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向来不喜欢在国家法定假日旅游,这个时候,除了人,哪还有什么别的风景?再则,我们学校的假期向来缩水,平时工作忙,我宁愿趁机歇两天。今年国庆,难得学校竟慷慨地把七天假放足了,妻就说要外出旅游,每天说,我一直不同意,后来想,不如到武汉大学去看看吧!
从少年时代起,我梦中的理想大学就两所,一所是北京大学,另一所就是武汉大学。
武大最早吸引我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据说,它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有山有湖;另一个原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来
二零一一年暑假,我终于去看了北大,失望至极。北大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北大了,处处透出一股官僚气、小家子气。北大,北大,有点徒有其名的味道了呢!
于是更急于要去武大,但又拖延着不那么早去看武大。
现在,就要真正去看望我魂牵梦绕的武大了,心情不禁微微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心。会不会又是一次鼓动希望而来、背负失望而归的旅程呢?!
车近武大茶港门,开车师傅说:“你们要到武大哪里?大着呢!我把你们送进去。”我一愣:“武大还让出租车进去?”师傅说:“让进。”当我们下午逛到武大正大门,也就是所谓的牌坊时,我站在“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大字下面,望着熙来攘往自由出入的人流,想起三年前在北大、清华校门前的遭遇,更加为武大的包容大度而感到高兴!
武大正大门,是我所见过的,中国最美丽的大门。我问过武大的学生,武大总共有多少门,他们说也弄不清,可能有十几个之多。其实,仔细想想,武大何尝有门呢?!一个可以任由游客自由进出的大学,又何来门在?!听说,牛津、剑桥、哈佛这些世界名校都是没有校门的大学,从这点说,我们的武大倒是有世界名校风范的。
武大的了不起不只在包容大度上,仅仅在武大逛了半天,我就更深地爱上了她。这里随处都是风景,不只是自然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自然背后所体现的人文的精神的风景。
武大的树非常多,绿化的很好。尤其是,武大保留了很多百年老树,即便那树妨碍了建筑,就让建筑为树让路;即便那树已老得不能独立支撑,就用铁架帮它给支撑住,总之,是不能随便毁灭任何一棵树。因为树多,即使已是秋天,还是到处能够听到阵阵鸟鸣。甚至在一座桥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只翩翩起舞在花丛中的蝴蝶。这是一只花蝴蝶,硕大的翅膀,长长的触须,在一盆盆金黄的菊花上飞来飞去,一会儿停,一会儿飞,自由而美丽,真是惊艳!我们还遇到一群在地上散步的鸽子,优雅从容,一点也不害怕游客,哪个游客又好意思去惊扰他们呢!
对树的特别爱护这一点,在武汉大学外,我也发现了。你只要沿东湖走一圈,就会发现武汉市对树的爱护同样令人感动。这不能不让我想起郑州。郑州曾号称“绿城”。如今,却只能称“灰城”了吧!直到2004年,纬五路上的老河南教育学院附近,还有好几条长满高大粗壮的法桐树的路,绿荫铺地,煞是喜人。如今这样的路,已经所剩无几了。听说,如今连人民路上的法桐也被砍伐不少,岌岌可危了!仅从这一点,我就判断郑州远远不如武汉,再过三十年也赶不上,武汉的人文精神是郑州最为欠缺的。
武大很干净,几乎看不到垃圾。这一点,北大远远比不上。不光是武大,我发现,整个武汉市都很干净。这种干净,并不仅在市容,也在市民的心地。在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很担心打不到车,但事实是,我们即使只是要到出租车起步价的距离范围,车主也欣然前往。第二天,我们从武汉来到郑州,一下火车妻就感叹郑州太脏了。等到出了火车站,我们想打个出租车,老半天也没打到,不是没车,而是车主要么拒载,要么就漫天要价,令人气闷,不如索性挤公交。武汉是异乡,郑州怎么着也算是故乡吧!但是,妻说,我喜欢武汉,讨厌郑州。
武大保留着大量的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和那些老树一起,成为武大最美的风景。看看武大的老树和老建筑,就知道武大是一所有传统的大学,重要的是它是有传承的大学。传统,北大也有,但是传承,北大还有吗?
