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0|回复: 21

二道学校2016秋第八期业务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9 09: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费心思不如留些空间
——关于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  何正龙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十分周到,往往导得过多、过细。请看一位教师教“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的教学片段:
出示例题: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花瓶。每个花瓶的单价是x元,这一天卖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师指名读题,出示直观图。(略)
师:每个花瓶的单价是多少元?生:x元。师:上午卖出几个花瓶?生:3个。师:那上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生:3个x元。生:3x元。师:下午卖出几个花瓶?生:4个。师:那下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生:4个x元。生:4x元。师:这一天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生:3X+ 4X元。师:3X和4x各表示几个X?一共是几个X?生:3X表示3个x,4X表示4个X,一共是7个X。师:那么3x+ 4X就是( )个X,7个X可以写成。生:3x+ 4X是7个x,7个x可以写成7X。板书:3x+4x=(3+4)x=7x。师:思考上面的计算过程,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运算规律?生:运用了乘法分配率。师:小结:根据运算意义,这里的3X+4X是3个x加4个X,结果是7个X,也就是7X。
这种设计就理解和把握教材而言,应当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也是明显的。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主宰了课堂和学习,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学生跟着教师跑,缺乏主动性。这种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性特点,掩盖了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和思维碰撞,僵化了鲜活的学情。
2.不利于面向全体。由于学生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总有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而另一部分学生还在思考,而教师又不可能等到全班学生都想好以后再作交流。结果是中差等学生还没想好,就开始讨论,他们只能停下来,听别人说。于是就形成了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唱配角,学困生当群众演员的局面。一节课下来,学困生没有一个问题能解决掉,当然是学习难越来越多,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3.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教学内容分析得过细,提出的问题过小,思维距离很短,缺少思维训练,这固然能使学生易于应答,可以保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但也造成了许多失落,如活跃的想象,模糊的体验,会心的沟通,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等,淡化了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同样是教学这一节内容,在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
出示情境:一位商店老板上午卖出了3个花瓶,下午卖出了4个花瓶。晚上回家不会记账,你能帮他把这一天的收入记住吗?花瓶(个1。上午:3个。下午:4个。学生思考,讨论。生l:我觉得可以列表式记账。生2:我觉得这样只是记住花瓶个数,不能表示出总收入是多少。所以我认为用未知数x来表示每一个花瓶的元数,这一天的收入就是(3+4)X元。生3:这样表示很好,可还是不简单易记。我认为用7x元表示更简洁。因为上午3个+下午4个,共7个花瓶,就是7X元。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点。3X+4X=7x其实这里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3x+4zx=(3+4)x:7x。际们说对吗?边说边上黑板写)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这里教师只提一个问域很宽、解距较长、思维度较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其特点是很明显的。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发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必须经过深入思考,在答问时,展示的是自己理解、感悟的过程,训练的是思维、表达的能力。且利用面向全体学生,较长时间的思考,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也为中差生感悟知识点,哪怕是一点儿,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这样使他们也有所得,而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一无所获。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到好处。教师都明白教要服务于学,但导得太多,学生就只能依赖教师的导而按部就班地展开学习。离开了导,学生就无法学,教就变成了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了。主导作用发挥得太少,就变成了放鸭式教学。只有当学生在向教师指定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或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够时,教师的引导、指点才显得十分必要,这时“教”才真正为“学”服务了。
第三,突出了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数学学科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单一的行为,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强调数学文化对个体的塑造,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去感悟美,表达美,这正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养。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少点设计,多点空间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要将陈旧的“呈现——接受”模式改变为“诱导——探索——发现”模式,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的能力?②学生是否已初步了解新知的内容,掌握程度可能是多少?③哪些新知学生需要点拨与引导?从而预设教学活动。第三,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果评课看重的是教师的表演,求表面的热闹,注意的是面面俱到、讲深讲透,那教师还不如照“案”宣科,按图索骥,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就很难深入。
来源:何正龙. 花费心思不如留些空间.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8).

发表于 2016-12-19 1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完我受益了。首先,我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要将陈旧的“呈现——接受”模式改变为“诱导——探索——发现”模式,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其次,要加强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我觉得还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果评课看重的是教师的表演,求表面的热闹,注意的是面面俱到、讲深讲透,课堂教学效率不会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2: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本次学习,我总结如下几点收获:
1、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3、要加强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本次学习,我总结如下几点收获:
1、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3、要加强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3: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4: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一道例题,两位老师的设计却截然不同,两种设计的优点不足各不同,第一种设计看似很完美,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按着老师的思路,头头是道,一问一答,看表面现象效果很好,可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开发,第二种设计却克服了这个缺点,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提倡的就是这种教育理念,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意识的新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4: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一道例题,两位老师的设计却截然不同,两种设计的优点不足各不同,第一种设计看似很完美,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按着老师的思路,头头是道,一问一答,看表面现象效果很好,可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开发,第二种设计却克服了这个缺点,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提倡的就是这种教育理念,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意识的新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2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0 0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精炼课堂的提问艺术
人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2. 探究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们分组围坐在一起,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像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声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或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则是合作的分工和意图都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In my opinion, I think ... 一些很有条理性的回答。我们不禁自问:这样的合作有效吗?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3. 适时监控课堂活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具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一定会在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的。当然,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不能排除学生恶作剧的开演。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给学生提了问题或者布置任务后,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的、持续的监控显得及时和重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或个别提醒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这样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任务顺利进行。
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当教师走到他们身边时,他们有时却会向教师大胆求教。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对教学过程的持续、有效的监控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教学时要留有余地,留下空间,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少点设计,多点空间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要将陈旧的“呈现——接受”模式改变为“诱导——探索——发现”模式,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的能力?②学生是否已初步了解新知的内容,掌握程度可能是多少?③哪些新知学生需要点拨与引导?从而预设教学活动。第三,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果评课看重的是教师的表演,求表面的热闹,注意的是面面俱到、讲深讲透,那教师还不如照“案”宣科,按图索骥,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就很难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1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1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国著名盲乐师师旷在劝国君晋平公时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平公曰:“善哉!” 国君都赞同盲乐师师旷的观点,何况我们这些新时代的人师呢?如果不读书、不学习,我们的大脑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我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我要每一天都阳光的、信心满满的生活在我的孩子们中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1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操作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那课堂会更精彩。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是一种难求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也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因此有必要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刺激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首先要有意设置障碍,启发学生“于无疑”,从问题入手,引起悬念,意欲让学生寻觅问题的“归宿”和“落脚点”。其次,待到学生思绪波澜起伏、有了疑难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议论,获得初步的释疑能力。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获得圆满的答案。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1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黑板、挂图、标本、文字教科书等传统媒体以外,还应积极采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电影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学媒体。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一方面,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因为它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的形象认识,去取获知识,不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从而使知识易于转向具体实际化,也易于转向抽象概念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6:47 , Processed in 0.3096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