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育在线 返回首页

志在书里的个人空间 http://bbs.eduol.cn/?28765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休言“小鸭”非英物

热度 3已有 2945 次阅读2013-5-11 19:48 |个人分类:文本细读

休言“小鸭”非英物

——《丑小鸭》文本解读与设计

 志在书里

一、人教版《丑小鸭》二年级课文批注

 

丑小鸭

 

太阳暖烘烘的。【应该是春天了吧。】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环境不错,一片温馨!一个“卧”字可以体会出鸭妈妈的幸福。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这“一个特别大的蛋”大有文章,我们不能不注意!】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过了好几天也是其特别之处。“这个蛋才慢慢裂开不平凡的开始,一定有不平凡的表现!这个“又大又丑”是谁的看法?作者的、编者的、还是鸭妈妈的?丑,说明不是同类,不是平庸的鸭子的同类——意味着她可能是高贵种族的后代,但在平庸中反被讥嘲。为后文出走伏笔。】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从三个方面具体写丑小鸭的“又大又丑”。 丑,意味着这个故事是从美和丑的对立来说的,后面必然是美。】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鸭妈妈是保姆,或者说是继母。不管怎样,鸭妈妈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连自己的蛋与他人的蛋都分不清楚,蛮以为是自己的作品!呵呵。“亲人”都欺负她,一个“咬”字就够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群起而攻之。没有办法,只能出走!】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换了一个环境,还是一样。因为她与小鸟、猎狗不是同类!这些凡夫俗子的行为让人感到可惜!可悲!可叹!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看到了优秀的同类,然而自己却不知道!人啊,认识你自己是多么不容易!为什么丑小鸭的表情这么复杂:有“惊奇”有“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时间从秋天到冬天。任然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

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美!从“丑小鸭”到白太鹅,需要时间,需要岁月的磨练。】

二、《丑小鸭》文本解读与设计

在这个童话文本中,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她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她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她,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她。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她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对美好愿景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她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丑小鸭,最终战胜了可爱的小姑娘、聪明的猎狗、机灵的小鸟、美丽的公鸡、年长的鸭哥哥、鸭姐姐,还有那一个鸭妈妈,“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转折的关键,是“离家出走”,遭遇并战胜困难。 这是成长的一般结构:超我(愿景)战胜本我,最终通过整合到提升了的自我之中。

原型结构说认为,西方的童话,常常有一个结构:一个主角、一个迫害者、一个协助者、一个战利品。主角一般都是在协助者的帮助下改变了自身处境,惩罚了迫害者,并最终获得了战利品。

丑小鸭是主角,它有很多的迫害者,但它最重要的协助者却是自己,他最终的战利品是自己变成了天鹅,他没有惩罚迫害者,反而显得更加谦卑,这就是丑小鸭的动人所在。”

     《丑小鸭》实际上是讲了一个成长的故事,虽然未成熟但充满可能性的生命——“丑小鸭”,通过不断地战胜外在的困难(“社会标准对个人特质的抑制”)和克服内在的危机(“自卑感”)而逐渐走向成熟(“白天鹅”),获得独立、尊严、自信与力量。通过这个结构,我们会发现《丑小鸭》的特点:个人特质与社会标准的冲突;自卑情结。“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处于核心的是积极向上不甘平庸的追求美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努力突破自然的限制的对自由的追求。在这里,白天鹅是美的象征。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有人认为“儿童的选择更多是基于谁引起了他的同情,谁引起了他的反感,而不是正确与错误。好人物越简单明确,儿童就越容易以他自居,就越容易抵制坏人物。儿童以好主人公自居不是由于他的善行,而是因为主人公的状况对他有积极的、强大的感染力。儿童的问题不是‘我想做个好人吗?’而是‘我想做一个象谁一样的人?’儿童在设想自己完全置身于某个人物的境地的基础上决定这个问题。如果这个童话人物是个很好的人,那么,这个儿童也决定要作个好人。”因此我们来一个角色自居,走进文本。

角色自居1:丑小鸭啊丑小鸭,你觉得自己“丑”吗?如果别人认为你“丑”,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

角色自居2:丑小鸭啊丑小鸭,当周围人都排斥你的时候,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不是丑小鸭,你的周围有丑小鸭,你会觉得他应该怎样生存?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

角色自居3: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选择出走吗?当你清楚了出走以后的悲惨状况的话,为什么你会出走?

角色自居4:农夫对丑小鸭的意义在哪里?

角色自居5:丑小鸭为什么见到白天鹅会又惊奇又羡慕?

角色自居6:你看到谁或者什么景象会惊奇?又羡慕?还会难以忘记?就像丑小鸭看到白天鹅一样?你有过这样的经验么?

