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4|回复: 17

二道学校2017年秋季业务学习第五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4 13: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夹信子二道学校 于 2017-12-18 10:56 编辑

怎么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

01

日常备课时,一般情况老师们会从教参上把目标原封不动抄写下来或者很随意地设定。有一位语文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是这样写的。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第一个目标用语模糊不清,“把握”指的是什么具体要求,不甚明了,“体会”是内化的过程,没有外显的表现,两者显得“很假”;第二个目标“培养……能力”如同在写课程标准,显得“很大”;第三个目标很不明确,读者误以为要通过一节课学习对所有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显得“很虚”。如何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呢?

02


一、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少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即便教师做了,学生方面“会不会”、“能不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如《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样修改: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有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学生能“结合文中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学生能“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说写一段话”等等。这样的修订,用语明确,易于把握,更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实效,避免给课堂教学带来随意性。

03

   二、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如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可以为:
(1)识记7个生字 “蚱、嗡、啃、樱、蚌、嘟、倭、瓢”,了解方言“倭瓜”所指植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快乐的语段。
(3)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愿望。
这样的表述目标可操作性强:“识记7个生字”指向性明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清晰明了,利于操作和检测。
再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有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操作性很强。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部分词语能说出意思。②读通课文,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村庄美丽及消失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③发挥想象,围绕“我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写几句话,说明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应该多采用确定的可以测量的语词表述,少用“揣摩”、“掌握”、“体验”等不便操作和教师观察测量的语词,即使必须使用时,也尽量与可操作的语词结合起来。
发表于 2017-11-29 09: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5 0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4 0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2: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教学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应该多采用确定的可以测量的语词表述,少用“揣摩”、“掌握”、“体验”等不便操作和教师观察测量的语词,即使必须使用时,也尽量与可操作的语词结合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4: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6 13: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7 08: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知识点目标的保证体系、是措施和方法。用什么手段达到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的内容,情感态度目标一般不用具体展开。还是把知识体系讲清楚,本课在体系中的地位、重要性、前后知识的衔接,把握,理解、了解、认识、熟悉掌握、理解掌握、运用等有区别的准确地运用在知识技能目标上,是教师对大纲、教材的把握的具体显现。当然,这些只是教案的标识,学生并不清楚,教师也不说出来,但是,课后是否“达标”,是可以凭此评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向,关系着教学过程的成败,也决定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资源的利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则,就像海洋中迷航的轮船,偏离了自己的航线,甚至会背道而驰;那么,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必须紧扣教材、课标和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9 1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应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为使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变得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要列举出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这样就避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性。但有时,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参加一两次教育活动以后便能立竿见影。作为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将出现什么变,这种情况在品德教育方面尤为明显。那么,教师又该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能克服上面两种方法的不足呢?艾斯纳“表现性目标”理论则弥补了这种不足。表现性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确切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这里须着重补充说明,这种表现性目标陈述法,只能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可能的补充,教师千万不能依赖,太看中这种目标,否则会导致教师在陈述目标时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的,那将使一切使用新方法的改革徒劳无功,陈述教学目标也将大没有必要了,从而使所谓的“目标教学”徒具形式而已。了解了以上几种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后,我们该如何去应用呢?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更为合理、具体、可行呢?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能力、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应用与综合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9 13: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2 0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6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6 08: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学生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6 09: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即便教师做了,学生方面“会不会”、“能不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2-29 09:56 , Processed in 0.3172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