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育在线 返回首页

汪阿宝521的个人空间 http://bbs.eduol.cn/?45472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思考

已有 990 次阅读2013-9-1 22:03 | 三部曲, 教学, 语文

 这学期王荣生老师所授的课主要围绕着语文教学展开。而最近的几堂课,则一直是围绕着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阅读教学的路径,语文教学设计的组织这三个更是重中之重,说它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指出了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弊端,并且针对这些弊端,它有自己相应的解决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当前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其依据只是教学参考书,或者是依据语文教学的通常模式: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去查生字,课堂上把生字,词义,语义讲讲,根据课文的行文顺序对课文进行理解及大意的概括,对于重点段落,精彩的句子,让学生背背,最后再做一些习题,巩固下课文。一篇课文恨不得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有些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只有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讲,学生才能牢牢地记住。一篇课文是这样的模式,下一篇还是这样的模式,所有的课文,散文,小说,诗词等等全都是按照这样的套路来。

   我们的课堂都是有限的,老师要是面面俱到,每一个知识点全都涉及到,那结果肯定是每一个知识点讲的都不彻底,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的语文知识,本应该需要老师详细地讲解或者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每个知识点分配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只能泛泛而谈。久而久之,学生所学到的每个知识点基本上都只是处在浅层次的了解阶段,即便在后来的学习中再次遇到同样的知识点,但是老师们的讲课模式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学生学到的还是浅层次的知识,无非是数量上有些增加,而质量上并没有本质的提高。每篇课文都是这样的重复操作,换句话说,只要学生掌握了一篇课文的套路,其实他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语文都不用怎么听老师讲。既然老师讲的大部分都是浅层次的东西,这些知识学生自己经过努力就能学会的,完全没必要再听老师讲了。

   要想真正改变语文课没有什么值得学的局面,首先老师要明白我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呢?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自己难以理解,不会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是很难透彻理解。比如:面对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当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老师自己要会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哪些地方会犯错,老师应该在这些方面花力气,着重挖掘这些地方来作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在课堂上重复那些学生自己就可以看明白的地方。(2)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根据专业知识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老师自己在学习看书的过程中看不懂的,或者经过很久才想明白的地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障碍。

   只要教学内容的确定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学情,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学生不理解或者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作为终点,那么有效的语文教学才得以实现。

   在教学内容的起点和终点得到确定之后,作为老师还要明白针对不同的学生起点终点之间的落差问题。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落差大小因学生个体的差异而不同。如何缩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落差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缩小这种差距:

    a.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验

学生可能会因为生活经验的不足,对有些文章的理解比较吃力,或者难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由于时代的不同,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在上课时借助于一定的视,听,说等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思。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教学需求对接起来。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以作者行文时的环境,心态去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而不是让学生以现在的时空感去理解感受文章。

    b.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在实际的课堂中,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阅读时,老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技巧。方法技巧的习得要比单独阅读一篇文章更让学生有收获。有些文章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诵读,把握文章大意;然后在点化评注;最后老师再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再次诵读,再次理解作者的感情。阅读方法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积累,并且能根据本班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使用。

    c.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以上两种是针对落差比较大的教学,当学生的起点和终点落差比较小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既然落差小,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和人生经验,让学生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自己重构的过程。像这种情况的学生完全没必要老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一点点的分析课文。

    当明白了起点终点和它们之间的落差问题之后,接下来的一环就是:教学设计的组织。整个的环节以2到3个为宜,较充分的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的组织包括内容落点和学习方式两大类,但是在设计时也要注意,不能仅仅为了使得环节紧凑而设计,教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收获,学习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以学生的情况来定,而不能仅仅是老师自己的表演。这是老师们再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的。

    听了老师的课,越来越发现语文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教,它需要老师自身要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的正确的教学观念,其次,还要对语文教学本身有一定深入研究和思考,尤其是不能随着社会上的大趋势来进行语文教学。把握不住语文教学的实质,语文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既然语文教学不是那么容易,那我们这些未来的准教师又该如何来进行准备呢?我认为,语文的研习是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获得的,比如,研究优秀课例,观看优秀教师视频,阅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体验,转变自己的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找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原因,为我们的教学所用,而不能看过,听过之后仍然采用原来的方法,否则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了。

    学习经典,我们才可能收获经典。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4-11-24 04:07 , Processed in 0.1891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