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回复: 0

转 《夹竹桃》一课主问题设计及实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9 08: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夹竹桃》一课主问题设计及实施
段春霞
主问题:
1.季羡林作为语言大师,他是怎么把这么普通的夹竹桃写得这么让人喜爱的呢?
著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中见典雅,率真中见睿智。他笔下的《夹竹桃》是一篇咏物的文章,主要运用了前后照应、衬托、联想的方法向我们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1.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即夹竹桃韧性可贵、花影迷离能够引起我许多幻想。2.描写细腻。3.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借物抒怀。
课标指出:高段的阅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结合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上面的主问题。
初读此文,不难发现这篇文章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作者在自己的散文集自序中写道:“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作者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结尾处,作者也是直抒胸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两句话后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同时也照应了前句,形成呼应之势。这在写法上叫“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最”字开篇,“爱”字收尾,作者率真地传达着自己的喜爱和感动。
作者为什么最爱夹竹桃?因为它有韧性并能引起“我”的幻想。(韧性、幻想)课文第四小节是怎么具体写夹竹桃的韧性表达喜爱之情的呢?文中“悄悄地、一声不响”这些词语写出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而院子里的花是开得怎么样呢?浏览第三小节就会发现一些词语:(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万紫千红)课文明明是写夹竹桃,可是却在第三小节用了两百多字来写院子里百花的盛开,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这里用了一个突出的写法:衬托。写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却先写院子里百花的喧闹,这是在衬托夹竹桃的沉静、坚韧。
第四小节写夹竹桃的“韧性”,有这样这段话: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以上两句话的共同点:一是写出了夹竹桃花开三季,持之以恒;二是用上了“无不”“无日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和强调,要让孩子很好地理解体会“无日不、无不”。我们来看看夹竹桃都陪过哪些花?
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
秋天:玉簪花、菊花。
好一个韧性!夹竹桃不管是谁,无不奉陪到底。这段话句子有长有短,短句子又十分工整,读起来就像一首清新、典雅的小诗。
韧则个字在古代说文解字中是“柔而固也”,柔中有刚,韦:熟牛皮。刃:刀最锋利的部分。由此我想到了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他曾留德十年,刻苦钻研梵学,坚持一生,文革遭难,却不丢信仰……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时是这么说的: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有天份不勤奋的人不可能成为季老这样,因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季老——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九十六岁仍是如此。以下是他长达七十余年的国学研究和创作生涯的成果
现在,我最想说:写物即写人,读文即读人,季老把自己比作了夹竹桃。
第五小节则用联想的手法表现出了幻想的“妙”和“趣”。我们来看这段话: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月光下的夹竹桃仿佛就是作者的一个心心相印的朋友,非常了解作者的心思。每层的后一句更加奇妙和有趣。课文的第二小节中还有一处联想“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同样是写联想,两处联想是有区别的,第二小节的联想是静态的,第五小节的联想由静态到动态。要让孩子通过比较去认识“联想”的表现手法。
要进一步感悟季羡林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文字,还需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在这里推荐阅读《牛棚杂忆》:正因为作者对夹竹桃有这么多的了解,这么深的感情,曾被作家宗璞称为“夹竹桃知己”。这篇文章发表于1962年,作者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他也像夹竹桃一样经历着盛夏的暴雨和深秋的清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实施策略:
一、浏览全文,重点默读文章中首尾呼应的句子,师生共同提炼主问题。
二、围绕主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小组交流讨论夹竹桃的特点之一:韧性。先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再联系第三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细腻的描写的?
大组展示,在教师的引领下重点感悟“衬托”的写法和带有“无不”“无日不”这两个双重否定句的表达效果。通过感情朗读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的喜爱之情。由物及人,去感悟季羡林先生的可贵韧性。
学习活动二: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夹竹桃的特点之二:花影迷离。花影迷离能够带给我怎样的幻想?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腻描写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学生初步感悟“联想”的表现手法。
大组展示。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比较来区别联想的异同。提问:除了第五自然段之外,文章还有哪一处运用了联想?(第二小节)你们看,同样是写联想,这两处联想有什么区别?(静态、动态)感情朗读体会喜爱之情。
三、围绕主问题,总结借物抒怀的写法。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6:50 , Processed in 0.2586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