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黔中学201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走读班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字词积累——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据史籍《姓氏寻源》、《汉书·匈奴传》的记载, chán于氏源自少数民族匈奴。匈奴民族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裔,名叫淳维。
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 cēncī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③ hǎ达是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
④讲到伤心处,他禁不住 shàn然泪下。
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0分)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③《渔家傲》千嶂里, 。
人不寐, 。
④《浣溪沙》 ,松间沙路净无泥。
⑤《周庄水韵》细细谛听, ,如诉如泣,
裹着万般柔情, 。
3.篇段积累——默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山庄》的颔联和颈联(4分)
, 。
, 。
4. 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解答后面问题。(4分)
元末明初,有一部小说,描写了108位英雄,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穷,抗拒官府,造反起义。
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
小说的名字是 。
②请你写出小说中任意一个人物的名字,并写出他的性格特征。
名字是: ,他的性格特征是 。
5.语言运用——在下面句子中的空格序号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为什么叫做“青色的海” □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
6.语言运用——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4分)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
二、阅读(50分)(一)桂花雨(12分)
①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②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③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⑤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⑥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⑦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⑧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7. 请简要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
8.本文两次出现“浸”,你怎样理解“浸”字的含义。(3分)
答:
9.怎样理解⑥段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答:
10.第②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喜欢桂花的香,而要先写不喜欢桂花树的姿态和花?
答:
(二)自然之道(12分)
①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②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③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龟巢,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⑤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着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⑥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很快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⑦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⑧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⑨“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⑩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摘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⑾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已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⑿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2. 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3分)
答:
13.下列选项中关于课文标题 “自然之道”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因为它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B.要爱护和保护小海龟,要谴责海鸟那种残暴的行为。
C.让万物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成长、存在、消失。
D.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像文章中的人们一样,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会办成坏事。
1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3分)
答:
(三)水壶伊尹(12分)
①我在贵州自助游,走到一处村庄附近,在路边遇到一个苗族女孩,十一二岁的样子,个头不高,花布裤子,黑布鞋,怀里抱着一只毛羽斑斓的锦鸡,长长的尾羽垂到地面。
②我正坐在路边休息,女孩见我对她怀中的锦鸡感兴趣,也坐到我身旁,用半生的汉语告诉我,锦鸡是她和弟弟一起从山上抓来的,已经养了好几天。聊了一会儿,我从包里掏出一包饼干与女孩分享,可她摇头拒绝,只盯着我的一身户外装备。女孩和我商量,能不能用她怀里的锦鸡换我手中的那只水壶。她原本想去集市上卖掉这只锦鸡,可她更喜欢我的橙色水壶。
③女孩告诉我,她已经不上学了,但她还有个弟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翻山越岭走好几里路,去离家最近的一所小学读书。弟弟带着午饭,不过他没有水壶,有时路上口渴了,就只能在山溪里掬一捧水喝。
④那溪水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甘洌纯净。山溪从一片麦田里流过,里面有化肥,还有牛粪,人走到累时,洗洗脸或洗洗脚还可以,如果当饮用水,确实不卫生。
⑤ 等女孩说完,我将那只水壶递给女孩,作为交换,锦鸡卧到了我的怀里。我相信交换是比馈赠更有尊严的事情。女孩这才开心地和我共享那包饼干,吃完饼干,我要出发了,女孩也要回村里,她向我挥手告别,怀抱着那只水壶,一蹦一跳,消失在山路上。
⑥我走向山林边缘,将锦鸡放归山林。那只锦鸡可能在怀抱里待得太久,腿有些麻木,它在地上挣扎了几下,才往山林里飞奔而去。
⑦经过那片村庄时,正午的村庄很安静,我想,女孩此刻一定在家将水壶擦拭如新,等她弟弟放学归来,姐弟俩眼神里的欣喜一定是相同的吧?以后,女孩弟弟的上学之途会有一个水壶相伴,里面盛放的清水就如同姐姐给他的爱,那样满,那样甜。
⑧经常出门玩,我有好几个水壶,色彩悦目的、材质轻便的、保温时间超长的,但没有哪只水壶能给我留下这般清晰的记忆,因为它有爱的色彩与温度。
15.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6.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17.请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的女孩和“我”的评价。(3分)
①女孩:
②“我”:
18.本文以“水壶”为题,有哪些作用?(3分)
(四)小石潭记 柳宗元(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为坻: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1.读了本文,你从柳宗元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答:
(五)游山西村 陆游(4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dw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分)
2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有一外国友人即将来遵义游玩,请你参与到筹划小组来,向他推荐几个有旅游价值的景点。
24.写出两个旅游景点的名称并简要介绍该地的旅游特点。(4分)
①旅游景点⑴:
景点介绍:
②旅游特点⑵:
景点介绍:
25.介绍两种遵义特产并写一句广告词。(4分)
①特产⑴: 广告:
②特产⑵: 广告:
26.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请你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2分)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题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一定畅游过祖国的山山水水,你一定感受过家乡的青山绿水。请你以“游 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2-28 08:23 , Processed in 0.2071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