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 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22:创新,教出个性
23:坚持个性备课
24: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
25:养成“问课”的习惯
26:拥有教学的勇气
27:重视目标性教学
28:细化你的课堂
29: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30:面带微笑进教室
31:上课要有激情
32: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33: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34: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35:追求课堂的简约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二 创新,教出个性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教师对问题的理解独到、有建设性或前瞻性,能挖掘多问、多变、多解、巧解、错解的途径,找到抽象问题的实质或模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2、教师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创造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正确对待和引导"偏门"、"钻牛角尖"的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各种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易于被学生认同、接受、喜欢,这样学生才能快速吸收、记忆、联想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4、教学设计要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该重点思考设计什么方案,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算途径来实现,让学生置于主体中,找到多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5、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应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将现在科学前沿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古今的社会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清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一个博学的老师面前激发无穷的创新渴望。 6、善于发现和积累创新题型,把握创新题型的实质和关键。创新题型都具有它的特点,关键是弄清楚"新"在哪里,如情景新、形式新、立意新、组合新等。不管是哪种新,都是围绕某些知识而展开,其实质和关键都是一引起知识的变化和拓展,通过破解"新"的表述,弄清"旧"的原理,从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三 坚持个性化备课 教学的成功,85%源于课前的预设。 ——中国特级教师 靳家彦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是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战略"策划,"战术"酝酿,是课堂运筹帷幄,决定学生万里发展的冲锋号。纵观所有成功的课堂,皆缘于课前有效的预设,折射出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备课打拼。纵观所有成功的教师,无不慨叹于他能长久坚持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备课。 一个精彩的课堂,其功夫在课前,在课外。"为了上好一节课,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绝不是神话。备课是教育者永远不能马虎对待的事情。 备课,首先要"备"中有"人"。先"备"好自己。这需要先有"养兵千日"的心态,有"处处是准备之地,时时是准备之是"的心境,然后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时刻准备着",唯其如此,才能收获用兵一时的精彩,再就是要备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每一个学生都是实实在在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个性,并在不断地发展着。所以,我们应充分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天赋资质、兴趣爱好、学习心理、接受能力等等,"对学生实际状况和发展可能性"有充分的把握,并由此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学习之所需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可整齐划一,更不能一刀切。 备课,还要"备"中有"物"。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千挑万选,选择最合适的,切不可胡乱地"拿来"。教具、课件,都要"花上选花"。课堂上如何呈现,如何调用,必须成竹在胸,有备而去。备课,还得预先在大脑里"预演"课堂,展示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到时才不至于"慌不择路",长期如此的准备,不但能有效地驾驭课堂,而且能积极催生课堂的精彩生成。 影响教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五 养成"问课"的习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王绍番 "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探索,一种回顾。只有"问",才能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才能发现自身之不足,从而找到快捷的前进之路。 作为教育者,"问课"是一种最基本的专业成长方式。通过"问课",我们可以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现象(尤其是教学细节)抓住教学中的成功与教训的痕迹,感觉到预案设计的变化,更能捕捉到瞬间闪现的生成因素,从而探讨、发现自我教学上的一些规律。 但是,"问课"不能只是课后"问","课前问"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针对个人发展的实际,学生现有认知和学习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特点等等方面问问自己。如"教什么"?"怎么样上课"?"为什么这么样上课?""应该怎么样上好这堂课"?"还可以怎么样上这堂课?""这样上是不是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能会有哪些突发性事件,该如何调控?"如此等等。这样三思而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目标达成度才高。 "问课",所"问"的对象很多。如问学生,从问中了解学生现有状况,从问中观照自己曾经的教学情况,问同行,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与其坦诚交流,获取有用的信息。当然,还有问教材、问家长等等。其中,"问"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它包括面对面的对话,发放问卷,书信,电话交流,发短信和电子邮件等。 "问课",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一种谦逊、一种追求真实、摒弃浮躁,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种敢于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八 细化你的课堂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 如何细心打造细节美的课堂,这是个系统工程问题。因为从时间来看,课堂教学时间虽只有40多分钟,但每一分一秒都可以是一个节点,都隐含或生成着细节,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流程中的动态生成等。下面,我们仅由课堂教学开端--教学过程--教学结束三个阶段来看课堂细节如何制约并影响着课堂教学进程和成效,从中可以窥出雕琢课堂细节之重要。 "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教学上的细节是教师最无意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最内心的情感,是不需要思考的行为,反映出了最真实的思想,是一个人的习惯性的行为反映出的素养,它与大环节不同,大环节往往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小细节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节点,说的形象些,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抹星逝,也如狂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教学细节有时候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成为教学难点的破解点,学习习惯的矫正点,素质培养的落脚点。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见功力,精美的课堂来自精美的细节。 案例分析: 细化我们的课堂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真切地关注教学开端的细节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功在课前,其一备课充分,其二课前安排。教师准备:自做教具、课件、挂图、小黑板及板书内容,出示的先后顺序。一切细节之处,看似可有可无,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时间,教学的效率,教学的质量。相反,有引起教师铃响时才从自己的办公室起身,匆匆整理自己的教学用品,偶遇情绪欠佳,进入教室,把自己的教学物品重重砸在讲桌上,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生气了,于是一节课学生胆战心惊,哪里还谈得上认真听讲。