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文节选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辉姑娘
她从小父母离异,她跟母亲生活,母亲再婚后生了个小弟弟,外公外婆古稀之年方得外孙,自是十分金贵。
她考大学的那年夏天,某个傍晚,她抱着弟弟坐在阳台上乘凉,一手拿着英语书背单词,一手抓着弟弟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膝盖,还不停叮嘱他:“老实坐着,再等一下妈妈就拿刨冰回来吃了。”三岁的小男孩正是好奇好动的年龄,哪里听她的?趁她不注意用力一挣,想往外冲却力道没掌握好,头撞在地上,哭了一声,然后就没动静了。
她吓得赶紧扑过去喊弟弟的名字,外公和外婆先听到声音出来,外公见状,二话没说先给了她一个耳光。她被打蒙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但那并不是她最难过的一瞬间。母亲和继父后来也跑出来,母亲在弟弟身边跪下了,一边哭天抹泪一边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
她打了个寒战,那是多么难忘的一眼。她从来没有在亲人眼中看到那样的眼神,冰冷,仇恨,和……一种类似恨不得她去死的东西。还好弟弟没有大碍,只是头上缝了几针。她后来为此又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毒打,但是从头至尾,她没有哭出一声。
她后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那大学所在的繁华城市。整整十五年,再没回过那个家。她进了一家外企,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还自学了意大利语和法语,工作十分努力,颇得老板赏识,终于升到副总的位置。买了车和房,还嫁了一个英俊的澳洲男人做老公,活得滋润潇洒。
母亲打来电话,言辞恳切劝她回家。她考虑再三,终于同意了。她完全是“衣锦还乡”的气场。“我是抱着施舍的心踏上回程的。”她对朋友说。
回去以后,她才发现,外公外婆早已去世了,继父和母亲近似卑微地笑着,唤着她的小名。弟弟上着一所职高,学习不太好,见了她怯怯地叫姐姐。她看着这个家,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么多年,她从没觉得职场上什么是艰难的,同事都觉得奇怪,从不见她喊加班苦或累。只因她一直觉得,没有什么会比曾经那些往事更难以忍受。
她是怨他们的,怨了十五年。可那个瞬间,她居然发现,自己不怨了。
那个下午,她坐在阳台上,陪着母亲聊这些年经历的故事。她靠在她的肩膀,看她拿下老花镜擦眼泪,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只觉得心中平静无比,安详喜乐。
有过最深刻的怨恨,与最耀眼的成功,所以宽容和原谅,也更加深刻。有一位电视剧投资人给我讲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他说那时他初入此行,一腔热血做了几次投资,却赔得一塌糊涂,被人追债。这时一位编剧找到他,是个新入行的大学生,写出本子,声称希望他能读一下,给些意见,当然如果能卖掉就最好了。他一读居然十分惊艳。剧情跌宕,趣味横生。他凭多年经验暗暗判定,绝对是部可以大卖的好剧。但他当时穷困潦倒,根本无力支付任何费用。
在把本子还给大学生之前,他心中一动,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一件事。他把剧本复印了,然后对那大学生说:“还是写得不够好,回去再磨炼磨炼吧。”大学生千恩万谢地走了,他转身就拿着这个剧本开始四处找投资,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这个精彩的剧本,居然真的被他拉到了一大笔钱,随即是筹措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开拍。
这部电视剧最终狠狠火了一把,投资人大赚一笔,还清了所有债务。自始至终都没有人追究 他的责任,那名学生也保持着沉默,可是投资人的心里却就此打下了沉重的心结。这心结让他寝食难安。
投资人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并没有去找学生道歉,而是利用各种关系去购买学生的新剧本,并努力将剧本推荐给好的制作人,又在幕后竭力推动拍摄与宣传。果然,几部剧投拍下来,学生已在圈子里炙手可热,名利双收。
投资人这才找到学生,诚恳承认当年的错误与不得已,给出丰厚的补偿,并承诺如果需要,自己甚至可以当众道歉。此刻已是当红编剧的学生表现得十分宽容,微笑着说您真的不必这样,此事我早已不放在心上。两人促膝长谈,居然成为朋友,并商讨全新合作。
事后有人问投资人,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当年如果他愿意拿出一笔补偿给学生,不是更加简单直接?投资人说:如果那时我去道歉,他即使接受,心中也必然纠结难平。此刻他是成功人士。作为人生赢家,气度自然不一样——看得开,见识广,过往烦扰已如浮云掠日,不过尔尔。这时再登门表达歉意,他所回应的,才是真正的放下和不计较。而对于我来说,看到这样的他,我也才会真正地放下。
人人有资格放弃,却并不是都有资格放下。
放弃是一种遗忘,在无力改变现实的面前,所选择的不得已而为之。放下却不是放弃,是自由选择对自己的救赎,发自内心的解脱与释放。
