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育在线 返回首页

诸城王雪梅的个人空间 http://bbs.eduol.cn/?42470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说课稿

已有 813 次阅读2013-8-9 09:02 |个人分类:说课| 说课稿, 青岛

大家好!今天我将进行的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的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模式、设计、板书、评价、开发”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释。

一、教材分析

本节所在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其研究内容对应《课标》中“能量的表现形式”中的相关内容,是对这前面九个单元学习知识的提升、整合与深化,形成小学阶段能量及其转化的宏观认识。而《无处不在的能量》一节课从课题上便可看出其在本单元和整个小学阶段能量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在前期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将小学阶段涉及的能量及其转化进行了汇总和整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和世界。

    本节课教材设置了四个模块,其中第二模块活动过程中,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所研究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三模块自由活动模块中,“解释生活中较复杂的能量转化的实例”是本节课的难点。(2分)

二、学情分析

从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无处不在的能量》这节课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非常丰富。整个小学阶段设置的这十个单元的知识就是为学习这节课做服务和铺垫的。而在学习这十个单元知识的同时,学生关于能量的生活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和更新。

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会预习学习内容,并根据学习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实验;能自主设计小实验;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料和信息,具有探索精神。这些习惯能力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保证。(1分)

三、教学模式

这是我校开发的诗意教学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我在科学探究活动课的教学中尝试用以下基本模式。本模式共分四个教学环节,依次是“诗意情境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评价交流,诗意延伸”。

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策略是以活动建构环节,用探究的方法组织活动,注意探究兴趣的养成。(1分)

四、教学设计

针对科学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诗意展示 激发兴趣,汇报交流 归纳概括,设计实验 验证结论,应用创新 诗意延伸。

第一环节诗意展示、激发兴趣,用时大约5分钟。本环节我设置了2个活动。1是展示音像资料:能源革命 2是学生举例:生活中自己看到的物体工作需要能量的小例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物体蕴藏能量,教师资料从大的方面展示能量,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举出能量的例子,提升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能量知识的兴趣。这是能源革命的音像资料。(1分)

第二环节汇报交流、归纳概括,用时大约10分钟。本环节我设置了3个活动。1是小组内交流; 2是各小组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3是对生活中常见能量进行归类、概括。这是能量形式展示用到的图片资料。 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意在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获得的信息,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以利于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小组交流要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介绍出更多的关于能量存在的生活经验、信息资料。提示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工作时需要的能量进行归类,将具体的描述变成抽象的概括,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1分)

第三环节是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用时大约18分钟。本环节我设置了2个活动。1是由电灯通电发光的能量转化形式引发小组研讨类似现象解释,形成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探究问题。 让学生把能量转化的过程用图示的方式画下来。这是我预设的图示。这是可能用到的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拓展资料。这一活动指向为学生充分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的空间。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对能量间的转化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第三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每小组用三个例子或三个例子以上进行探究实验,验证结论。这是我为学生小实验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学生通过实验形成“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认识。 这一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分工,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学生可以用做过的实验,也可以参考课外读物上的小实验,还可以自己设计小实验,只要能展示、体现出能量的转化即可。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加深对能量相互转化的认识。

第四环节是应用创新、诗意延伸,用时大约6分钟.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活动。1是解释生活中比较复杂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的转化。教师引导总结可从两方面认识(1)电视的声能与光能都由电磁能(电磁波)转化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来,风能、水能、热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电视的声能与光能都由电能转化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来,风能、水能、热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这是关于太阳能的拓展资料。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万物主要的能量来源。能量转化既有简单的,又有复杂的。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也可能通过能量间的转化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第四环节的第2个活动是: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能量间的转化,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留心观察,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继续探究能量转化,生活中处处有能量转化,就看你有没有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板书设计:

这是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意图非常明显,针对本节课中的能量的表现形式及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两个知识点进行的设计。能量的表现形式呈放射状,用双箭头表示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加深学生对能量相关知识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

本课的评价内容就是本课的三维目标,评价方法多样,有评议法、评定量表、短周期作业等,下面我重点说短周期作业和评定量表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评定。这是我设置的短周期作业内容,重点评价学生对能量及能量转化知识的掌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能量转化现象。这是科学课小组评价量表,针对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如:大胆发言、搜集资料有特色、解释能量转化有独到见解等进行的量化评定,其中在本节课的各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也做好记录,用于终结评价,是评选科技小明星的条件。这是在评定量表中用到的星级卡。

七、资源开发

本节课中用到的学校资源有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能量的知识面,引发学习兴趣,提升对能量的认识。本课用到的家庭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学生对能量及能量转化举例的隐性资源,另一类是能量实验的实物资源和能量的资料资源,这一类是显性资源。目的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能量,用能量的观点可以解释生活中较复杂的能量转化现象。当学生在家庭中不能找到能量的资料资源时,就要借助社区的图书室和网络开发相关内容。

这些开发资源所应用的教学环节已在前面的教学设计中介绍过,我就不再重复叙述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8:06 , Processed in 0.1724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