按照新教育人的观点:“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教材单元和课程体系中,来判定它的教学价值。”这是一篇童话,而且是改写版的。《丑小鸭》是安徒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被翻译后的原文有6000多字,而在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大幅压缩改编为400多字的课文。通过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整本名著,达到阅读名著,启迪人生的效果。低、中、高段学生分别根据年段特点分别选择绘本版和原著阅读。而作为教师则在细读原著的基础上再进行文本解读、研讨,那么它是定篇、例文、样本?还是用件?按照王荣生先生的观点: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前三者都是学生在语文科里的“学件”——“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含,使学生透彻地理解领会选文本身,理解和欣赏经典名篇的思想和艺术; “样本”,是解决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所发生的困难或问题,在对选文的感受和理解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应该怎样阅读,怎样写作;“例文”,是以选文的某个点或某个侧面为例,使学生透彻地学习语文知识,包括诗和文以及如何读写的事实、原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成或加深对选文这些点或侧面 的理解感受;“用件”是利用选文所讲的某一点触发,使学生从事相关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第14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20095月第三次印刷。)我认为:此文可以作为“用件”类课文来处理。

作为二年级课文的《丑小鸭》篇幅才仅仅444个字,而原文则长达6100字,在初中的《丑小鸭》也有4376字。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课文已经改得伤害了结构,不复是丑小鸭了,课文不及原文的十分之一,所以,不能说它是定篇。遇到童话文本,解读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童话文本时,教学目标通常朝向哪个方向?童话顾名思义是写给孩子的故事,但是其实成人都知道,像安徒生童话这样越是经典的童话,却带有更多的成人味道。“一切文学作品,本质是诗,而诗则是存在之涌现。”不同层面的解读,是层面之别;相近层面的解读,则有能量(高低深浅)之别。解读好文本,首先就是要使你的生命一时明亮起来。

我们教师还要搞清楚神话和童话的区别。

神话和童话的区别,在我看来是一个向后,一个向前;一个消极,一个积极;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一个揭示存在的宿命,一个表达人类的梦想。如果不考虑“原型”和“情结”这两个词在西方学术中的词源,而仅从汉语的字面来理解的话,那么这两个词倒挺能概括神话与童话的特点:神话蕴含着人类无意识的原型,童话孕育着人类有意识的情结。童话则是表达我们希望到哪里去,希望改变什么或者获得什么。童话是作者的梦想,蕴含着创作者的全部希望;而当一个童话成为经典,也就意味着这个希望成为全部阅读者的希望,成为人类所共享的“情结”。于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丑小鸭”,每个男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彼得潘”和“鲁滨孙”,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白雪公主”或者“灰姑娘”——从童话的角度讲,“灰姑娘”比“白雪公主”更具有吸引力,这当然仅仅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出身与命运注定了她们不可能是白雪公主,而只能去梦想由“灰姑娘”变成“公主”的人生历程。 

即使是在批判现实主义的童话里,也依然蕴含着我们的美好的祝愿,依然用人类美好的愿望,去淡化现实中的血与火:《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在用美食与亲情的词语,诉说一个女孩的寒冷与孤独,并用天堂的传说,擦去了死亡阴暗的颜色;……

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童话的原因,因为它不相信我们的命运已经事先注定(像神话所说的那样),因为它试图赋予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存在以值得追寻的意义。

    童话则是倾诉人类最深处的梦想。童话,是暖色调的。作为儿童阶梯阅读的顺序,一般应先读童话,再读神话。

课文不单单写了一只丑小鸭处处被排挤、嘲弄、打击,它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更深入地讲,是写了作者本人。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丑小鸭一样美丽的人,他们可能现在还没有蜕变,作者用丑小鸭的故事,告诉所有默默积淀的、默默蜕变的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能经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难,就能更快地成长。“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我们的课文发挥的只是例子的作用,通过这篇童话,引导孩子们学习作者更多的文章,比如《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我们可以把安徒生童话开一个课程,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让经典侵润孩子的生命,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精神高贵的人,休言小鸭非英物!

 

 

 

参考文献:

1王开东:《我行我素教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0

2[]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著《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2-1

3干国祥:《构筑理想课堂》,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7-1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

5、干国祥:《破译教育的密码》长春出版社2005-8-1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陈锡 2013-7-23 11:00
文本解读很详细,你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回复 志在书里 2013-7-24 06:23
陈锡: 文本解读很详细,你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欢迎您的来访!希望您在书香论坛安家落户,方便交流。谢谢。
回复 得一轩 2015-1-7 23:40
解读得很细致,很有水平,有解读,有理论分析,很受启发!
回复 农村草根 2016-1-8 19:24
解读的非常好
回复 志在书里 2016-1-9 08:19
农村草根: 解读的非常好
谢谢您的欣赏。欢迎批评!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5-10 04:22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