受过伤的人,在卑微岁月里学会的不是沉沦和颓丧,而是聪明而合理地转化势能,无所畏惧,迅速成长,让自己的生活获得炫目光彩。只有胜利者,在重新面对不堪往事时,才会有能力露出一个淡然的微笑,说一句:都过去了,都原谅了,都放下了。
因为强大,才有资格放下。 读后偶感:成长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
父亲是文革期间的高中生,恢复高考后没有考上大学,在村里宣传队,农闲时在村里扫盲班当代课教师,后来因擅长写写写画画,略懂吹拉弹唱,文化程度尚可,被招工进入乡镇供销社。父亲在高中时代的老师大部分是因出身不好,被下放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些老师知识面很宽,爱好广泛,酷爱读书,所以父亲在很多方面均有涉猎,也非常喜欢读书。他自己也藏了不少书,为了防止我看小说影响学习,把木箱子锁的严严实实的,但是我总会想办法偷几本书看,现在想来,父亲不是不知道我在偷书看,目的是限制无节制地我看书。 父亲对我期望值很高,希望我能替他完成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年幼时只要父亲有空,就和我说考大学是最重要的事。有一次,父亲又在吃饭时,训导我一定多读书,一定考大学!我忍不住问父亲:读书到底有啥用?很多考上大学的人,还不是带着眼镜下庄户地?父亲被噎住了,憋得脖子都红了:考上大学就是为了得到很多东西,知道吧?我吓得狂点头说:我知道了爸爸!父亲气得喝起了闷酒。 93年乡镇供销社解体,父亲承包了个批发部,经营的也不是特别好,后来放弃了,又有过几次创业,都不是很成功,那时我正读高中,也是家里最拮据的几年,为了省那三块钱的车费,读高中的几年,从老家到学校70多里地,绝大部分是骑自行车往返。或许就是因为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和自己对生活的不甘,咬着牙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参加工作以后,自己也算是比较努力,但是很多年活的很累,很挣扎,说真的,活的很不幸福。 后来父亲退休了,我也结婚生子,家境慢慢好转起来,父亲也变化了很多,每次爷俩坐在一起,父亲总是把话题转到:好好工作,对得住工作,对得住对你好的人,对得住培养你的人;现在你们俩口子,工作稳定,工资也不低了,有车有房了,把小家庭经营好,把孩子培养好,得学会知足........ 父亲的话点悟了我。很多时候,是自己走着走着把自己走丢了,自己很多方面也是很不成熟,很多时候自己就像阿甘一样呆呆向前冲,难免很多事情做地很生涩,多次挣扎之后,告诉自己:别人多年以后,或许能接受我的年轻与鲁莽,但是绝对会不接受我的不善良。只要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只要守住自己,一切都不会走的太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口的杯子,只要自己不盯着别人的缺口去看,这个杯子就是完整的,学会换个角度去看人。学会与人为善,学会于己为善,学会宽容,有一颗善待他人之心。与人有路,于己有退路。真正的涵养就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去沉淀自己的内心,与人相处,有些事易忍,勿怒,需让,勿究。、 在生活中学会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思考,好心情来自与好涵养,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自然是就会:安然,自然;豁然,悠然。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拥抱,最长的距离是漠然的擦肩而过,最看不见的距离是包容,和对过往的放下。 随着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初衷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慢慢地也就释然了,成长的目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读的书越多,放下的也就越多,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放下什么,去放下愤怒、纠结、狭隘、挑剔、指责、悲观、沮丧;放下肤浅、短视;放下无知、干扰,学习的真谛不是为了加法,而是为了减法,成长的真谛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岁月,会沉淀过往;流年,会斑驳记忆。读书越多,思考越多,放下的就越多,行走的脚步就会越走越轻松,心越走就越丰盈,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越做越多,成长就会越来越快。学会悦纳,这是一种生活豁达的坦然;学会放下,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悦纳,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年轻人成熟的标志,如果有可能,我们尽可能活的优雅一点儿。 偶尔闲暇,端起茶,相视一笑,一切皆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