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鞋子不是那双价格最贵的,也不是那双款式最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脚的。同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这是教育的常识,但却往往被我们过于“功利”的眼睛所遮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常常好心做了“坏事”。犹如勤劳的妈妈,什么都替孩子想到了、准备好了,终于养成了一个懒孩子。教育,该让孩子经历的,就让孩子去直接面对。省略了孩子的磨砺过程,就省略了真正的教育。说到底,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段特殊经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经历才能长大,我们不能仅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而应从孩子的现时世界出发,从他们的成长需要入手。我以为好的教育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个是能让孩子有愉悦感。令人愉悦的活动,总能吸引人,甚至让人乐此不疲,乐而忘返。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这项活动有5个层级:愿学(学习动机);乐学(学习兴趣);好学(学习情感);勤学(学习意志);独立学习(学习性格)。由此可见,孩子的学习内因源于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若孩子从一开始就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不堪言的活动,那么无论学习多重要,孩子都是敬而远之。难怪犹太人在孩子出生时,就在书本上涂上蜂蜜,孩子摸了书,吮吸到了甜味,便爱上了读书。然而,我们的教育,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学习要用功,一味地要孩子勤奋、刻苦,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激励孩子。孰不知,这是比较高的学习层级,没有前面的愿学、乐学、好学,又怎么能让孩子一步登天地做到“勤学”呢?减轻孩子过重课业负担,不是简单地控制作业的时间,少做几道题目,而要从改善孩子的学习情感做起,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学习,从而渐渐地爱上学习。这样的教育变革,才可能为孩子所喜爱。教育,应该作为一件送给孩子的礼物,需要刻苦,但绝对不要痛苦! 一个是能让孩子有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功、渴望进步,孩子亦然。所谓进步感,是孩子经历学习之后,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收获,看到了自己所具备的学习潜能,久而久之,便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这似乎触及到了教育的真义。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既了解别人,也了解自己。陈国安先生说得好:知人者方能体慰他人,自知者犹可坚守自己。一个能“知人知己”的人,就是一个文明人!学习,正是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智慧潜能,就是要创造条件,将孩子的智慧潜能转化为各项实践智能。然而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度拔高了最孩子的评价标准,是以90分的优秀来评价、衡量孩子,不是60分的合格线。由此,教育呈现的不是孩子的潜能与进步,而是孩子的问题与缺点,制造了无数个“失败者”。从孩子的起点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他每天的那么一点点的进步,才是教育应该具有的情怀。这样点滴的进步,对于孩子来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者需要他们付出几多艰辛的努力。好的教育,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会的可能。 要知道:迟开的花,一样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