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考试,关于学生评价人数问题,不断的有争议,因为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奇葩,在分数上拉班级的后腿,作为老师都希望评价的人数少点,更公平,更合理,但是到底如何去评价?怎样评价才合理?也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数出来后便有老师诉苦,班里的有奇葩,考试成绩1位数,全员评价狠狠的拉了班级平均分,平时工作做得处处都好,但是因为有这样的孩子,班级排名下降,感觉全员评价不合理。
然后我想到了朋友的一个故事,她孩子在其他学校上学,因为成绩差,每次拉班级后腿,因为孩子的问题,朋友一次又一次的被请到学校里约谈。最后一次,班主任竟然说不行让孩子换换环境吧,言外之意是让孩子离开这个班集体,朋友感到很无奈。
记不清楚在那本书上看过一个案例,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一个班里有一个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孩子叫明,胳膊伸不直,走路都比常人慢一拍。但是学校要举行体操比赛,学校要求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当班里的孩子得知全员参与后,以前的斗志昂扬竟然烟消云散,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明,说只要有明参加班级绝对得不了第一。不知道那时那刻,那个叫明的孩子是什么心理感受?班主任可以向学校说明班级情况,减去明的名额,但是明的班主任没有那么做,她接纳了明,向全班的孩子说,明是我们班的孩子,参加比赛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或许孩子们被班主任的话语所感动,理解了明的遭遇,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去练习,虽然最后明的班级没有得奖,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一丝的抱怨。我佩服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情怀,我相信由于班主任的及时引导,孩子们通过体操比赛明白了更深的道理,是课本上所不能给予的。
想想自己刚上班的时候,也是想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完美,都优秀。有一两个差生也时常生气,有时候气的连饭都吃不下,但是终究没有解决问题。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们常常给班级拉后腿,心里不能接纳他们。但是18年后的现在,竟然感觉只要一个班级里的孩子都快乐,都幸福更重要。不再那么刻意的去在乎成绩,总觉得当你一切日常工作做好后,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到底如何去对待班里的奇葩,我觉得第一步必须是接纳,到底如何去评价一个班级的好坏,我觉得是孩子们在每天课上课下幸福的指数,即使你批评他,他也会觉得是因为爱他而批。我们终究是培养健全人的,而不只单单的去看成绩。到底如何去评价?到底公平与否?或许一百个人心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吧。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7-21 22:21 , Processed in 0.1406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