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兴趣
做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和助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想让学好数学就要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会新知识。而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又将使所学知识记的更牢、更久。
一、 增加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注意通过操作、观察,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动手操作是一种手和脑并用、多种感官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别转化为内部活动的内化方式。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凑十法”算8加几的内容时,先用“放进2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不用实物,说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再不出声想出计算步骤,算出得数。揭示——操作——说——想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同时避免了死记硬背。
二、增加动手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拆一拆、量一量、画一画等一切外部活动,是一种认知途径和学习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如在教学“有趣的拼图”时,通过以下四组活动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滚一滚”,请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观察一下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接着,我让学生“堆一堆”,让学生动手把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进行堆一堆,充分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口袋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后,让学生“搭一搭”,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学生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刚才拿的物体搭一搭,看能搭出什么东西来。这样学生可以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搭,你拼一块我搭一块,从中可以锻炼出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增加知识间的联系活动的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而技能又是练出来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要培养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
如教材中出现10以内的加法表、减法表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时,引导学生发现表中有规律的排列。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允许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各自的习惯,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这样,经过一段练习,学生逐渐地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增加比赛活动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赛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因此,在数学中,要常在小组间个人间,男女生间开展口算速算分析等竞赛活动。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的一句赞美,一朵小红花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终生。对于学困生,更应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课堂上让学生任意摆出各式各样的长方体,让学生间比一比,看谁摆出长方体的样式多,并让学生回答各自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各是多少,长、宽、高的乘积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宽×高。这种让学生在操作比赛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方法,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不仅易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富有童趣。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数学效果。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2-6 07:05 , Processed in 0.1869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