武大处处是风景,也处处皆文化,处处有传承,处处见精神。
在六一纪念亭,我久久驻足,摩挲碑石,遥想当年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不禁思潮起伏。其碑文曰:
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一日昧旦,武汉军警千余人突入珞珈山,围扰本大学。黉舍之内,遽尔骚然。以事出人意外,师生举仓卒不知所为,一任其排闼执讯而已。天既明,而枪声骤起,移时,始解去。计鞭箠劫束、挟以同走者二十余人;创而呻吟於室者,十有九人;肝脑涂地饮弹毕命者,则黄生鸣岗、王生志德、陈生如丰三人也。事既震惊海内外,而枢府旋亦绳始祸者以法。其后,劫走者皆幸免归,伤者亦渐以起,而赍恨於地下者,则将忍此焉终古,非甚可痛念者耶?於是众议作亭,以志斯难。鸠工庀材,数月而成。因命之曰:“六一纪念亭”,取以事系日例也。夫“士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此特为守常者言耳。孟子曰:“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然乎,否耶?亭有碑,不可无记。故书其事,备来者观焉。
查资料得知,这篇文章出自武大名教授李健章先生手笔,果然是功力深厚,颇有古风。是一篇足以流传的好文章!
碑背面有《死难三生传》,文字平实,却字字千钧,惊心动魄。其文曰:
黄鸣岗,湖北枝江县江口镇百新里人也,民国三十二年夏负书入川就读国立第二中学,三十五年秋来武昌考入本大学历史学系。生素羸弱,而有大志,尝语人曰:吾当为长空雷鞭也。事变时,适以病作而伏,闻枪声遽起,而弹贯腋下,顿仆地,痛极呼母而绝,得年二十有五。后二十日,其家来迎其丧以归。
王生志德,本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一年级学生也。少孤,家又窘於财,以刻苦自奋得毕业於武进西郊中学。民国三十五年春入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是年秋由教育部分送来校肄读。生为人刚直不阿,善数学及物理学,师友称之。难作,中弹死於阶下,年才十九。葬校侧张家山之北。生江苏武进人。
陈生如丰,台湾省台南县新营人也。方我兴军御倭,台湾与中土隔绝,故生既卒业台南第二中学,即赴日本,就读冈山医学院,时民国三十三年春也。越明年,倭人败降,生返里入台湾大学改习政治学科。三十五年秋应教育部试,遣来本大学政治学系第一年级肄业。生勤于攻读,善音乐,喜运动。当军警扰攘之际,生适取水於炉,弹洞其首,仆而不起,年二十有二。生之父母俱在故籍,道远无由归其旅櫬,亦葬於张家山。
论曰:甚矣,造士之难也。兴学以养之,延师以诲之,别其行同能偶而课之,以正业时;然后考校之,以率其不及,诚以作育多士,为建国之本(“兴学”之后这几句,断句似有不妥,暂且这样罢)。而人才之成就又不可一日二日卒备,故郑重其事如此也。今观三生之才,皆若可以有为者。自就学以来,盖亦十余年矣,至于一旦而或夭折之,则如是易易焉,此其故何哉!
在武大正大门,我看到一篇刻在石上的《珞珈赋》,文末所记作者何五元不知何许人也,然此文洋洋洒洒,情景兼备,写志抒怀,逸兴遄飞,确是颇见文采的佳作。文曰:
珞珈有山,雄峙东湖之南,遥踞大江之阴。东临碧水,磨山依稀弄影;西起洪岳,宝塔巍然可登;南极通衢,达中南之枢纽;北揽湖光,仰屈子之行吟。登斯山也,无车马之喧,有奇瑰之景;涛声约若,清风可饮。醉山色,叹古今,其乐也陶陶,其情也欣欣——已焉哉!陶令倘在,敢无厚羡之情?
