五级管理人”,可以视为新教育学校文化理念中校长角色的一种理想描绘(正如作者所说,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在研究企业,而是在研究一切团体的运营、发展的规律):

比起表演的马,他们更像拉犁的牛。

当成绩优秀时,他们把成功归于别的因素,归于那些优秀的老师,而非他们自己。当情况不佳时,他们看着镜子责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他们表现出令人折服的谦虚,回避公众的恭维,从不自吹自擂。

他们冷静镇定;主要靠崇高的标准而不靠鼓舞人心的个人魅力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他们雄心勃勃,想把团队带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从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尤其是自己的知名度放在第一位。

他们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努力为团队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好准备。

(以上改编自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我们认为,这就是新教育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想的校长角色:关注使命和愿景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谦逊的个性与坚强的意志,寻找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才,推功揽过敢于承担责任等。

2.校长应当是特立独行的教育家

文化型的校长应该代表学校和文明社会的良知,不惜为此而饱经艰辛,饱尝孤寂,饱受委屈。他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敬畏神圣,崇尚人道,捍卫真理,刚正不阿,热爱公正与和平,并积极地传播它们;他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坚持真理,敢于对貌似合理的现状进行质疑与批判,正如苏格拉底说过的那样:“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微弱的心声还在让我继续向前,我就要把通向真理的真正道路指给人们,绝不顾虑后果。”在物欲横流、行政宰制、学校失语的境遇里,校长的独立精神、批判意识对学校的文化品格的塑造意义至为重要。它也是成就教育家的条件之一。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曾经旗帜鲜明地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敢于我行我’”,他说:“他们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窒息创新活力的束缚,把这种束缚的影响尽可能减弱到最小程度,在自己的办学空间里,坚持我行我,坚定而且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自主创新,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这样,才能无愧于教育家的称号。我们期望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有愈来愈多的我行的教育家。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实施素质教育的宽广之路,应该是由愈来愈多的我行我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走出来的。”(《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6日

3.校长应当是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一些校长沉湎于琐碎的行政事务,汲汲于行政管理的威权,却缺少对于教育之道的冥思、颖悟。这样的校长绝不可能领导员工建设真正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文化领导应当体现校长的哲人风范与气质。校长应当是思想者,有对教育未来乃至人类未来的终极关怀和形上思考,充任精神家园和教育乌托邦的守望者。思想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哲理不同于一般的道理,智慧不同于一般的智力,真正的思想就像诺瓦利斯说的那样,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因此它永难割舍乌托邦的情愫。当然,校长的思想不是纯粹理性的形上思辨,不是关在书斋式的抽象玄想和空洞观念,自觉地把自己的哲学思考融入教育实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行动,成为学校“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语)。新教育倡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倡导做扎根田野的“农夫”,校长应该信奉这样的“行动哲学”,切己体察,身体力行,和广大教师在既充满睿智又细致入微的日常对话中切磋琢磨。 

4.校长应当恪守“文化管理”之道

校长个人单纯具上述的文化品格和气质是远远不够的,他应当把这种品格和气质融入学校的管理之中,这就是“文化管理”。任何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但对人的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模式的管理。在古代社会,人主要被理解为一种“政治的动物”,他天生就有一种对团体、对组织的一种归属倾向,这种基于政治人假设的管理都是一种政治式的管理,或者突出政治的制度或行政管理功能,或者倚重管理者、领导者自身的人格权威。在近代社会,人主要被理解为一种“经济的动物”,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私利,他有一种趋乐避苦的倾向,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的报酬,建立在这种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注重的是以经济手段如奖惩来“购买”团体员工的劳动和服从,刺激他们的积极性。20世纪,进入了所谓“文化人”的时代,卡西尔关于“人是符号的动物”,而符号又是“通向文化之路”的观点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全新的人性假设。“文化人”就是主张让人超越自己的自然本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乎人性的人。基于文化人假设的管理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学校作为天然的文化组织,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地带,更应当奉行“文化管理”。

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以文化管理为前提。它首先把文化管理、“文化兴校”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原理。主张学校应当通过“文化植根”(哲学)、“文化塑形”(环境)、“文化育人”(学生)、“文化强师”(教师)、“文化立信”(领导)等方面,将文化的精神、理念、模式和方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领域。

其次,新教育学校的文化管理主张一种整合的管理,它强调现代与传统、科学与人文、东方与西方管理精髓的整合,倡导应变的管理、创新的管理、整体的管理、和谐的管理。不为工具理性所拘检,充分体现国际性、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实现信念与智慧、情感与理性、科学与人文统一的积淀厚重、秩序和谐、自由开放、充满活力、风貌独特的新型学校

再次,新教育学校的文化管理反对任何急功近利的文化建设观念与做法。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性、渐进性和历史性。正如荷兰文化学家皮尔森所说的那样:“‘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战略》)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是一个从氤氲化生(建立与凝聚)、积淀流转(内化与传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漫长历练,文化影响(濡染、濡化或“文化化”,culturalization)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由外而内的恒久过程,它最终表现为经典的东西活化在日常中,理性的东西凝结在感性中,历史的东西融会在心理中,社会的东西内蕴于个体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或文化涵养就这样建构起来了。

