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回复: 0

赠李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0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赠李白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秋之别离之时,两相顾盼,就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是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畅饮狂歌,白白地消磨日子。像您这样狂放不羁的豪迈之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李白和杜甫是大唐星空中最璀璨的两颗明星。韩愈在他的《调张籍》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李杜二人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之高,影响之深。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李白和杜甫二人虽相差11岁,但是两人的交情颇深,同为诗人的他们,经常互赠诗歌,而《赠李白》就是其中的一首。

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投缘,不仅仅是诗歌创作上的相互交流,更多的是政治仕途上的惺惺相惜。同样都是才华横溢,满心抱负,但是却都遭遇小人诬陷,不为统治者赏识,在看透世态炎凉之后,都有遁世隐居或是浪迹天涯的想法。可是那颗为国为民的忧愁之心始终令他们惴惴不安,痛心疾首。

而这首《赠李白》杜甫在头一句就开始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是啊,李白狂放不羁,藐视权贵,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真的是太过狂傲。可是这种“狂”,这种“傲”,真的是恃才傲物?是目中无人?恰恰相反,这种傲骨是不畏权贵,坚持自我的英雄本色。我堂堂七尺男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末句以反诘的口吻,更加突出了李白刚正不阿,飘逸豪放。

结合李白的一生,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一心为国为民,可是到头来,却遭奸人诬陷,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他才借酒消愁,蹉跎日月,甚至产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避世思想。其实这样的怀才不遇何尝不是这首诗的作者杜甫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说他们二人惺惺相惜,因为他们的政治遭遇何其相似。满腹经纶的杜甫在现实的无情摧残下,也“沦为”“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的“醉老头”。难道他们真的向强权政治低头了吗?真的丧失理想和斗志了吗?实则不然,虽然为自己,为同伴的遭遇扼腕叹息,但是仍是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壮士!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6:27 , Processed in 0.2446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