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回复: 0

如何正确培养幼儿的规则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7 13: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岁,温柔而坚定的制定规则

      3岁以后,孩子开始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接触到了更多的规则,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过程。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则,应该怎样处理矛盾才能不被惩罚。

接触到陌生的人或者环境的时候,他们会观察和尝试各种行为,并通过了解行为的后果,来判定规则的边界。爸妈可能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太淘气了,总是要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故意做一些坏事。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

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有助于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孩子才能逐渐将规则内化,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有些爸妈,经常一时心急,就噼里啪啦给宝宝一顿训。训过之后又觉得愧疚,再加倍补偿宝宝,这样的教养方法往往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也会变得情绪反复起来。还有些隔代教的家庭,爸妈和爷爷奶奶的规则执行标准往往不一致,也容易造成孩子找不到规则的真正边界,而成为“两面派”。

       在坚持规则的过程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失控,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大,甚至是采取体罚等方式。这都属于负强化,最后只会让孩子发现,扔东西是可以引起妈妈的一系列反应。别忘了,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父母也会是探索对象。

所以,制定规则的界限,父母需要既温柔又坚定。这个阶段,孩子仍然处于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的几率会比较大,父母需要帮助宝宝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
温馨提示: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为。
2、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在孩子在学会独立走路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开始为孩子设立简单的规则了。但是因为孩子尚小,在规则建立时,父母需要灵活应对,不要为了规则而规则,更不要对孩子“暴力执行”。


下面是几点小建议,希望在建立规则时有所帮助:

一、规则少而执行力强,不要为了规则而规则

太多的限制会影响孩子的体能,认知的发展,会慢慢抹杀他们想要探索世界的欲望。规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坐到餐椅上是为了更好的吃饭,如果坐小椅子也能好好吃饭,那大可不必拘泥于餐椅这个死规定。要明白,真正的规则是好好吃饭。

二、规则始终一致

当你们明白规则是什么,并为什么制定这个规则之后,那所有的看护人应当在任何时候都执行这个规则,并且要温柔和坚定的执行。

三、少说多做

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成人的世界也有很多规则,让我们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希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好吃懒动;希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就应该努力。

     
       在培养孩子规则感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内化成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质。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5-2 21:59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