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育在线 门户 实验行动 实验学校 查看内容

甘肃庆阳第五中学:让中华优秀文化流淌在师生的血液里

2020-8-31 10:35| 发布者: wangmao2019| 查看: 4132| 评论: 0|原作者: 张建军

摘要: 题记: 文化会产生光亮——光鲜生命、照亮前方。文化之光就是人性之光,只有尊重文化,传承文化,人性的光芒才能照亮自己与他人。 当我静下心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思考和办学实践时发现,我能坚守教育理想,以爱与责任 ...

题记:

文化会产生光亮——光鲜生命、照亮前方。文化之光就是人性之光,只有尊重文化,传承文化,人性的光芒才能照亮自己与他人。

当我静下心回顾反思自己的教育思考和办学实践时发现,我能坚守教育理想,以爱与责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照耀指引我的是文化之光,支撑我的是文化之力。

 

一、新教育实验让我看到明亮那方



九年前的暑期,当时我还在市教育局工作,负责管理和指导教育教学业务,正处于教育本真思考和深化的“迷茫期”。究竟从什么角度认识教育本质,指导学校发展,成为我最焦虑的问题。这时,庆阳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因参与新教育实验,办学理念、课程建设和内涵品质快速提升,特别是教师读书修身,反思写作,激情勃发,精神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示范学校。我从一所学校的变化看到了新教育实验的神奇力量,经过我的推介和建议,时任教育局长决定带队参加新教育年会,走近这群“擦星星的人”,寻找全市教育返璞归真、提质发展的新路径。就在当年的年会上,庆阳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地级市实验区之一。在随后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庆阳教育因一所学校“作媒”,搭上了“新教育实验”的“顺风车”,在经典诵读、课程建设、教师培养、校园文化等方面短时间上了一个大台阶,朱永新老师,卢志文理事长、陈东强副院长、杜涛主任都亲临指导帮教,特别是李镇西老师多次到庆阳乡村学校讲学,亲自参加庆阳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会(现更名为爱心与教育研究会)揭牌仪式,由我担任会长至今,研究会每年的主题研讨活动实际上就是庆阳的新教育年会。由于庆阳新教育实验参与学校广,发展变化大,特色亮点多,涌现出了一批实验先进个人和示范学校。20147月,新教育研究院在庆阳召开了实验区工作会。

新教育的奇迹效应让我们眼前一亮。最震撼的是第十届年会主题——文化,为学校立魂。当我聆听了朱永新老师的主题报告,参观了桥西几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豁然开朗,一下子看到了明亮那方。学校要有内涵,有高度,师生要有气质,有精神,一切都源于文化的引领和浸润。朱老师在报告中这样描述:“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群体、组织在长久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思想、理念、行为、习俗、禁忌、传说、建筑、制度、一切作品……这个群体整体的一切活动,都将是这个方式的某种体现。学校文化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各种物质载体之中。”我在桥西学校感受到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物一景,都是那样的鲜活,浸润人的情致,濡染人的品格,给人以视觉冲击、心灵熏陶和精神安放,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一切皆有可能。从那以后,不管区域发展环境如何变化,我对新教育实验的信仰从未改变。我成了新教育实验的忠诚追随者和忠实践行者,绝大多数论坛和工作会我都参加,每年一次的盛大主题年会我从未缺席过。每参加一次新教育人的聚会,我的思想就明亮一次,我的思路就开阔一次,我的热情就加一次温,我的行动就添一次力。在我的心里,新教育的每一次研讨活动,就是每一个教育人行动路上的“加油站”。我曾经不至一次给我的领导、同行说,如果你不会做了,就到新教育实验学校去看一看,学一学,保证“拿来就能用”。如果你疲惫了,就和新教育同仁聚一聚,聊一聊,保证你又开启“激情燃烧的岁月”。

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这个“文化”,是基于传统的、优秀的、本土的,流淌在血脉的精神因子和传承在时空里的无形力量。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一所学校的真正灵魂在文化,解决学校办学层次不高、育人水平不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都在文化。因此,我坚定文化立校信念,以李镇西老师经常说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原”为行动宗旨,寻找学校文化的魂和庆阳文化的根,开始了“扎根塑魂、立德树人”学校文化探索和实践新征程。



二、新教育实验指引我开辟了办一所“最庆阳”学校的科学路径



朱永新老师说:“具有文化自觉的学校,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秉承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一种怎样的理念去贯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影响全体师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源头和红色精神文化的圣地,农耕文化传递育人理念,红色文化彰显育人精神,二者融合汇聚,就能支撑优质学校,培育优秀人才,真正让文化“活”起来,让教育以生命在场的方式进行。

