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5|回复: 0

随笔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4 14: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邢台县张书造 于 2016-9-4 14:22 编辑

有惩罚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今天办公楼前的滚动字幕打出“热烈欢迎2016级新生入校,美好前程,晏中护行”的标语,黑板报上也写着“热烈欢迎新同学”的大字。
一大早各班学生名单红榜就贴到了办公楼前的展示牌上。7点半就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校门口等待。7点半负责报到接待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服务学生就赶赴各个班级教师做好准备工作。随后学生开始报到。学生按照看榜确定班级,到班级报到,领取宿舍号和床位号到宿舍安排床铺。上午第一节课后,到报到教室了解报道情况,有的班级前面已经没有人了,不过还有个别同学没有报到,老师在等待。有的班级面前还有几个人询问有关情况,负责报到得老师在耐心的解释,有的班级前面还人满为患。仔细想想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来的时间晚,都集中到9点来钟。一方面和工作不熟悉有关。这一届有新的班主任,对工作可能不太熟悉,各个流程的操作不太熟练。感受是任何工作都有生熟之分,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难易,才知道如何才能得心应手。教育也是如此,只有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才能知道各种方法的优劣,才能确定正确的方向。如果畏首畏尾,不去实践,只躺在过去的经验上睡大觉那就在教育改革中落伍。
第二节课上课前一组长汇报一同学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背诵课文,上课后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他不是服务生,现在却没有到教室,不知去向。立即向班主任通报信息。同时感到,已是初二的同学应该懂得请假的道理。他既不像向班主任请假也不向老师请假,竟然不上课,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要知道今天是新生报到的时间,学校内比较混乱,是不是他趁乱跑出去玩了呢?或者他是在逃避语文课呢?心中自然生气,对同学们说要惩罚他一下。等到了下课后其他同学找到了他,他说是一位服务生让他去帮忙。理由还算充分但这绝不是上课的借口,惩罚仍然有效。明确的告诉了改为学生惩罚的办法,该同学表示接受。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到十点钟报到工作结束,家长离校,学生进入教室,班主任开始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中午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列队进入餐厅用餐。
下午继续进行入学教育,重点进行一日常规的教育。各班根据各自情况指定临时班委,进行第一次排桌。分发课本。
晚自习,该位同学在上课时自觉到教室门口,我让他戴上凳子进行学习(外面不黑有灯光和教室一样)。晚上的任务是背诵《桃花源记》的前两段。该位同学背的很认真,背过之后主动找小组长去背。
晚自习后班主任说:书记开会说过了不要体罚学生,这样做不够好。要不让他进教室里去。
其实在观念上,人们已经习惯于赏识教育的优点,习惯于《青少年保护法》,不能体罚学生,甚至还有不能挖苦讽刺侮辱等学生,这样还不够,一句变相体罚便把千罗万象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一旦学生有事,便是不分青红皂白,所有的错都要算到教师头上。老师是弱势群体,所以一方面要强盯着学生的调皮捣蛋甚至无法无天,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教育无方的罪名,更有甚者遭到学生辱骂殴打威胁等等,但社会的评判一股脑说教师有罪和所有的处罚一并栽倒老师身上,而惹是生非的学生“逍遥法外”。老师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这种情况老师敢管教学生吗,敢惩罚甚至体罚学生吗?惩罚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市场。
其实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在赏识教育的同时不要忘了惩罚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一线教师深深体会到,只有赏识教育远远不足于教育好学生。只有赏识教育,学生就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犯了错误不知道,更不要说要承担责任了。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赏识的幸福,也要让学生懂得犯错就要担责的道理,要让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接受必要的惩罚。我们知道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曾经一位很优秀的学生毕业后跟我说过,老师在初中三年里,从来没有说过他。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老师行使自己的批评权甚至惩罚权是很有必要的,包括优秀学生。从此后我便注意对任何一位学生该批评的批评,该惩罚的惩罚。
从理论上说,惩罚也不同于体罚。但人们对这种认识比较模糊。惩罚是指在关爱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惩罚教育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教育方式。
实际上惩罚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私塾的教育少不了惩罚。有人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将来社会上有人教育你的孩子。潜在的意思是说,你不对孩子进行承担责任进行教育或者不惩罚,那么以后会有人教育他惩罚他。同样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没有了惩罚权,将来社会会给犯错的人更大的惩罚。
晚自习后,军虎说,八年级的学生给他反映,我讲的课还好,老师比较厉害,但比不上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用棍子。这种反应充分说明了学生喜欢讲课好的老师,害怕厉害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看老师教育教学的如何优秀,而是看老师能不能把学生管的死看得牢。一般来说成绩考得好的课往往是厉害的老师。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往往成绩不太好,而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老师”往往成绩是最棒的。为什么?只有一条,有的老师心太软,不愿惩罚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怕你了,不是学生不学了而是学生把时间放到厉害老师那一科了。有的老师表象吓人,又有好多惩罚手段,学生自然害怕,所以就千方百计把他这一科学号。不能否认这两种老师都不好或都好。但可以从这样一种稀松平常的现象中看到惩罚的威力。
还是那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7:02 , Processed in 0.2521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