凭阑极目,远山含碧,近树扶疏。天际横江,轻纱一带;地尽屹楼,奇绮几何?一桥飞卧,挽龟蛇成一体;数舸直下,逐江渚几欲飞。东湖浩渺,云水笼烟;长堤戏波,一水绕碧。湖鸥点点,喧声响遏行云;游子搏浪,意气浩振九霄。善哉!斯水有乐如此耳!
树耸山间,草肥谷底。林荫蔽日,郁郁葱葱;花繁满树,嫣嫣灼灼。千虫鸣唱,百鸟吟歌,山富芳草之鲜美,地耀落英之缤纷。春桃秋桂,夏榴冬梅——赏奇花一树,感彻肺腑;嗅清香几脉,沁透心脾。樱花赛雪,始发仲春之际;梅朵胜缎,笑傲岁寒之末。校园四时溢香,游人昏昼如织。亭台楼阁,绿荫掩映;箫簧琴瑟,歌舞悠扬。芬芳馥郁兮最美学府,今夕何夕兮最美时光!
仁者乐山兮智者乐水,山高水长兮流风甚美!学堂名自强,多难图兴邦。筚路蓝缕,明诚弘毅,育复兴之国士;颠沛流离,玉汝于成,培干城之栋梁。风霜雨雪途,弦歌不辍;困苦忧患时,发愤图强。壮哉!学大汉,武立国,铁肩担道义;求是魂,拓新气,豪情兮一何滔滔!
珞珈苍苍,东湖汤汤。山川壮美,泱泱兮养天地之气;澄岚秀润,昂昂兮结青云之志。从来大师云集,兼容并包,岂分东西南北;始终树木树人,英才辈出,皆为珞珈荣光。桃李满园,皆时代之骄子;学子盈室,俱一世之英华。淑女窈窕,书山跋涉;少年英俊,学海遨游。其壮志一何绰绰兮,彼神彩一何风流!——异兮!斯人斯地,无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哉!
呜呼!有山美如斯,有水秀如斯,更兼有人风流如斯,珞珈无仙亦名耳!居中乐乐,快不可言,欣然命笔,为赋珞珈是也!
乙丑年仲春何五元识于珞珈山下桂园之中,癸巳年季秋改于羊城天河。
说武大的文化是无处不在的,似乎也并不显得夸张。甚至在我们兴致勃勃地攀爬珞珈山时,也能在一块不起眼的山石上,读到令人感动至深的韵语:
光阴易往,父母难忘。
有亲在堂,如佛在上。
这是我至今读到的,最令我震撼的写父母的文字。当时我正累得大汗淋漓,走到石前,猛然间读到这几句话,真如惊雷乍起耳畔,身心震动,浑然忘记置身何处,只是双手合什,默默然静立矣。半晌,方举起手机,为石留照,并让女儿和此石合照留念。
“有亲在堂,如佛在上。”此八字将永久地刻在我的心上。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把武大刻在一块巨石上的《师德铭》放在此文尾部,以示郑重。此铭原文乃朱红大字,极为醒目:
荧荧红烛,巍巍师魂,身立杏坛,首修人品。
忠于职守,信仰坚贞,以德执教,至真至诚。
廉洁奉公,爱校爱生,传道解惑,诱导谆谆。
治学严谨,术专业精,淡泊名利,自励自省。
仪态端庄,作风纯正,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同心协力,与时俱进,东湖水碧,珞珈山青。
湖山共鉴,惟铭是遵。
武大的美,只可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不胜收”。我的笨笔拙文,真是难以传达出她的美的万分之一。好在,她就安静地坐在那山上那水畔,迎候着每一个追寻她的人。她天然自足,独具风流,不需要任何的粉饰,对我的拙于表达自不介意。
最后,我想说,武汉大学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不愧是培养出了我最敬爱的来老师这样纯粹的学者的大学。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秋天,和我最爱的妻子、女儿一起,来到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真是一件足以珍藏终生的美妙的事情。
不早也不晚,武大,我来看你,我恰逢佳时,你恰到好处。这是一次没有任何遗憾的相见。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7-1 13:03 , Processed in 0.1739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