1.在高天厚土里寻找学校文化根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博大厚重的农耕文化和红色精神是庆阳人的心灵图谱。庆阳五中正是在这一块文化热土中创立、发展起来的。我们把庆阳深厚的农耕文化和鲜亮的红色文化作为办学育人的思想源头和行动指南,秉承先贤大师“教育即农业、教育即耕种、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的思想和周先祖“仁爱忠厚、勤毅日新”的高尚品格,确立了“积善累德、其命维新”的校训(《史记.周本记》记载:周部落首领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树牢了“耕润化成”的核心理念,明晰了“应时、取宜、守则、共生”的育人思想(西北师范大学彭金山教授研究认为农耕文化的重要思想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我把“和谐”改成了“共生”,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生活),确定了“弘扬农耕文化、办有根的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育有魂的人才”的办学策略,描绘了“用心创师生共同出彩的农耕田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简言之就是:出彩田园、幸福人生)的价值愿景,笃定了“培养具有农耕文化底色、红色精神基因、担当时代大任的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就这样深深扎根黄土大塬,开启了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到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的改革创新、扎根塑魂之路,学校加快向文脉深、有内涵、高品位、现代化的优质学校迈进。

2.以读写思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当下教师队伍的最大问题是不读书学习、不思考交流。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学习,才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成长,这就是学校提出的“共生”育人思想的本源。初一、初二开设两节阅读课,老师与学生共读;设立阅读吧;成立读书会;共读一本书(学校每年组织老师共读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新教育实验专业书籍);开设教育博客;开展读书沙龙;举办田园讲堂等形式,引导老师反思、交流、写作。五年来,我写了70多万字,整理了两本专著,三位老师出版专著两本,50多位老师撰写博文130余万字。

以新教育实验“三专”模式为指引,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搭起了以“优雅”为教师文化核心指向的专业成长阶梯:优是专业能力,雅是师德修养。具体说,就是养成一项好情趣——读好书、好读书;具备两项好习惯——自我反思、合作交流;练就三项真功夫——教好一门专业课、开好一门校本课、带好一个班集体(包括学生和家长);经历四级大台阶——田园最美教师、田园新秀、田园能手、田园名师,让每位老师都有出彩的机会,都享受成功的喜悦,用读书学习涵养师德师风,用成功庆典改变行走方式,教师的知识结构、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转变。上学期,三位参加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建设的常识课老师自发成立“庆阳乡土人文教育工作室”。近三年有6名教师受到省级奖励(其省园丁奖、特级教师各1人),16名教师被甘肃省教育厅璘选为市县区培训专家,2名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甘肃正高职称刚刚评开两年,一所初中就有两名,在全省独一无二),名师支撑名校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

3.以卓越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朱永新老师说:“生命是由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共同决定的。”要达成“自然、社会、精神”生命的塑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铸造学生精神特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现在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完整,致使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生命中缺乏德性、意志、精神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初中升学压力无法回避,要动课程确实需要勇气。我们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的情况下,对每周的班会课按月细化为主题班会、家长讲堂、才艺展示、劳动实践不同课型,确保“每月一事”有效实施。我们坚持以经典阅读、体育艺术、科技创造、心理健康、综合实践为基础,形成了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开设阅读课、组建体艺社团、开辟创客空间,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等途径,落实了应时取宜的理念文化,开辟了扎根塑魂的有效路径,完整了学生的教育生活。就拿阅读来说,我们通过每周开设阅读课、每月开展读书漂流(包括假期)、每学期评选读书标兵等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创新教育和艺术教育方面,我们全面改革信息技术课程落后单一的现状,以STEAM课程为统领,建立了创客谷,引进了“垂直农场”课程资源,组织老师研发了10多项专题科技课程,与美术交叉以大课(两节连续上)形式授课,实践能力培养落到了实处。我一直和老师们讲,五中不是不要分数,但不能把学生教得只剩下分数。五中要的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高分数加高素质。近三年中考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丝毫没有影响考试成绩,而且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稳居全市首位,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涌现了一批“田园骄子”和多位“网红达人”。

4.在适学共生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实验首倡和实践的理想课堂——知识、生活、生命三重境界和李镇西老师提出的“有趣、有效”标准,始终是我们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南针。我们依托“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和郭亚龙课堂教学研究名师工作室,聚力课堂,研究课改,成就师生。以“适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各个学科特性、适合不同课型特点、适合学生生命天性”为原点,不断探索完善我校已经建立的“适学型”现代课堂教学新范式,以课型优化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适学型”现代课堂完全是庆阳五中自主探索形成的草根教学改革成果,是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的“落地生根”,已经上升为庆阳市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我们要模式但不唯模式,要框架但不套框架,而是给老师提供了可以“独享”和“混搭”的“自助套餐”,老师以“适学共生”为指导思想,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年级学生,把已经基本探索形成的“任务活动型、问题引学型、整体三学型、归纳应用型、学展练型”五种课型模式,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保底——让初上讲台不会教的老师尽快“秀出自己”,又能“标高”——让一部分有思想、教学能力强的老师“百花齐放”,形成以不同层级螺旋式上升的成长新机制。坚持开展“四课”(全体教师天天公开课、新入职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究课、模范教师示范课)研讨交流展示活动。同时,在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理化生实验教学、政史地生活化教学上主动探索,着力把日常教学研讨向深度教学研究推动,使“以研究的方式做教育”成为内在自觉和职业习惯。