如果随意丢在讲桌,则给学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给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了很不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课本、作业、文具摆放从不提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潜移默化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 教师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和学生互致问候,但是有些时候需要教师先扫视一遍教室的学生,如果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则灵活处理。互致问候时,语气就上扬而且带着朝气,通过能感染学生上课的情绪。一般会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候,老师好!如果老师先向学生问候:同学们上午(下午)好!问候的时候并加上微微向前弯腰约二三十度,这样的感觉会更好。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礼议的身教。长此,学生必定也会如此尊重师长。 这些事儿虽小,好像无关大体一样,与课程改革似乎也搭不上边儿,但谁又能否定它的作用和影响呢。如果新课程改革不建筑在这引起行为习惯之上,怎么能算是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呢?怎么能算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呢?怎么能算是对话合作交流的课堂呢? 二、切实地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关注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随机细节的气把握上。关注细节、捕捉细节并加以分析和推理,使少年包拯成为破案高手,屡建奇功。不经意或者随机出现的细节,处理好了,通常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说明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注重课后信息反馈的细节 优秀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抓好教学细节,注重教学实效外,还要注意课后的反馈。教学的成功与否可通过咨询、通过作业、通过实践操作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信息反馈中弥补课堂教学时的不足,得以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追究、补过。课后的信息反馈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扎扎实实。如学生的错题需要订正,对订正符号的要求本来也属作业格式,但是对作业订正符号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注意。通常学生对错题的处理都是大笔一挥,把错题一涂或一个大圈,这样不但作业不美观,而且习惯不好,也不利于学生对错的特别注意。如果能要求学生在本次作业的后面写上"订正"二字,同时将正确的解答过程书写出来,教师及时复批。这样做,一来能使作业更加整洁,二来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以后翻看作业本时对错题特别注意,从而加深印象。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一 上课要有激情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分析: 教师没有激情,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上没有激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充分备课,保证激情 备好课是一种态度,态度就是一种能力。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或"化废为宝"、或"点石成金"。教师对教村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 二、精思巧问,迸出激情 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了。但是,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不能把学生的无序的问题,甚至有时看上去无理的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就很难驾双课堂。孙绍振先生说:"一个教师要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就得有本领把学生的想像引领到科学理性以外的美的天地中去。"这就是精思巧问的魅力,它能使教师的激情四溅,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成为你的主人。"让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堂课都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热切的动作激励学生。有了师生的激情,就足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师生激情,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会在课堂上奏响。 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三 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犁,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学生能提出疑问,就会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若不断地提出探索问题,就会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彼岸。 ——著名特级教师 赵景瑞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预设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总是和解决总是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预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意以下问题: 一、不要让片面的理解局限了问题情境的范围。有些教师认为问题情境就是生活情境,所以很多时候去寻找生活原型,但常常事倍功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但问题情境不等同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的情境可以是生活中有的,也可以是童话虚拟的。还可以直接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动态生成的。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问题本身能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直接的外部诱惑力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不能忽视对问题情境内涵的关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是否隐含着数学内涵这些方面关注得还不够深入。有些课上的问题情境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但真正有思考价值,体现数学本原问题的问题情境也是欠缺的。我们知道新教材在提供现实背景,创设数学情境后,一般不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模型,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五 追求课堂的简约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莎士比亚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简约课堂必将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学生认知、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传递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平台,理应体现、发扬、崇尚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应该过一种简约、轻松而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目前许多教师理解的缺少泶科特征的肤浅与快乐。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教育最大价值所在正是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学生只有体验到思考带来的愉悦,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简约课堂是教育本性的表征,因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完成人类发展成果的个体继承,这本身就是实现历史的简化。简化既是教育的本质规定,贯穿教育过程始终,这就表明教育固有艺术化的需要。教育的简化,是学习可以成为审美享受的重要根据,因为最大简化性和足够的刺激性,是人的审美永无平息的矛盾要求。教育的简化有三级水平。一是教育内容的简化;二是教育基本方法的简化;三是教育过程细节的简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优化教育的内容,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要求教师善于选择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考虑学习者单位时间内的记忆特点、识记能力等因素,浓缩大量的学习材料,方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与结构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要求教师课堂用语要简练,争取没有"口头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 其实,简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教者独特的匠心。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深刻认识。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解放,把自己从烦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有"闲暇"去琢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