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育在线 返回首页

管清江的个人空间 http://bbs.eduol.cn/?67783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也谈“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的读音

已有 613 次阅读2017-2-19 11:10 |个人分类:教育随记

也谈“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的读音

 

1月初,萌生了用学校微信公众号为学校的孩子们推荐古诗词的想法,后续先确定了八十首,从网络上搜集诗词的示范朗读,以方便家长和孩子们在家里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十分钟左右)学习和朗读。

1月底,开始招募学校自己的老师参与到诗词推荐的示范朗读尝试中。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是想有一个小小的平台,为学校的老师提供锻炼的机会,也从老师中挖掘和发现才华出众的佼佼者。二是,当家长和孩子们听到是自己的老师在进行示范朗读时,可能会增添一点点亲切感。

2月初,滕玺老师示范朗读的是《回乡偶书》(其一)。滕玺老师朗读时“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读“shuai”(一声),但在我记忆中“衰”应该读“cui”(一声),从网络上搜索到的示范朗读也几乎找不到“shuai”的读法。

shuai”和“cui”这两种读法也是“衰”在《辞海》中的标准介绍,此处到底读“shuai”还是“cui”呢?结合滕玺老师的介绍和查询到的资料,略作分析。

第一种:“衰”应读“cui”,这也是常见的读法。

依据:“衰”读(cui)时,在《辞海》中有两种释义。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衰”的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释义为疏落,衰败。

第二种:“衰”应读“shuai”。现行人教版、苏教版等主要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标注音节时均标注为“shuai”,故“shuai”的读法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主流读法。

原因:据苏教版某编辑介绍,小学语文教材中2003年前读“cui”,但从2003年开始,为避免小学生造成误解,在学生中倡导现代汉语读音,所以改“cui”为“shuai”。

个人认为,这种为了方便而更改子的古今读音的做法并不可取,如确属入韵而更改读音,会破坏诗词整体的韵律美。而按照此种解释,古诗文中存在的大量通假字是不是全部应该改成现代汉语的用字从而避免给学生学习时造成的误解呢?

第三种:“衰”应读“shuai”,第三种的读法虽然和第二种一样,但依据并不相同。

依据:

1.押韵。

古人写诗,在押韵方面,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首句可以不入韵,首句不入韵时,诗句格律为正格,首句也可入韵,首句入韵时,诗句格律为别格。《回乡偶书》是七绝,首句尾字为“回”(hui),第四局尾字为“来”(lai),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格律要求,第二局的尾字“衰”应读“shuai”,韵脚为“ai”。

“回”,读“hui”还是“huai”。“回”在现代汉语中读“hui”,无可争议,但在古诗词中(或古代),“回”也是多音字(也或者各地本身读音就并不统一和标准),也有“huai”的读法。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此处的“回”因为要和第四局的尾字“来”入韵,是一定读“huai”的。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如:“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在《回乡偶书》中“回”为首句尾字,可入韵也可不入韵,读“hui”还是“huai”就诗词的韵律美上并无多大区别。

2.释义。

“衰”读“shuai”时,在《辞海》中有“衰落、衰退”的意思,如年老力衰中“衰”的用法。故从释义上讲,“衰”读“shuai”也是更恰如其分,符合诗句语境的。

依据以上资料和分析,个人认为:

《回乡偶书》中“回”字作者贺知章可能是要读“huai”的,但既然古诗词中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本着吻合现代汉语读法的原则,“回”字还是读“hui”的好。而“衰”还是应该读“shuai”的。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 ( 苏ICP备15054508号 )

GMT+8, 2025-7-7 14:17 , Processed in 0.1635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