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让我们学会“扫地”——我的“新教育”叙事 雷锋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是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是劳动者”。李大钊也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的求乐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的确,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五月的第一天就是国际劳动节。因此,新教育实验把每月一事的五月主题定为劳动。所有的劳动者都是一首歌,劳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美丽跳动的音符,在和谐社会长河中激起一朵朵斑斓的浪花。
说起扫地,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东汉时有一位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是说做大事与干小事的关系的,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任何伟大的人,都是从会“扫地”这样的小事情做起。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的学生已经远离扫地这样的“小事”。许多学生连削铅笔、穿衣服、整理书包这样的事情都需要父母代劳,甚至有报道说有学生连鸡蛋壳也不会剥。 说到这,我想起前些天班级里发生的事。有这样一个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值日上不知怎么回事,特别有惰性。扫地嫌灰尘大,倒垃圾嫌脏,这事儿班主任好好谈话也说过,火也发过,罚也罚过,但是就是本性难改。每次虽然不敢逃跑,但是同组的人反应他总是笑呵呵在旁边看别人干活,从来不肯弯一下腰,别人让他干什么,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托……每次做值日、大扫除或集体劳动时,他不是悄悄溜走,就是混在人群里偷懒,或者在旁边充当看客。有一次,轮到他倒垃圾,他迟迟不肯去做,最后还是其他两位同学帮忙倒了垃圾。后来,学生跟班主任老师反应了这件事,班主任批评教育他,他还振振有词:“班上这么多人,差我一个又怎么样?况且,我在家里都不做这些事。”还有部分学生在值日时,经常敷衍了事,连地都不会扫,扫不净。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总想着做些什么。于是,我将五月劳动主题和新教育的晨诵联系起来。我想到有许多反映劳动的文学作品,古诗词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宋朝翁卷的《乡村四月》等;现代诗《劳动之歌》、《劳动者》等;关于劳动的名言,高尔基曾经写道:“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我在晨诵课上与学生共同温习这些名篇,让孩子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发现劳动的伟大和劳动的美,爱上劳动。同时还给学生欣赏了劳动号子,布置学生写关于劳动的小作文,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是种美德,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我想让我的学生从“扫地”做起,成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的人;从小事情做起,成为脚踏实地、品德高尚的人。“海不舍小,故能成其大,山不舍土石,故能成其高。”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能言其小,也不能厌其微,而要尽力去做,用心去做,力争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做好、做精致。 我常常在想,除了知识以外,我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如果他们仅仅是考试的机器,那么他们的人格会健全吗?他们的情感会很丰富吗?他们的行为会得当吗?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常常会想到我的学生:都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么你们离开校园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责任的承担,对进取的不懈,对挑战的从容,对事态的隐忍,对所爱的温柔,对敌人的宽容,以及,对更好的自己的无止无尽的追求……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很庆幸自己正在做着叶的事业,滋润着每一朵正欲绽放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