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课题2 化学肥料(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N、P、K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N、P、K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它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活动探究:完成实验,填写下表:
6、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7、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点评】 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十分注意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得轻松,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是,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课堂具有“动感”。社会调查、收集样品,课外“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展示成果,课内“动”;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新理念下的课题教学效果。 三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三农”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2-27 05:57 , Processed in 0.1905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