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论述,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较以往,“过程性目标”只是被视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即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只能是在学习过程中顺便进行。现在课程标准明确的把“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整体目标,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均衡、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获得相应的数学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意识。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与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困惑:如何实施过程性目标,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过程性目标,如何走出先前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模式,研究和开发出一些过程性目标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及评价手段也就成为一个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数学新课程 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谈谈实施过程性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数学变化的过程。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数学变化的过程,可以体现数学素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机会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展开和应用的全过程,有效地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到数学的抽象、又从数学的抽象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多重过程,对发展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活动 设计好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安排好活动程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加上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实际上倡导的是“做数学”和“用数学”,强调的是体验和感悟数学,理解和运用数学,因此,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当然设计数学探究活动一定要把握思维容量,要突出数学的思维价值,设置的问题的空间应大小有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学生也必须调动自己的经验,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案例一】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 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中秋节,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分给哥哥这个西瓜的 ,(板书: ) 分给组组这个西瓜的 ,(板书: ).分给弟弟这个西瓜的 ,(板书: ).哥哥、姐姐、弟弟三个人,他们谁吃的西瓜多呢?(学生答案不一) 到底谁回答得对呢?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二、新课. 1.实际操作列等式证实两组分数,每组分数大小相等. (1)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拿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圆来,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圆的 .(板书: ) (2)教师提问:比较一下阴影部分的大小,结果怎样? 阴影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将三个分数用“=”连接) (3)教师拿出画着三条数轴的小黑板,讲:谁能在三条数轴上标出 ? (4)教师提问:这三个分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长度怎样?这又说明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三个分数间用“=”连接) 2.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1)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的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第一个等式,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3)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4)从左到右观察第二个等式,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保证了分数大小不变呢? (5)问: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 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 (板书:或除以) 3.完整分数基本性质. 填空: 教师追问:第三题( )里可以填多少个数?第4题呢? 为什么3、4题( )里可以填无数个数? ( )里填任何数都行吗?哪个数不行?(板书:零除外) 这里为什么必须“零除外”? 教师小结:我们总结的分数的这个变化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分数基本性质) 4.深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师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里哪几个词比较重要? 为什么“都”和“相同”很重要? 为什么“分数大小不变”也很重要? 为什么“零除外”也很重要? 三、以问题串形式设计教学过程,凸显研究方法 以问题串形式设计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串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因此,设置问题串不仅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凸显和强化过程意识,设计好问题串及其递进序列,使过程与结果并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