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教育在线 门户 机构 新教育基金会 简介 查看内容

新教育基金会与新教育实验

2012-7-26 14: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959| 评论: 0

摘要: 成立于2010年2月的新教育基金会,以倡导新教育文化、促进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和让更多的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其使命是成为促进新教育实验发展和推动中国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新教育的“钱事今生” 新教 ...

成立于20102月的新教育基金会,以倡导新教育文化、促进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和让更多的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其使命是成为促进新教育实验发展和推动中国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新教育的“钱事今生”

新教育实验是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场旨在拯救“人的心灵”,对抗“教育异化”的民间实验。在“希望工程”家喻户晓的中国,舆论誉之为“新希望工程”。自2002年以来,新教育实验的燎原星火,从苏州蔓延到中国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知名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曾说,对于没有官方一分钱拨款的新教育实验而言,它的发展规模,从另外一重意义上,见证了中国NGO运营模式的初步成功。

然而,新教育实验从创办伊始,就是一个没有一分钱拨款的民间实验。2002年,朱永新和自己的博士生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挂出了“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第一块牌匾。当其时,就苏州而言,身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老师完全可以调动政治资源,拓展他的“新教育实验”,但他却选择了民间实验的运营模式,着意于民间力量。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于公益性的实验活动,申请参与实验的学校,只需接受新教育的理念,按照新教育实验的指导手册实施即可,不需缴纳任何实验费用。

2004年春天,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媒体人士都怀疑,这是一场乌托邦式的实验,可爱而不可信。“怀疑派”的理由之一,便是它的运营模式:没有一分钱的官方拨款,自身也没有“造血功能”,所有经费都来源于朱老师的讲课费和著作的版税,所有骨干人员都是义工,他们不但不能像国外的公益性项目的实施者那样获得报酬,还要自己贴钱,那些农村学校不但买不起电脑,上不了“教育在线”,也没钱“营造书香校园”,这样的教育实验能撑多久?

2006年初,江苏翔宇教育集团以民间资金方式投入100万元,和新教育的团队在苏州注册了一个核心词为“鼎新”的公司,寓意“鼎立支持新教育实验”。在公司中无任何股份的朱老师,由衷欢迎民间资金的介入,他希望被外界讥笑成“一群疯子跟着一个傻子”的教育团队,能在外部资金的帮助下,得到应有的补偿,起码不要因为新教育实验一个劲儿地贴钱,以便队员们有持续工作的动力,不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路途中掉队。然而,通过商业运作贴补公益实验的路并不好走。以公益为本质的新教育实验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样给一个公司以多大的支持,而一个图书公司在没有解决好生存的前提下,一时半会也不能给新教育实验带来多少资金支撑。

2006年,新教育实验尽管在“钱途”上跌跌撞撞,但是却开始赢得了专业“民间义工”的支持。台湾商人营伟华,苏州新鸿嘉投资公司董事长,一个被新教育团队誉为“美丽而睿智的女人”,以义工的方式,全力介入到新教育实验团队的资源整合中,出钱出力,帮助新教育搭建专业的团队,培养专业的人才,整合引进社会各界资源。

2006年夏天,在太湖之滨著名的灵山大佛脚下,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国平居士表示将向新教育实验分阶段义助500万元的善款,设立“新教育专项基金”,鼓励新教育实验参与者,将“人的教育”进行到底。这是“新教育实验”迄今赢得的一笔最大的捐赠。吴国平居士说,他们不把钱直接捐给“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也没有直接送给被捐赠的实验学校,而是根据他们与总课题组拟定的计划,由基金会买好电脑、图书等实验必须的物资,再由基金会送给被捐赠者。此后,他们还要组织基金会的捐赠者,去接受捐赠的学校抽查,确保他们的善心善款用在刀刃上。朱老师说,他最为欣赏的是该基金会迥异于国外其他基金会的运营模式:捐物不捐钱,请捐赠人监督,有捐赠有反馈。

2007年,新教育实验还得到了台湾慈济基金会200万元的资助,用于购买图书资助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批大额捐赠仍然采用了灵山模式,即不把钱直接给新教育实验,而是买书直接送给学校。

然而,新教育团队自身的发展依然缺兵少粮。

2008年底,在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资助下,新教育研究院成立,这是一家在苏州民政局注册的社会组织,从此新教育团队有了一个正式的专业身份。几年来,翔宇教育集团的鼎立资助使得新教育实验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有力保障。

不过,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实验区、实验学校申请加入新教育实验。这个“心灵的教育”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众多教师、校长和局长的心。从一个方面来看,缺乏资金的支撑,也就缺少了专业力量,也使得这个实验的风险在一点点加大。

在此期间,著名媒体人章敬平先生的一篇介绍新教育实验的文章引起了上海企业家王海波先生的注意。多年来,王海波先生一直行善不断,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像很多企业家一样,他的善举很执着,却大多不系统,随缘随捐。当他在报纸上看到章敬平的文章,了解到在中国的土地上居然有新教育实验这样的一股民间力量,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心灵教育,他被震撼了。于是,他主动与新教育团队联系,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新教育的发展。经过营伟华、储昌楼、杨树兵等老师的不懈努力,20102月,王海波先生出资200万元,由朱永新教授、卢志文院长和王海波先生发起的新教育基金会(注册名: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正式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

新教育终于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基金会,有了一个给新教育实验输血的专业机构,自此踏上了它专业的“钱途”。

1234下一页

相关分类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4-19 12:51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