最后,新教育学校的文化管理鼓励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目的,在于文化的创造,即价值、精神的创造。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张“月映千川”、“一花一世界”式的多元创造。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以缔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同时竭力倡导每个地域、每所学校、每个教师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现状,创造风格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现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具体的多样统一”。二是主张不主故常、推陈出新的自我超越。新教育本身决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它以开放的胸襟悦纳所有先进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同时不断开拓未知的疆域,获得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建树。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新教育的学校文化才能保持它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活力。

六、结语

2010年7月,新教育人齐聚桥西,借“学校文化”这个概念,重新审视学校生活,阐明有哪些因素会让新教育共同体日渐变得黯淡,而又有哪些因素能使得这个共同体趋向明亮与辉煌。

我们看到——当下,缺失文化的教育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抽象、片面和异己的地带。精神的失落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柢、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 而解决这一危机的关键,就是真正地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文化的价值。学校是有生命的,是由充满灵性的人所汇聚的。“教育”、“文化”、“生命”这三个词在其本质上意义相同,讨论学校文化,就是寻找一种培育年轻生命、塑造未来社会的最佳途径,让学校真正拥有灵魂。

我们认为——一种成熟的学校文化,总是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明确的理念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学校管理,班级文化,教研风气,乃至于各种活动,总是这个灵魂的体现与实现,是朝向这个灵魂的一种努力。没有这个统一的学校文化之魂,无论多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也都是一种华丽、零乱的碎片。对于新教育学校来说,应该对“我是谁”、“我要抵达何处”等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问题有一种明晰的意识,而不应让自己处于一种文化的冥睡状态。只有这样的文化自觉,才能使学校共同体和其中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处于舒展的状态,趋向明亮与辉煌。

 

我们强调——校风是学校已经形成的文化;校训,是学校想要拥有的文化,是学校借一句警言,把自己带往一个理想之境。一个好的校风校训总是完全地是属于一所学校自己的,甚至是只属于自己的——因为只有越属于自己,才能越鲜明地启迪其它学校,越能够完美地实现具有普世意义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首先就在于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共同体成就为他自己,实现在特定环境中的最大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基因。所以,新教育实验,并不是千校一面的实验,而是共同理念下的百花齐放、百校争鸣。如果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轮高悬的明月的话,那么每一所学校就是一道河流,它映照着这一轮明月于自身之中,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

我们发现——仪式、节日、庆典是新教育学校的文化“节气”。在每一个节日的背后,是这所学校的一个传统,是这所学校教育理念的一个侧面。而一年年、一代代师生们把这些重要的理念转化为行动、行动积淀为传统,再一次次地用节日、庆典的形式来加以复活。基于新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开学日,师生生日,毕业日,阅读节,以及学校自己的节日,才是教育生活中最重大的日子,郑重地对待这些日子,擦亮它们,装点它们,将使得教育生活不再平淡,而充满神奇。

我们希望——学校作为师生共同建筑、装点、生活的世界,它的设计,它的粉饰,它的绿化、美化,都应该由师生们来共同完成。真正美妙的教育场所,就是师生亲自创造的空间,一棵树,一棵草,一堵墙壁的粉刷,一个标志的设计,都是师生漫长生活的结果。学校建筑,不应该是一次性完成的工程,而是一个不断雕塑、不断积淀的文化沉积岩层。走进学校,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度、文化的厚度,以及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所以,新教育的学校应该同时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一个珍品收藏所,是美好事物的集散地,是传奇故事曾经发生过的地点。民族文化的精华,当地文化的精髓,本校历史的叙事,脚下这片大地的特色,都应该在学校里被显现出来,成为学校文化活的语言。

我们期待——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传递之所,作为人类知识的创造之地,学校应该拥有这样一种氛围,它弥漫在整个校园,仿佛身居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渴望着去了解宇宙和人心的奥秘,去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去明白道德和梦想在其中的价值。这种氛围应该浓郁到这样的程度:学校会为又一个新知识的发现,一个课程的创新,一次教研的突破而欢庆鼓舞,以至最平凡的日子里,也洋溢着一种节日的快乐。 

我们相信——学校文化,就是讲述,和为了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没有自己的英雄叙事,没有自己学校里值得流传的故事,没有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英雄,就是这所学校还没有自己成熟的文化。它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学校文化,就是讲述,和为了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应该通过“底线+榜样”的新教育管理方式,让那些优秀的师生个体,成为学校的英雄与榜样,成为最有力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叙事中的绝对主角。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学校是一段旅程,建设新教育学校文化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把视野投向学校文化,标志着新教育正在向纵深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让我们用文化的自觉,努力打造群星璀璨的学校文化景观,担当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

1234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3 14:55 , Processed in 0.1886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