5.在环境沃土里塑造高尚灵魂。庆阳五中的校园,是庆阳近现代教育的开端之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记载着一段历史,书写着一段文化。我们既立足于传承好这块园子的历史文化,为古树立牌,让它成为活的教科书,又着眼于现有理念文化,为园舍命名,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修建了体现学校两条文化根脉(农耕和红色)的根园、魂园、田园和彰显学校理念文化根基,从周礼到儒家淬炼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命名的仁园、义园、礼园、智园、信园,辅以耕润苑和养正苑两个主题展馆和化成广场两本刻有李梦阳、王符(庆阳籍历史名人)的巨型古籍,再赋予楼宇和道路以名字,整个校园成了一座充满人文精神、文化气息和本土特色的生命场。创建师生共同出彩的农耕田园不但是眼前一幅画,心中的一种梦想,更是永不停止的脚步,最终要让庆阳五中这块农耕田园成为黄土高原最美的风景,让师生成为最美丽、最幸福的人。



三、新教育实验让我在学思践悟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



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在浮躁功利的当下,一个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人,都应该让这句话时常回响在自己的耳边,让校园成为传承优秀文化、丰盈精神生命、奠定价值取向的“世外桃园”。这不是逃避,是坚守,更是定力。

五年前的夏天,我初到五中工作。经过调研思考,我决定以深入实施新教育实验为方向和载体,扎根塑魂、文化立校,重塑理念文化,建构课程体系,深化适学课堂,培育优雅教师,拓展多元评价,达成精致管理。学校有了文化血脉、文化气质、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在创建一流学校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四年中学校先后被评为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全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在2018年《课堂内外》杂志“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中,被全国关工委授予“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奖”。

五年的实践探索,我最深切的感悟是;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这关系学校的方向和教育的规律;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这关系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幸福生活。一所学校要办好,不但要有正确的哲学思考,更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并能内化成师生的核心素养,外现为师生的行为习惯,沉淀为学校的文化气质。我主持的《农耕文化背景下庆阳五中理念文化构建行动研究》荣获庆阳市第十一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学校《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被评为2018年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育人故事”乡土历史教学实践被市委评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成果奖”(全市共20项获奖成果,教育系统就此一项)。学校创编开设的《红色南梁》校本课程正在申报参评新教育实验年度卓越课程。

我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是为了人生。这简单的七个字,源于科学的教育思想,寄托崇高的教育理想,是做真教育、建出彩田园的根和魂。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从顾明远到朱永新,都对教育的本质做了深刻的揭示和生动的阐释,这些思考都源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只有用心学习,躬身实践。

从“教育是为了人生”的逻辑出发办学,回归教育常识,解决了对教育本质规律的认识问题,让教育回到了“以文化人”的本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才从心底里立下了“办一所最庆阳的学校”的梦想。这里的“最庆阳”,最核心是接续庆阳文化根脉,独具庆阳学校特色,代表庆阳教育品质。用这一教育哲学追梦筑梦,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发展朝向,深入研究庆阳历史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既寻根朔源,又与时俱进,自然就有了“弘扬农耕文化、办有根的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育有魂的人才”办学路径和“出彩田园、幸福人生”价值愿景,明晰了“扎根塑魂”的行动策略,“初中三年为学生今后三十年幸福生活做准备”的办学目标既是远大理想,指向未来,更是生动实践,夯实基础。2018年教师节前,我被庆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模范校长”荣誉称号,随后被省文明委评为“全省未年人思想首先建设先进个人”。去年,我先后被陇东学院教育学院聘任为兼职培训专家,被河南洛阳高新区教育聘任为培训专家,被庆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聘任为兼职督学。

从“教育是为了人生”的哲学思考出发,到达“初中三年为学生今后三十年幸福生活做准备”的培养目标,看似一条很远的路,可能每个学生到达终点的时间不一样,每朵花儿开放的艳丽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一定是通往幸福之路。

从闻到达,从知到行,学校文化才能蔚为大观。我清醒地知道,文化,为学校立魂,为师生立命,永远在路上。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2-26 22:14 , Processed in 0.1916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