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回复: 0

秋日的离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2 07: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日的离别


秋天是离别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瑟瑟秋风,满地枯黄,这凄惨的景色本就令人伤感,如果这时又逢离别之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人们常说,文人墨客易多愁善感,与亲人赏月会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慨;与友旧地重游会有“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的感伤;独立登高也会道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这些或淡或浓的忧愁给萧瑟的秋日又蒙上一层灰色,好在心中有诗,伴着那抹桂香,我又再一次品味诗词的清芬,感受别离时的那份愁、苦、无奈和期望。

婉约派的柳永是个颇具争议的词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他的代表作,在多愁的秋日品读这样一首令人断肠的惜别之作,更能深切地体会那份依依不舍与万般柔情。也许此诗描绘的意境,传达的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些遥远,一时很难理解。但诗词的品读不是一字一句地准确翻译,而是缭绕在口中的余音袅袅。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这一幕幕犹如电影画面般向人们展示了如此伤心欲绝的场面。最令人动容的是两位有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深意切,依依难舍。联想到自己与亲人,与友人离别时分的心情竟有些许相似,情到深入,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那份难舍难分,那份牵肠挂肚,也许一个眼神,一个背影都足以让人泪流满面。所以在最后诗人只能借酒消愁,麻痹对情人的那份思念,酒醒岸边,心如死灰,当时想说却不知如何开口,现在便纵有千种风情,你早已不在身边。后面几句直抒胸臆的告白真得是“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这样的艺术表现书法,这份真情实意,这般孤苦惆怅,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柳永的愁有种“有苦难言”之感,李白的“愁”则更多的是一种愤懑和不满。我们都知道李白的文采是“笔底烟花传海国,袖中诗句落吴船。”酒入豪肠,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就是这样的才华横溢,满心抱负的有志青年也会遭到奸人的诬蔑,皇帝的冷遇,郁郁寡欢,在与友人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开怀畅饮,但谁想却是愁上加愁,无处排遣,这份不甘、不满、不快怎能烟消云散,也曾想浪迹天涯,不问尘世,但壮志未酬,不能安然地放下一切,所以明早只能散发弄扁舟,图一时之清静,寻心中那片安宁。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圣人向来是寂寞的。但幸好上天怜悯,让狂妄不羁的李白遇到了同样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杜甫。这两位大诗人一相遇,整个大唐的星空便亮了。他们评文论诗,借古评今,同为天下忧,也为彼此的遭遇感喟。在这首《赠李白》中,杜甫却规劝李白应该老老实实,炼丹求仙,纵使你心雄万夫,有济世之才,也不是落个如此下场?!但这真是杜甫的心里话吗?了解他们品性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扼腕之情,愤懑之情,杜甫的感慨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飞扬跋扈为谁雄?”——当世之雄,舍你而谁?!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今日读诗,仍有此番感受。读诗就是一种修养,诗的修养是艺术的修养,诗的情感是宗教的情感。在读诗中,学会拥有诗人的情操,温柔敦厚,细品人生。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1-4 17:57 , Processed in 0.2372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