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3|回复: 0

让探究教学更有实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8 16: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探究教学更有实效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导师,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兴趣、信心、能力

参考文献:叶育枢《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正文: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作为教师都在认真学习这一理念,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但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按图索骥,探究流于形式2.非关键性环节随意探究,浪费时间 3.不顾学生的真实基础探究,学生没有兴趣。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法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探究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对于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十分重要。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新课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情景中开始探究活动:从前,有个老财主给两个成年儿子分地。他根据平日收成及地垄大小,把一块地分给大儿子,另一块地分给二儿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块地小,都说老财主偏心。这可把老财主气坏了,可他又说不明白。只知道这两块地的垄数和收成相同的。所以,老财主就想找一个聪明人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学生的探究欲马上激活了,个个跃跃欲试,议论纷纷。

二、树立自主探究的信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致使某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克服,他们就会对自己学习数学学习的能力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不愿尝试挑战,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为了让探究更具实效性,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入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在经历了一般努力之后都能有所成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1、多“导”少“灌”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常常为“灌”出几个知识结论而绞尽脑汁,问题设计细而又细,使学生不必经历任何“挫折”和“失败”就能顺利答出结论。这样,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灵活应用知识,更不会探索知识,能力怎能得到发展?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在于“灌”而在于“导”。教师应精心设计提供让学生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情境。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课件演示大象和猴子跑步比赛,大象跑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猴子跑直径为100米的圆,看谁跑得快。然后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当有学生指出与直径有关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验证,师问:“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进入小组探索验证的活动中,通过滚动直径不同的小圆片,用绳子和尺子量出小圆片的直径、周长,最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倍多一些,充分验证了猜测结论的正确性。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想、推理、发现、验证、归纳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并能养成探究的习惯。

2、多“放”少“扶”

教师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并且会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起新的探究欲望。

部分教师常犯的毛病就是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总以为学生面对新问题时,这也不会,那也不懂。如果让其自行探索,就如同让盲人摸象,还不如一步一步领着学生认识来得实在。殊不知这样“扶”是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尝试。

3、多“让”少“占”

有些教师总认为知识的理解与获得离不开教师的讲,教师的讲是天经地义的,多讲是为学生负责任,能提供教学质量。这种观念促使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毫无节制,大部分时间被老师占用、讲掉,而学生实践的时间严重不足。

虽然有些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并采用了分组实验教学,但教师给的时间也过少,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当一看到有的小组实验成功时,就不顾其他小组实验是否做完、是否成功,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其他小组停止实验活动,因为这一小组成功的实验完全可以帮助教师得出结论了,至于这个结论是否是全班学生的一致认识,其他学生有没有更科学的实验方法或更重要的发现,教师都不予理睬。这样,学生的才能就可能被埋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多“让”少“占”,让更多的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索、发现新知。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8:02 , Processed in 0.3232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