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天涯的游子无一日不思念故乡,才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苦思,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悲,梦绕魂牵,常盼还归日,但当真正风雨燕归来时,往往是近乡情怯!最怕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久别,是故乡做他乡;长居,是他乡做故乡。故乡,可能只存在梦里,在思念的游子的心版上。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诗被后人历代传诵,是因为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一个“绿”字妙绝不可言。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生动和万紫千红的形象,真是绝了。类似的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我们不多说。 我们当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是一位著名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有名的政治家,曾大力倡议改革,集文人和政客于一身。他因倡导新政而被放逐。这首诗是写于在重新得到重用,奉命回京途中的。这是天大的喜信,意味着他又可以再次一展抱负,实现心中的宏愿,所以有的人会认为这是首轻快明朗,壮志满怀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即是眼前的实景,又是现实的借喻。就好比“春风不渡玉门关”,没有人会说那只是指季节上的春风。“又绿”正暗喻是重临。但我实在看不出,在诗人眼中明媚春光有何欢悦之处,看不到有丝毫的得意。“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我看出了暗喜和希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扑面是轻快和明朗。单从字面上看这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给人的感觉并不是舟行之快,是感觉上两地距离之近,一水相隔,一望数座青山,春风“又”绿,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人渐老,要到怎么时候才可以归隐还乡?我地理知识有限,虽然史载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不清楚是否在京口、瓜州或钟山之间,在这里姑且当是。近在咫尺,却令人有天涯之感。东景中却掩盖着淡淡的忧伤。 诗人可能是为了赶路,也可能是为了欣赏夜色,晚上行舟,自然是独立舟头放目舒怀,月色流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平湖如镜;但见天地同色,上下明河共影,密林疏影,暗香浮动。远近传来阵阵风声、水声、桨声,满眼是波光,月色,林荫,山影,好一个静谧的春江花月夜。京口瓜一水想隔,两岸青山相对出,钟山隐隐可见。锦衣晚行,又是春风得意之际,面对如此美景,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人生至东。但此情此景,在此时此刻,诗人竟然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诗人的心情竟是相当沉重,并不轻松,更不快东。“春风又绿”,“明月照我还”,并不令诗人喜悦,他追求的是“明月照我还”。“明月”真是天上那轮明月?“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还乡吗?明末遗民有句: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用此句作注脚,我想是最适合不过。 我们都知道王安石一生誉多在推行新政此事上,他身上的政治家的本色早盖过骨子里的文人底色。在反对新政的人当中,最有名的除了司马光,还有苏轼。苏轼的豁达,对待挫折的泰然,还是跳不出文人固有的消极处世的泥,遇上仕道失意,最后总是寄情文字,娱情山水,以佛道超脱和慰藉。所以苏轼有“一任风雨平生”的泰然,有“雪鸿泥爪”“庐山真面目”的顿悟,但也有对“高处不胜寒”怯意,却没有王安石英钟“不怕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执着、坚妒忍、自信和冷傲。但一个久历风浪,坚毅的政客,为什么在迎来人生又一次高潮时,会想到还乡?是想急流勇退?如果这是一首出自纯文人之手,可肯定纯粹是一首怀乡归隐诗。但出自一个思想境界很高的政治家之手,肯定是另有所指。纵观此诗,虽然诗中流露出一种疲惫的心态,游子的疲倦,英雄迟暮的落幕,跃然纸上。但无奈和淡淡的悲哀中实是隐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明月何时照我还“,其实是无奈”燕然未归无计“,早超出一般乡愁,诗人其实是漂浮在政治风潮中的游子,并非一般的怀乡病。明月照还,是指实现抱负,功成身退。 我没法理出王安石的心路历程,也不太清楚他人生经历,更不知在扒行新政失败,又被放逐,对他的人生观有什么改观和造成多大的打击。但我肯定这段时间他一定想了许多,也看清了许多,明白推行新政用意虽好,但阻力重重,要讲天时地利,否则是寸步难行,更是欲速不达。月下行舟,见青山绿水,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回首及前望,是一份怎样的心境,是何滋味?你看京口瓜州只在一水间,钟山只隔无数重,仿佛手可触,但却是何时才可回来?这一切不正是诗人心中所思所感所意,是思想的折射:理想和现实往往看似是一线之差,为何总是到不了理想的彼岸?虽然春风又到,又将会带来一番欣欣向荣的景气,但要到何时才能让新政惠泽万民,可以功成身退,安享繁华太平?他实在没有多大的信心,自然流露出忧虑的心态。 可以看出和肯定,诗人再不复当年“不怕浮云庶望眼”壮烈和豪迈。美人白头,英雄迟暮,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山依旧在,已是几度夕阳红?所以重得高位后,却多次请辞,新政之志终成泡影!只余千古的疑惑:明月何时照我还? 千年之后,我重读此诗,但觉悲从中来,欲问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