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回复: 0

转载 语文学习需要讲给学生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9 17: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学习需要讲给学生听 
武凤霞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很多老师忌讳“讲”,仿佛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学习语文才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昨天的一件事,让我感觉讲给学生听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甚至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就在前天早上,我给学生念了我写的《捕捉教学的灵感》一文,念完以后,感觉自己文章中的对话很有特点,于是,就拿出一个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对话描写的特点:
片段一:
“什么人可以成为‘娘儿俩’?”我的问题又来了。
     “妈妈和儿子。”
     “那么妈妈和女儿呢?能称为‘娘儿俩’么?”我总喜欢把问题分成层次,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向深入。
     “能……”孩子们们都有点犹豫。
      我微笑着肯定。但是,问题又变了:“如果是爸爸和儿子、女儿呢?叫什么?”
    “爹儿俩。”几个同学抢先发言。
我忍不住笑起来——爹儿俩,亏他们能想起这词儿来!
“爷儿俩!”更多的同学反驳。
    ……
“这一部分是对话描写,一说到对话,同学们总会用到一个词,是什么?”我的眼睛中含着希望。
“说……”几个同学犹犹豫豫地回答。
我马上捕捉住这个答案:“是的,写对话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用‘说’字,请同学们数数武老师写的这段对话,有几个‘说’。”
同学们真的边读边数了起来。
“老师,一个都没有啊!”
“是的,一个也没有!”
同学们惊讶了。
“没有一个‘说’字的对话你们能读懂么?”
“能!”
“看来,写对话的时候,不一定要写上一个‘说’,才能证明这话是他说的。真正作家的文章中,用‘说’字是很慎重的,因为,用多了就会让人感觉重复、单调。”我及时总结,“再看看这段对话中提示语的内容,你能发现什么?”
有了刚才的基础,同学们这一次的兴趣仿佛更高了。但是读完以后都静静地坐着,谁也不发言。我知道,他们不知道如何说起。
的确,凭同学们的写作知识积累,他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时应该我来教。我指着“我总喜欢把问题分成层次,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向深入。”一句解释:“像这个提示语,跟在对话的后面,是对我教学情况的一种解释,让人一读就知道我提问的特点。”
接着又指着“孩子们都有点犹豫。”一句告诉学生:“同样是跟在后面的提示语,这句话就是对当时学生表现的一种描述。”
看到同学们仿佛听懂了,我又开始发问:“‘几个同学抢先发言’这个提示语呢?”
“这个是对学生发言情况的描述。”一个同学说。
“通过这句话的描述,你知道了什么?”我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提示语中的用词。
“我知道虽然老师只写了一句,但‘爹儿俩’这个词是几个同学说的。”
“我知道这个回答是‘抢着’说的。”
同学们不负希望,说的还真到点子上。
“看,描述性的提示语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呈现当时的状况,使文章简洁、生动,并留下想象的空间。”
接着我又出示了《让学生学习演讲的语言和技巧》一文,继续欣赏提示语。
片段二:
“谁背得不太熟练呢?”大部分同学举起手来,只有两三个同学犹豫着最终也没有举起自己的手。我知道,这几个同学一定是背得很不熟练。
……
   “第一段很简单,谁来讲讲?”
很多同学纷纷举手。
“杨正杰。”那个高高的漂亮的小男孩应声站起。
有前面的学习做基础,同学们大都发现了“大部分同学举起手来,只有两三个同学犹豫着最终也没有举起自己的手。我知道,这几个同学一定是背得很不熟练。”这句提示语中不仅有当时举手情况的描述,而且还有老师心理活动的描写。
“原来作者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作为提示语出现。” 我马上总结。接着话题一转,“那么这句‘那个高高的漂亮的小男孩应声站起’是对什么的描写呢?”
这个问题难不倒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他们马上发现了,这句提示语是对说话人外貌和动作的描述。
就这样,孩子们在我的讲解中了解了提示语在内容方面可以发生的变化。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很难关注到的。(老师们在引导学生关注对话特点的时候一般只关注提示语所在的位置。)
原以为,这次讲解仅仅是让孩子们在过去“关注提示语位置变化”的基础上,对“提示语的内容变化”有所了解,没想到,晚上的作文中,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运用,而且用的很好。
景雷同学这样写我的自我介绍:
上课铃响了,老师开始了例行公事的自我介绍:“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的名字先不告诉你们,请你们来猜!我和古代一位打虎的英雄同姓。”
老师姓“武”,我心想,但是没敢举手。
一个名叫陈昊君的新同学抢先发言:“老师,您姓武!”
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对!我名字的第二个字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长得很像孔雀!”
“老师,是凤!”大家踊跃发言。
老师的笑容更灿烂了:“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我名字的第三个字是一种自然景观,早上和傍晚太阳出来和落山的时候都会出现。”
“是霞!”特级教师就是厉害,自我介绍都这么有创意。
同样是这一段话,张文昊同学是这样写的:
开学第一天,武老师来到我们班,虽然在开学典礼上见过武老师,但都不知道如何称呼。还是武老师首先打破了僵局:“大家早上好!从今以后呢,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了,我的名字是什么呢?不妨你们来猜一猜吧!”
“猜名字?”大家都兴奋起来。
“我和古代一位虎的英雄同姓。”
“武松的武。”同学们还在议论纷纷,杨正杰同学说了出来开。
“你真聪明!对,我就是姓武!”老师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接着,老师又让我们猜第二个字:我名字的第二个字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长得很像孔雀!”
“凤!”全班同学异口同声。
老师对我们大家竖起了大拇指:“真棒!我名字的第三个字是一种自然景观,早上和傍晚太阳出来和落山的时候都会出现。”
“霞!”这次声音更响了!
没想到,我简单的介绍会让很多孩子记在心里,更没有想到他们马上就学会了运用。看来,我们的确不能低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每当我们面对学生课堂上的困惑,或作文中的不满意时,不要急于去责备学生的无知,怀疑学生的能力,而首先应该反思:我们教了没有?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1-4 18:10 , Processed in 0.2555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