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4|回复: 3

何为“善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08: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为“善待”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孩子站起来不知该怎么回答问题或是回答得很慢的时候,其余的孩子,特别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尖子生马上就会举起手来,甚至会大声高喊:“老师,这道题我会!”然后大多数的我们会很有礼貌性地对那个说话支支吾吾,断断续续的孩子说:“先坐下来好好想一想,听一听别人怎么说。”
看似亲切的关心,实则是隐形的伤害。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甚至是老师特别喜欢这种你争我抢的热闹的课堂画面,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变成了尖子生的专场,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孩子到高年级不爱讲话了,更不喜欢提出问题······这一切的一切,一定有原因的,而我们是否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和改正过。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真的有一种戳中心灵的感觉。我们常说,要教会孩子倾听,这其实是比说更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回想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孩子们不会耐心地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一枝独秀”变成了他们课堂表现的追求。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些优秀教育专家和老师在这方面的教育教学经验,是时候了,而且迫切需要。
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一个男孩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但是过了几秒钟,他仍然没有给出答案。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旁边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个人紧张地看着他,甚至偷偷地告诉他答案,更没有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相反,课堂异常的安静,所有的孩子都在那儿侧耳倾听。在之前,我会把这种课堂氛围称之为“冷场”,然而现在,我会叫它“静悄悄的思考”或者是“善于等待”。很多人都说过要给孩子多几秒的思考时间,然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三五秒非常值得,即使17秒也同样值得等待。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每一个被点名起来的孩子,他是愿意张口说话的。只是在表达之前,他要经历搜寻,组织,关联再运作,他要把零碎的思维片段组织成语言,要和大家沟通,这是需要一定量的时间的,更何况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当我们学会理解,也就学会了尊重,当我们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了,其实就是爱他们的真实表现。
在教学中,我们还会非常疑惑,为什么这个问题孩子们明明不会,却还要装懂;为什么说过很多次作业,考试要独立完成,抄袭现象仍很普遍。那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以不懂为耻。为什么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经历了几年的学校学习教育后会产生这样的根深蒂固的想法呢?这与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育引导或者是教学细节等都有直接关系。
在日本的数学 课堂上,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课上到一半,一个孩子站起来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可不可以说一下。然后全班学生一起回答,请讲。当她表达出自己的困惑时,同学们会问她出了什么问题。结果她就自己到台上去算给全班看,她算给全班看的时候,每算到一小步就会停下来,跟全班核对一下。比如说6×8是48,对不对?全班会回应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几乎不见了。这不正是我们一直积极追求的“学讲方式”吗?这不正是我们强调的“自主学习”吗?如此之简单,却需要老师有放开手的勇气和尊重理解学生的意识。当这个女孩说完自己的困惑后,我们竟惊讶地发现,好多孩子都很开心地说,我也不会,说得坦荡荡,甚至感觉很自然而然,这就是所说的安心的课堂,这也是我们都深知却很容易忽视的——学做真人。
台湾著名教育专家李玉贵老师曾经说过,我觉得全世界最不善于等待的是内地的老师,学生稍微一慢了你们就觉得冷场。我们怕冷场,感觉是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缺陷,其实冷有什么关系?热又有什么好呢?背后反映的还是我们教师中心化,集权化的泛滥。所以,我们要多对孩子说,只要别人讲话,不可以举手。这是对站起来回答的孩子最温暖,最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你的一个“请坐,听别人说。”其实是对他的否定,他得到了一个很差的自我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你剥夺了他自己去克服苦难,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然而这样的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如此的至关重要。
何为善待,善待就是善于等待。做一个善于等待,学会聆听的老师,你的学生也会成为这样安静地听别人讲话的有心人。
发表于 2016-8-12 16: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好了,直入主题,观点鲜明。期待着做一名善待学生的教师,静等花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3 14: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成,以后注意尝试您的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5 2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试着在课堂尝试“善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6:49 , Processed in 0.2633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