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精神:“水”为意志,“落”为品质,“师”为方法,“出”为目标。 “水”。滴水穿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水遇到平原,就漫过去;遇到高山,就绕过去;遇到网,就渗过去;遇到堤坝,就停下来,静候时机……就算遇到沙漠,水也会将自己变成水蒸气,让微风把它吹过沙漠来到大海的上空,变成雨滴,融入大海。 “落”。光明磊落,落落大方。《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磊落落,如日月皎然。”集体活动中作为听众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主角要勇于表现,落落大方。 “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师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成就自己,照亮别人。 “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相信自己,抓住时机,敢于“出人头地”,做到出类拔萃。 二、活动内容 1.听 听评课。只有成就课堂,才能成就教师;只有成就教师,才能成就学生;只有成就学生,才能成就学校。要把功夫下到课堂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说 说课。要重视说课活动。“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一方面说课是学科带头人等业务称号评选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3、读 读书。博览群书,汲取营养。我们要努力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好书大家分享。“共读一本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 4、写 经常写一些东西,笔耕不辍才能文如泉涌。不必是长篇大论,可以是一时的心灵随笔。每周写1篇东西。 5、课题。 开展《“因地制宜创设教学情境,博采众长构建校本教材”的研究》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开发本地资源,借鉴别的版本的教材,每册课本更换5个左右情境,使其更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研究分工:根据团队教学年级进行分工。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5年8月为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4月为前期研究阶段,争取2016年4月县级立项;2016年4月——2017年7月为中期研究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0月为后期研究结题鉴定阶段。 三、活动形式 1.“听”和“说”为集体活动,“听”和“说”或单独,或联合。每学期搞1到2次听评课教研活动。 2.“读”和“写”以分散活动为主,以集体活动为辅。每月(每学期)推荐1本书,如开展读书交流会,编辑《“水落‘师’出”》月刊等。 3.线下线上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便于保存的优势,利用飞信、博客群(教育在线论坛http://bbs.eduol.cn)、邮箱等形式保存、展示教研成果。每周分享一篇随笔。内容尽量和教学有关,形式不限,但要求绝对原创,不然就失去了练笔的目的。 四、集体活动规划 时间
2015年5月
2015年6月
2015年9月 1.读书交流论坛 2. 《“因地制宜创设教学情境,博采众长构建校本教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3.编辑第2期《水落‘师’出》
2015年11月
2016年4月 1.团队优秀学员推选。 2.编辑第9期《水落‘师’出》 五、活动要求: 1.要有主动发展的愿望。 2.集体活动按时参加。 3.分散活动“分而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