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0|回复: 0

每次听课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8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听课后

    每次听课后,习惯问讲课老师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好多老师总是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个知识点处理得好,哪个环节不好。这没有错,课堂就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但知识以什么方式呈现,学生在每个环节面临什么任务,学生该做什么,并不是很具体,挖掘教材是教师手到擒来的基本功,这只是一部分功夫,重要的,也是反应教师水平的是挖掘学生的功夫,学生在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干什么事,需要煞费心思去推敲,部分教师备课、上课缺失的是对学习主角的思考。

    课堂浮躁的表现之一,就是教师把备课的成果述说在课堂上,学生同步附和,看似课堂顺畅,实则是好多疑难问题似似而非,听着明白,做着就错,课上明白,课下不会,单方面注重教师自己对知识的清晰把握,学生缺少对知识的个体经历和体验,很难感悟为自己的东西。

    课堂本来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增长见识的地方,为考试、为素养才为学生设立的课堂,自觉听讲原本是学生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自觉性的缺失,没有具体任务就冷漠于课堂的现象非常突出,不要指望因为重要,所以学生就会自觉,还是要看学生怎么能吸收,按照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释放我们的学识储备。

    我们的课堂视角,应从知识转向学生。再重要的知识,留存在学生大脑里才算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完成了教学进度。

    转换视角就要转变教育的学生观,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不敢放给学生的最大顾虑是基础,担心基础差的学生答不上来影响进度,其实,基础好的学生期望自己有更多的独立时空,基础差的学生听了也不懂,游离于课堂之外是正常的。我曾经在听课时收过学生的玄幻小说,学生把成本的小说撕成单页,夹到课本里,刚收没多大会,同位又开始了,这时老师还是忙于自己讲。如果为每类学生设计出难易不同的任务,都有自己的角色,适时地交流展示,学生被纳入时时的关注之中,再差的学生总也会有所收获吧。你知道干部大会为什么总有一些睡觉的吗?因为他没在主席台上,没有发言任务,如果来个随机提问,还有人敢睡吗?

    要给学生思考让位,慎用教师的权威

    教师在课堂的劳动不是体力活,说低点是技术活,说高点是艺术活,真正的技巧在点化、点悟。老师善于讲的习惯没改变,讲起来就刹不住闸,我在给老师评课的时候就问过,能不能把自己讲的过程与结论变成问题交给学生?能不能把大段的陈述句变成疑问句?能不能把形成答案的权利还给学生?能不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位?我曾在年级会上举过打铁的例子,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铁架上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师傅掌主锤,叫“上手”,“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上手”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大小、厚薄的火候到了,师傅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现在在农村很少见了,小时候每到农忙前总是追着看打铁的,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师傅总是使小锤,而且也只是在该锻打的地方点一下,徒弟抡起大锤耍个不停,师傅点哪里,徒弟就砸哪里。原来师傅是在为徒弟定点、定向。我们教学上常说的“点拨”有些与“上手”的职责相似,但却常常干耍大锤的活,有时连个铁丁也打不好。改变了角色,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要选择学生接受的适合形式。

    老师对学生而言,“卖”的都是“营养品”,对现在和将来都有用,但学生不一定愿意咽下去,也需要对课堂适当“包装”,把有营养的馅子,或变成水饺,或变成大包子,或变成混沌,或变成菜煎饼,或变成其他,学生可以挑食,但不会厌食,吃下去才能变成成长的营养成分。

    视角转向学生,才有课堂设计的学生要素,才会探寻适应学生的方法,才能成为学生的课堂。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7:31 , Processed in 0.2736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